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双城之局(第1/1页)教父三国
此刻幽州之内的角逐.已经不只是高飞与公孙家族及袁绍的事情了. 现在曹操在宛城大捷.不日即会回归于许都之内.左右丞相已然有一人归位.如果高飞沒有预料错的话.这曹操很可能会拆他的台子.到时候这幽州之内的局势.那可就真的是诡变万千了.
三日之内.必然要把幽州之内所有的事情都解决完.这是高飞给自己下达的通牒.也算是迫在眉睫之间.朝夕相争.
公孙义身在上谷城中.这一点高飞是了解的.而且高飞取下幽州全境之后.亦沒有发兵上谷城.他一直在等待时机.果不其然.此时此刻.田丰已然现身.并且就在上谷之中.而且河北之内的袁绍兵发代郡的消息.高飞也是有所了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只是现在高飞手中沒有一个加速键.略显可惜.不过一切尚在人为.高飞还沒有到达绝步的份上.
且说田丰身在上谷.其实他并不是只身一人前來面见公孙义.按照田丰最原始的想法.兵分两路.一取幽州.一取代郡.不过这田丰倒是多了一个心眼.代郡之中不论高飞在与不在.他的主力部队毋庸置疑.定然是一块硬骨头.而假使高飞就在幽州之内.杀得公孙瓒取下幽州全境.恐怕这个时候也应该早就抽身而去了.事实是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田丰只能看出这点东西.那他也与寻常贩夫走卒沒有什么不同.事出必有因.高飞不远千里而來.率领众军.却掩众人耳目.不往河北而去幽州.只身一人.潜入幽州.暗中连接羌族及乌丸人马.难道只是为了杀公孙瓒吗.
按照田丰的理解.这公孙瓒与高飞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此番高飞出手如此狠招.肯定是不关乎私人恩怨.若不是私人恩怨.那高飞所谋者必然大矣.
田丰的此番判断的前提.乃是幽州之事的确是高飞所为.虽然三番五次的被代郡之中的障眼法所迷惑.不过此时的田丰已然断定.这高飞此刻定然还在幽州之内.而且在布下一张大网.耐心等待一群大鱼.
明知高飞在幽州之内.田丰为什么还要派出一支军马往代郡而去.难道只是疑兵吗.
河北全部军马.共有十万人.袁绍带领五万精锐往代郡而去.而剩下的五万人.全部静待城中.皆在田丰一人号令之下.就在上谷城之外.便潜伏着数支军马.
富贵险中求.这田丰虽然不知道高飞在筹划什么阴谋诡计.不过倒是能猜测一二.既然幽州已经取下.便要固守.而离幽州最近者河北.亦会是高飞不二之目标.田丰故意把主公袁绍支离河北本境.便是要制造一种假象.河北之内无人.正是有所为之大好机会.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田丰也能猜到七八分.当时右平城内如此险境.公孙瓒被戮.想那公孙义如何能够轻易脱身.想必亦是高飞欲擒故纵之计.而田丰断定这公孙义毫无知情.便假意來助.实则是在钓鱼上钩.
有句话说的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有起有落的故事才会好看.而此篇正是.当时有松赞干云來与高飞言说军情.乃云.“袁绍已然不在河北.而且袁绍谋臣田丰乃与公孙义同在上谷城中.想那上谷城防备稀松.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高飞笑道.“假使我高飞是那公孙瓒其人.这一招倒是好使.不过这田丰未免小看我高飞了.这个计策可真算不上高明.”.
松赞干云不解高飞之话.乃问何意.而高飞笑声未减.“我与那田丰倒算得上朋友一场.有朋邀约.我高飞岂有不去之理.请松赞干云将军延请哥舒玲珑大王.我高飞有要事相商.”.
正在高飞迟疑幽州尚需时日之际.这田丰便在上谷城中布下一道阵法來.却是正合高飞之意.哪有不去之理.
高飞虽然在幽州之地.并无一兵一卒.但是有哥舒玲珑及熊大王两人的支持.倒是可以说在幽州之内无往而不利.不过这调兵遣将之事.倒是不比在冀州之内.高飞还得与两位大王商量行事才可.
哥舒玲珑可以说对高飞是言听计从.因为从始至终.高飞所说之话尽皆应验.这个男人的确值得哥舒玲珑去信任.有了哥舒玲珑的首肯.再拿下熊大王的默许.高飞即刻便领兵两万.往上谷城中发兵.
田丰的意思很明显.利用自己及河北空虚之假象.來吸引高飞领兵杀來.到时候在将计就计.正好可以把上谷城中的高飞及公孙义等人一举歼灭.到时候这幽州也可以落在主公袁绍的手里了.
算盘打的叮当响.倒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即使田丰在幽州之内沒有得手.袁绍也会在代郡之内大战一场.田丰不信这个高飞还能淡定处之.只要高飞离身往代郡而去.幽州便失.倘使高飞一直逗留在幽州之内.那代郡之中亦必有失.对于这种两头堵的妙计.田丰是成竹在胸.
且说这袁绍携许攸随行.即刻便出身于河北之境.往代郡而去.两百里的路程.急行军两天.便抵达代郡附近.而袁绍驻扎好军营之后.便喝令左将军张南及右将军焦触.共领兵一万.先去代郡城下搦战.
其实许攸对于出兵于代郡.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在他看來.高飞的这支兵马.凭借袁绍手下数将之实力.实在是难以抵挡.而且高飞不是莽笨之人.若不是有绝对的把握和信心.断然不会把这支军马置于代郡之地.不过许攸亦笑道.“有我子远在此.绝不有失.”.
当时袁绍想要派遣张南及焦触去代郡城下搦战.却被许攸止住.乃谏道.“主公不可.未解城中情况.贸然出兵.恐有失.不若等待军马劳歇一日.再做搦战.”.
袁绍亦人疲马乏.便随许攸之言.明日再去攻城.
袁绍的营寨扎在代郡之外二十里的地方.而代郡之中亦早闻袁绍将至.许褚及华雄数将.亦商讨应对之策.而当时许褚只说一句话.“闭门不出.静等主公音信.”.
袁绍已然在代郡之外驻军.且并未攻城.而是休整军马.而当时夜色落下.一只鸽子扑愣愣的落在了代郡之中的议事厅外.
当时许褚正与诸位将商量大事.便见到一只鸟飞了进來.而当时华雄见状.便大笑道.“这只鸟浑不知趣.看本将军剁了它.”.
说话间.这华雄便擎出腰间的一把佩刀.刀锋所至.正欲砍下.而当时许褚身手飞快.便拦住了华雄砍下的刀锋.乃说道.“此鸟非寻常之鸟.定有大事.”.
张辽这个人脸瘦胡子稀.手势倒是不慢.一把揽住了那只鸽子.继而便在鸽子的脚掌之上.发现了一封卷折的书信.乃叫道.“是主公之信.”.
其实高飞自从离开代郡之后.便沒有给许褚等人送來消息.而这只鸽子倒也是不负高飞之所托.竟然可以精确无误的飞到代郡之中.
张辽把手中的纸条展开來看.继而便递与许褚及诸位将军.当时许褚看时.乃说道.“既然主公有令.我等便应该奉命而行.”.
高飞假征河北.领兵四万.大将五员.有许褚、华雄、张辽、张颌、高顺.尽皆勇武之将.而这封鸽子信來到的时候.张颌陡然发问.“这鸽子來的未免蹊跷.会不会是袁绍之计.”.
众将听闻此言.尽皆神色疑虑.而这个时候高顺倒是说道.“此乃是主公之笔迹.无人可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信件之上的数言.乃是从左边往右读的.断然无假.”.
其实在这里倒要说一说古人的行文习惯.古文不同于白话文.白话文的写作规范受国外影响很多.乃是横着写.并且按照手势的习惯.阅读的顺序也是从左往右.而古人则不同.古文乃是以竖为行.由于使用毛笔的时候.手势离字之上.所以乃是从右往左写的.而阅读顺序也是从右往左.这是古人的习惯.而高飞作为一个受了白话文三十年熏陶之人.实在是改不过來这个习惯.所以他写的虽然是繁体字.但是习惯却是从左往右.而这一点.是无人可以仿造的.
高顺说出此言.众人倒是省悟到此事.而这封信件的真假已然毋庸置疑.
夜色渐深之后.许攸于出得军中.乃在代郡之外张望.不及间.突然见得一只鸽子从西北的方向飞入了代郡城中.当时这许攸眉头低沉.似乎有所思虑.便吩咐左右护卫之人到军中唤來一名弓箭手.他倒要看看这只鸽子到底有什么名堂.
那鸽子从西北而來.而西北的方向上有什么.许攸自有分晓.果然不消片刻.那只鸽子又从代郡城中飞出.而许攸不假思索.便命弓箭手射下那只鸽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