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零四章 转折(完)(第3/3页)宋时归
心中还抵得过的。数目再大一些,就只好划爱了。
不过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他还想怎的?自己还是极力周全他的就是了。
转瞬之间,赵估就已经做出了决断。他心中此刻也微微有些讶异感慨,到底是从哪里,生出萧言这般人物?在北伐大军进退不得,士气丧尽的时候。他突然出现,结果几乎是孤身北渡,又让这场战事继续进行了下去。最后一举击灭残辽。回到汴梁,不经意间仿佛又成了挽救国计窘迫如此的指望。难道自己真的是天星转世,前生道君。但有不利,就有英才命世,辅佐自己成就此凡间帝王功业?
一边想着,赵估一边沉吟点头:“太师处心积虑,为国操劳,联实深得”,…………来人,传翰林承旨拟旨,增太师实封三百户,增荫两孙辈入太学。若是太师孔辈早有恩荫,就在族人中拣两人承荫…………”太师,联是要留你在京师终老的。万望太师再莫说什么乞骸骨的话语,你我君臣相得始终,是要留待后世一段佳话的。这点小小封赠,太师领政事堂,就给联一点体面,莫要封还了罢。
他如此吩咐,旁边侍候的小黄门忙不迭的上前领旨。默记赵诘所言,出外就去召承旨前来拟旨。蔡集此刻,也颤巍巍的起身行礼谢恩,感诵道:“圣人天恩,老臣如何克当?只有尽心竭力,为国朝操持财计之事,才能聊报一二…………”臣所请两策,圣人可是俯准?”
赵估咳嗽一声,负手踱了几步:“第一策,联自然是没什么的。不过禁中还有太后在,这奉养不能俭省了,着内诸省商议,确保奉养之资几何,再与卿议罢…………”至于第二策…………”
他吸口气,避开蔡京目光,随手摆弄几案上的器物,缓缓摇头道:“萧某人小臣也,南归之人,虽有大功。但国朝用人,自有定制。三司如此要害之处,岂能轻去?国朝财计之事,也不是他现在就能轻易挑起的…………”不过既然太师力荐,联便用些心力,好好察用磨砺此人一番,看他当不当得起将来大任…………萧某人以军功立身,国朝制度,还是入西府恰当一些,看给他寻一个什么名义差遣,好好考察一番才去”,………若是他真有这番格局本事,联再将他交到太师这里,以为辅翼…………”如此处断,太师以为如何?”
此刻赵估所说,就已经是定论了。无论蔡京和梁师成再怎样进言,都无法动摇赵估此刻的决断了。蔡京心中暗笑,西府是他的手绝对伸不进去的,将萧言留置枢密西府。自然就是赵估准备亲手掌握了。如果萧言真有这般生财本事,也是赵诘手里的财源。
不过蔡京此来,本来就没有真将萧言拉入三司的意思。两人现在共同大敌算是梁师成一人,分开两下,倒还好说话一些。只要萧言起来,他和梁师成之间绝没可能有所调和的。只有继续争斗下去,梁师成就再无法如前一般只是压制提防他一人了。老公相自然权势大张。至于将来如何,自己还不知道有几年日子,只要仍然把持重权直到终老,将来眼睛闭上,关他们那么多?萧言能够立身,这次也要承自己情分。将来万一他地位日高,对蔡家自然也有一番承情照应。如此这般,也就够了…………”
自己将来,就笑看萧某人和梁师成之间的争斗罢,梁某人在如此地位,还奈何不得萧某人。将来还怕不灰头土脸?得罪了老夫,岂能这般轻易就算了?
火候看得如此之准,今日御前这篇文章做得如此之稳。除了萧言之外,就是蔡京自己得到的好处最多。憋屈了几年的老公相,此刻差点忍不住就将喜色挂在了脸上!
另一头,梁车成却默默无言,只是在那里恭谨侍立。嘴闭得紧紧的,腮骨因为用力都凸了出来。此次是不成了,就看将来罢!
赵估说完,就望向蔡京:“太师以为如何?”
蔡京收敛心神,恭谨回答:“圣明无过官家!老臣还有什么说得。但愿萧某人不负官家青眼,真的有所回报圣人与国朝还好,若是辜负了官家这一番苦心,就是老臣这里,也容不得他!”
赵诘一笑,摆摆手道:“今日不是常朝,到议论国事了这么久。一个小臣,倒惊动了如许人。且回去各自安置罢,明日联去球市子看看这萧某人格局到底如何,联之用人,向来是如履薄冰,谨慎万分的…………”梁卿与蔡老卿家,都颇有年齿,就不必和联一般吃这辛苦了。但有什么事情,联自然是要知照两位卿家的…………”就如此罢?”
既然要用萧言,要将他笼络为自家孤臣。明日给他这个休面,就是必然的了。梁师成不必去,去了反而是伤他休面。赵估还想着日后赏赐他点什么稍稍抚慰这个宠臣之心呢。至于蔡京,更不必凑这个热闹,以后还得百般提防萧言和他往来!
但愿这个萧言,不要负联这番苦心!
话说到如此,蔡京和梁师成就山呼舞拜告退。赵估自然不容他们行全礼,还遣内使以肩舆将两位老臣送出。两人出外,目光到最后都未曾碰上一下。
赵估从昨夜到今日,一直都在料理萧言引发的诸般事情,也觉得倦了。却还来不及休息,遣出身边人,一叠连声的传诏出去,明日御驾亲临球市子之事,再无更易,相关人等,加紧准备。萧言处,参与球市子经营各将门世家处也传去口谕,正式通知他们,准备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