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许攸许子远(第1/1页)教父三国
幽州生出此等大乱.袁绍不会坐视不管.而且幽州与河北两地乃是唇齿相依之关系.所以于公于私.袁绍都不会允许羌族及乌丸二族做大.
公孙瓒身死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公孙义窝在上谷城中.准备蓄力反攻右平城.随着幽州地界战事的紧张化.高飞身在幽州之内的谣言也铺天盖地而來.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高飞的这点勾当也不知道算得上好还是坏.不过这悠悠人言.终究是抵挡不住.所以不论高飞如何小心行事.这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
公孙瓒一死.幽州便大乱了起來.而高飞仰仗手中的羌族及乌丸人马.横扫幽州无人能阻.连克涿郡及北方四城.一时间.幽州全境已然尽在高飞之手.
袁绍曾经许给公孙瓒上谷等五座城池.以换取公孙瓒之助力.而这五座城池.尽皆处在幽州与河北之地的交接处.所以公孙义蜷缩于上谷城中.因地势之利.不受高飞之害.
不过这公孙义见幽州大部已失.恨的牙根痒痒.不过此时此刻.他倒是沒有与高飞正面交锋的实力.只能暂时韬光养晦.并且焦急的等着河北方面的消息.
公孙义沒有久等.在去信给袁绍的第二天.便收到了袁绍的回信.而袁绍的这封信竟然是田丰亲自给公孙义带來的.
当时公孙义见得传信之人乃是田丰.多有惊讶之色.而田丰倒是笑道.“元皓见过公孙将军.”.
公孙义当时猝不及防.乃延请田丰入得城内府中.酒宴一番.而田丰笑意使然.“将军不须如此.田丰此番前來.乃是有要事相商.”.
公孙义在给袁绍的信中已然说的清楚.他愿意率领公孙家族依附于袁绍手下.以期望获得袁绍的支持与助力.继而反杀回幽州之地.为大哥公孙瓒报仇.
当时袁绍见得公孙义这封信的时候.乃问道田丰其人.“幽州之地.此刻如何.”.
田丰在袁绍身旁.乃言道.“不管高飞在不在幽州.这公孙一氏已然失势是毋庸置疑的.儿此刻公孙义想要依附在主公门下.倒是合情合理.不过想当年孙策以其父孙坚新丧为命.投靠于袁术手下.后來这孙策生反.反以三千军马创下江东基业.而袁术亦实在孙策的手里.”.
袁术干过什么事情.袁绍是最清楚不过的.而对于这桩旧事.袁绍亦十分了然.乃对田丰说道.“依照元皓之意.是不助公孙义喽.”.
田丰摆手.又道.“非也.此刻幽州大乱.而元皓假使高飞就在幽州之内.而这公孙瓒之死.亦是高飞一手炮制.而主公想要对付高飞.利用这个公孙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所以当出手相助.因为我们的敌人都是同一个人.”.
袁绍又有疑虑.“难道高飞真的在幽州之内吗.”.
这个时候.田丰倒是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一己之言.而当时袁绍大喜不已.便遣田丰往上谷城中.來说公孙义.
这田丰见到公孙义其人之后.双方多有客套之词.虽然乃有恭维过场的嫌疑.不过这双方倒是都各有心机.毕竟之前少有接触.现在倒是一个试探对方的好时候.
其实田丰在袁绍帐中所说的一句话乃是.“公孙瓒已死.幽州大乱.而高飞主力兵马尚在代郡之中.不管这高飞身在何地.总不能两头兼顾.所以元皓之计.乃是并分两路.共同出击”.而落在纸上只有一句话.乃是.“双管齐下.出其不意.”.
显然这田丰已然为主公袁绍谋划待定.而这次田丰亲自往來上谷城中.便是要打探幽州真正的虚实.
一阵寒暄之后.公孙义请田丰入得城中府内.而落座之后.公孙义乃相问于田丰.“大人此番前來.倒请点拨.”.
田丰大笑道.“点拨倒是谈不上.而元皓此番前來.不过是传达我家主公之意.”.
事情已然到了此种份上.这袁绍的意思也不说自明.而公孙义倒是突然之间唏嘘了起來.乃叹道.“高飞欺我幽州无人.竟然只身前來.杀我大哥.夺我公孙家族城池.万般无奈之下.方才求到袁绍将军之下.恳请为我幽州做主.”.
田丰倒是沒有表露出什么神色.只是问道.“你可识得高飞.你可亲眼见过其人.”.
公孙义点头称是.“我只听得高飞之名.未曾一见.不过我家大哥却认识此人.就在幽州无疑.而且我大哥公孙瓒亦死在高飞之手.”.
公孙瓒之死可以坐实.而顺藤摸瓜.高飞身在幽州之内亦无疑问.因为那公孙瓒怎么也算得上是一方豪杰.凭借羌族及乌丸这两个曾经的手下败将.是如何也杀不得公孙瓒其人的.而念及于此.这田丰倒是背脊生凉.暗叹一句.“难道之前代郡之中的事情都是障眼法.”.
“技不如人.实在是技不如人.”.田丰心里嘀咕道.不过前番失计.这一次他倒要连本带利都找补回來.
上谷城这个地方并不太大.只能算得上是一座小城.不过这座小城的位置是在特殊.乃是交接于幽州、河北两地.咽喉之所在.所以那公孙瓒在生前才会必争此地.而此刻公孙义盘踞此处.乃是进可攻取幽州.退可自守.虽然这公孙义乃是占据天时地利.但却独独少人和.
上谷城中已然再无兵马粮草去与高飞一战.这才求到了袁绍的头上.而当时田丰乃笑道.“我家主公素來仰慕你公孙兄弟.而今日公孙瓒之仇.便是我河北之仇.我家主公安肯放过高飞.”.
公孙义闻言.略有喜色.乃道.“不知袁绍将军肯援助多少粮草兵马.助我取回右平城.”.
这个时候田丰倒是嘴角耸动.笑声渐大.“公孙将军不用担心此事.我田丰既然來了这上谷城中.便不会愧对我家主公所托.幽州之事.还请将军放心.”.
一颗定心丸下肚.这公孙义倒是有几分释然.当时副将邹丹在旁.乃小声对公孙义说道.“这田丰只身一人前來上谷城.怕不会是要空手套白狼吧.”.
这个问題公孙义也有迟疑.不过事到如今.主动权早就不在公孙义的手中了.所以此刻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他确实相信这袁绍不会把幽州拱手让于旁人.
当时公孙义暗喝一句.教邹丹勿再多说.而邹丹亦颇识形势.对田丰露笑.继而退下.
不说上谷城中.却说在河北之内.袁绍亲自点兵五万.带领大将五员.分别乃是前将军淳于琼、左将军张南、右将军焦触、后将军韩猛、中路将军蒋奇.并分三路.往代郡之境压去.
田丰为主公袁绍出的谋划.便是共取幽州及代郡.令高飞首尾不能相顾.而袁绍亲自往代郡之地而去.这田丰便自主幽州之事.谋算已定.至于能不能成事.倒要看田丰有沒有夺天的本事.
却说袁绍带领的五员大将.虽然不及颜良文丑两人出名.但是手头上的本事却并不可小觑.所谓河北袁绍手下有四庭一柱之说.便是指的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以及韩猛等五人.尽皆能征善战之辈.不过倒是河北双雄的名声太大了.以至于其余的三人并不为人知晓.不过这本事都是不差的.而这次袁绍亲征代郡.便有一庭一柱随行.外加三员偏将.足够代郡之内的兵马喝上一壶的了.
颜良、文丑、高览三人.袁绍并沒有带领.倒不是袁绍有心隐藏实力.实在是这三人另有用处.而田丰的谋划已定.袁绍依计而行.
当时在河北之内.袁绍即将起兵发往代郡的时候.大军之中乃有一人闯入.大喝道.“主公不可.不可啊.”.
闯入军中之人.乃是一副儒生的模样.头上裹着一块白布.而身上亦披着一件素白之衣.当时袁绍视之.乃道.“子远何故前來.”.
那白衣之人立于军中.谏道.“主公不可往代郡而去.更不可听信田丰之言.”.
袁绍不以为意.“子远不在家中为老母守孝.何故现身于军中.难道守孝三年之期已过.”.
原來闯入军中这人.乃是在守孝之期.所以才会一身素白.不过陡然之间.这戴孝之人便把头顶上身上的白帽白衣尽皆扯下.乃道.“子远不在三年.主公轻信他人乎.”.
袁绍见到眼前之人异状.乃喝道.“大军即刻便行.不得造次.速速退下.休要误了时辰.”.
儒生模样的人.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由于身在守孝之期.神色略有虚弱.不过眼睛却明亮的很.看得出來.这当是一个谋算非常之人.虽然被袁绍大喝一句.却并未露怯.反而继续谏道.“主公不用发兵代郡.高飞身在幽州矣.”.
袁绍拔出腰间利剑.抵在那人的脖子上.“许攸休要多言.大事已定.无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