第二百一十九章 田丰说公孙瓒(第1/1页)教父三国
杨奉见徐晃而來.便说道.“如今许都之内.尽皆眼线.李添大人新死.汝怎敢轻來我府上.若是被高飞与曹操那二人的眼线盯上.大事便要败露矣.”.
徐晃说道.“公明这次送粮草于高飞.打听探得一条重要消息.可助大人铲清朝中奸相.”.
徐晃口中所说“奸相”之人.便是指左右丞相高飞和曹操.其实徐晃一心向着汉室.当初跟随高飞.亦是高飞许诺重振汉室天下.这徐晃才会归顺于高飞手下.其后的事情.便是高飞食言之过程.而徐晃亲眼见得高飞视献帝为傀儡.徐晃哪里容得了这种事情.恰好又遇原先之主杨奉.这徐晃便心生异像.
杨奉亦知晓徐晃之心思.便招揽之.而徐晃亦无二话.便紧跟杨奉其后.意欲杀高飞与曹操二人.还政于献帝.
话说杨奉与董承二人亦早就有杀左右丞相之心.但是奈何无力为之.所以这杨奉与董承二人便在暗中图谋.正好此时徐晃加入.杨奉大喜.便时刻图之.
杨奉使徐晃在高飞身边.暗查其破绽之处.数日之前.高飞于朝堂之上.剑杀李添.便把杨奉与董承二人惊吓不已.好在杀李添之事.只是缘起袁绍.不过这杨奉与董承二人亦胆战心惊.退朝之后.便把府内所有的闲杂人等尽皆辞退.生怕是高飞暗中安插的细作之人.以察觉其心.
而当时高飞又言要征讨袁绍.曹操亦出兵攻打宛城张绣.当时这杨奉与董承二人便嗅到了其中的政治意味.高飞和曹操二人都不在许都之内.于杨奉等人是大大的有利.不过杨奉亦低估了高飞等人的心思.虽然左右丞相不在许都之内.但是其两方的势力到在许都之内根深蒂固.就凭郭嘉与荀彧其中一人.便沒有破绽露出给杨奉等人戳穿.
杨奉亦垂头丧气说道.“家国之恨.吾等无能为力耳.”.
当时董承在杨奉身边说道.“此事宜缓不宜急.早晚能除掉此家国二贼.”.
于密室之内.杨奉又念想起董承之言.不禁低首曰.“除掉奸相.谈何容易.”.
徐晃便道.“某前日入得代郡.见高飞所部尽皆屯兵于代郡之内.大人可知为何.”.
杨奉摇头.以示不知.而徐晃继续说道.“高飞在代郡之内染病矣.虽是风寒之症.但亦难以行军.所以屯兵不前.”.
听闻此话之后.杨奉依旧不解.“可惜不是膏肓绝症.如之又能奈何.”.
徐晃心急不已.乃道.“高飞此役乃是征讨袁绍.此时却在河北之外两百里的地方驻兵难行.高飞若病.全军必无战心.若此时袁绍遣兵劫营.高飞必败.虽未必能死于袁绍之手.但是气焰必失.到时候这高飞与袁绍二人.不知谁生谁死.”.
杨奉思虑道.“袁绍未必能看破高飞患病.安肯劫营.”.
徐晃叹道.“大人何故如此糊涂.袁绍不知.大人亦可令其知晓.不若休书一封与袁绍.与其里应外合.正好借助袁绍之力.杀此奸贼二相.”.
杨奉面露疑色.“这袁绍亦非良辈.若是驱狼引虎.岂不是罪孽深重.”.
“驱虎搏狼之计.不成功便成仁.想如今高飞与曹操二人气焰嚣张.何日能除之.兵行险招.方有一搏之机会.”.徐晃竭力劝说.而杨奉亦在最后关头.确定了主意.即刻便休书一封.备言代郡之事.
信已写好.杨奉便交与徐晃.命其于秘密之处.交到袁绍的手上.
次日.徐晃面见郭嘉.言说冀州之边境.颇有山贼肆虐.意欲请兵剿匪.
郭嘉止之道.“主公封汝为大军子粮草官.不可轻动.宜在冀州之内.听候主公调谴.”.
徐晃谏道.“百万石粮草已经押运至代郡.数月之内.主公必然不会缺粮.吾听闻边境之百姓为山贼所苦.不忍任之.请军师遣兵三百.徐晃一日便还.”.
郭嘉思虑再三.以为不无不可.便遣徐晃先去.
却说徐晃带领三百军马出得冀州主城.來到边境之处.便对自己一个亲信之人说道.“汝携带此信往河北处.面见袁绍.务必使袁绍见此信.”.
那人低首允诺.便骑着快马而去.而当时徐晃领兵于深山之中搜索山贼.无一人发现其意.而徐晃见亲信快马而走.方才略微放心.暗中想到.“这次还不要了你高飞性命.”.
徐晃无功而返之事不提.单说这一人一马一封信.两日之内便到了河北袁绍处.袁绍见得來人.不解道.“汝是何人.”.
那人说道.“吾乃是冀州将军徐晃之仆.特來送信.”.
袁绍脸色阴晴不定.“徐晃何意.”.
这个时候田丰在身边谏道.“许是投诚之意.”.
听闻此言.袁绍倒是颇以为然.接过那封信件之后.便说道.“信我已经接下了.你去吧.”.
那送信之人.见得袁绍亲手接过信件.便从腰间擎出一把短刀.
当时袁绍大喝道.“汝意欲何为.”.只见到那送信之人.右手持刀.自刎喉咙.扑哧倒地.
袁绍身边早就涌上來数百个军士.以为乃是刺客.不想竟然自戕而死.
田丰早就躲到一边.见其人已死.便凑到了主公袁绍的身边.说道.“看來这信件之中.必然乃是重要之事.否则此人不会自戕而死.”.
袁绍惊愕未已.此刻倒是想到了手中的信件.便展开相看.而袁绍之神色不定.对田丰说道.“信中真假.还未可知.”.
田丰接信而看.倒是喜形于色.“此言必真.想那高飞与曹操二人.居庙堂之高.俨然凌驾于献帝之上.杨奉作为汉室之忠贞之臣.必然欲除高飞与曹操.所以此言必真.”.
袁绍又道.“此刻高飞身在代郡.以军马劫之.”.
田丰说道.“当遣上将颜良文丑.于夜色之中.带兵劫营.必败高飞.”.
袁绍笑道.“如此最好.”.
却说此时.田丰身着主公袁绍之亲笔信.亲身往上谷而去.
公孙瓒与袁绍为争夺上谷之地.征战不休.而此刻袁绍为了全神贯注于对付高飞.便意欲与公孙瓒休战.把上谷之地想让.以期与公孙瓒言和.有可能的话.袁绍还是希望可以与公孙瓒联手.共同对付高飞为最好.
主公有意.为臣者就得顺其意.所以这田丰便自告奋勇.往上谷之地.亲见公孙瓒.言说罢兵言和之事.
公孙瓒对上谷之地志在必得.所以重兵來战.而上谷之地.原本便隶属于河北之境.此时有让地之意.所以袁绍只以轻兵据之.
田丰抵达上谷之地.便往公孙瓒处传意.意欲面见公孙将军.
公孙瓒亦听说袁绍有让城之意.便欣然请田丰入得军营之内.见得田丰之后.公孙瓒乃言.“吾久闻田丰田之名.袁本初之肱骨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只是不知元皓此來何事.”.
田丰笑道.“无名之辈.不敢比之于将军.元皓奉主公之名.乃是与将军商讨上谷之地之事.”.
公孙瓒亦笑道.“上谷之地.久有纠纷.袁本初未來河北之时.这上谷之地乃属幽州境内.不过后來被本初兄弟占了去.今日某不过是想讨要回來而已.本初何故如此为难.“.
田丰亦知晓其中之事.说道.“幽州与河北接壤.久为兄弟之势.今日竟然为上谷一地.而兵戈相见.实在有伤兄弟之情谊.我家主公眷念公孙将军英名.愿把上谷之地归还于将军.”.
公孙瓒闻言.倒是略有疑色.“元皓不是诓骗于我吧.”.
田丰陡然笑道.“欺天下之人.亦不敢欺公孙将军.此乃是我家主公的亲笔书信.若是公孙将军肯答应一事.莫说一个上谷城.河北之境.还许给将军四座城池.”.
公孙瓒倒是大笑道.“还有如此好事.”.
田丰说道.“城池虽好.得之亦难.”.
公孙瓒问道.“要我答应你何事.余下的四座城池又是什么地方.”.
“公孙将军莫急.先听听我这条件.高飞举兵來犯河北之事.将军不会不知道吧.”.
公孙瓒笑道.“此刻高飞已然兵马屯于代郡.我公孙瓒如何不知.”.
田丰明人不说暗话.便道.“只要将军肯与我家主公联手.共同对付高飞.便再许给将军平阳、河内、渔阳、平广四地.将军唾手可得丰饶四城.何乐而不为.”.
公孙瓒坐立于军帐之内.左右尽皆带甲军士.而公孙瓒左手擎住腰间之佩剑.右手提起一杯酒水.敬于田丰.田丰亦举酒杯应和道.“将军诚宜思之.高飞者.虎狼甚于董卓.河北与幽州之地.亲如兄弟.当合力谋之.”.
公孙瓒酒杯尽饮.而空杯于手.突然落地.一声干脆利落之声发出.其时.军帐之内的军士.刀枪在手.尽皆怒目田丰.几欲杀之.
而公孙瓒倒是手势拦住.问道田丰曰.“高飞來犯.汝便许我上谷五城;若是高飞去时.岂不是说话如放屁.”.
当时田丰见左右军甲尽出.略有颤栗.继而公孙瓒并未发难.田丰倒是神色稍微舒缓.随即便哈哈大笑.笑声不止.
公孙瓒擎出腰间之剑.抵在田丰脖颈之上.厉声说道.”再笑一声.便头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