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古侠遗风 初游和尚山(第1/2页)决战苍龙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老和尚从蝎子王手中接过一碗茶水,喝了一口,向空中喷去。

    水珠落到地上,变成一群小和尚,手中拿着镰刀,向豆子地跑去。

    “刷刷刷”,只一阵工夫,就把地里豆子全割光了,那一群小和尚也不见了。

    喜的蝎子王手舞足蹈。

    老和尚又喝了一口茶,向空中喷去。

    水珠落地,变成无数只小白兔,在豆子地里横冲直撞乱跳起来。

    地里的豆子夹全给踩爆了,金黄黄的豆粒落了一地,和尚朝天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蝎子王一边高声叫道:

    “快来打兔子!快来打兔子!”

    一边追赶老和尚,让老和尚想办法,帮他把落在地上的豆粒收拾起来。

    老和尚又哈哈大笑地说:

    “不用我帮你收拾了,地里一个豆粒儿也没有了。

    不信,你回去看看。”

    蝎子王跑回地里一看,果然一粒豆子也没有了,满地光剩下一些东倒西歪的豆秸。

    蝎子王气得跑回家病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

    不过,长工和他们的老婆孩子却吃了好几天饱饭。

    因为当蝎子王赶老和尚的时候,大和尚又施了一个法术,让那片豆地的豆粒,全飞到长工们的粮囤子里去了。

    大和尚有个蘑菇样的法帽。

    每逢遇到旱天,山下庄稼需要水,他就登上山顶,戴上法帽,为山下人求雨,一求就下,可灵验了。

    这一年,山下大旱,庄稼快要旱死了。

    老和尚老得已经挪不动步了,可是,他仍然惦记着山下的穷苦人。

    他戴上法帽,拄着拐杖,吃力地向山上走去。

    好不容易挪到山顶,山顶上立刻云雾缭绕,不一会大雨便哗哗地下了起来,山下的庄稼又返青展叶了。

    老和尚心中大喜,他哈哈大笑一阵,坐在山顶上圆寂了。

    从此以后,他那高大的身体,就与整座山连在了一起,这座山也变高了。

    据说,大和尚虽然离开了人间,还时常到这座山上显灵。

    每逢久旱不雨,他便腾云驾雾来到山头,人们一看到老虎山头云遮雾盖,就高兴地唱道:

    “老虎山戴帽儿,下个三碗两小瓢儿。”

    不一会儿,面条雨就哗哗地降到人间,十分灵验。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救苦救难的大和尚,就把老虎山改了名,叫大和尚山。

    叫来叫去,按照当地人的口音,最后,又叫成了大黑(he)山。

    走在路上,清风道长把这个典故讲给杏儿哥听。

    杏儿哥非常理解大和尚救民于水深火热中的壮举。

    可是,在他的生活经验中,他这是第一次听说过:世上竟会有“蝎子王”这样的人物。

    于是,他向师父问道:

    “师父,世上真会有“蝎子王”这样的人吗?

    那些长工为何非得听他的?”

    清风道长听了,沉吟了一下,对杏儿哥耐心说道:

    “杏儿,从古到今,世上还真有这样的人。

    有些地方,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哪!

    至于那些长工为何非得听他的么?

    这个问题得具体分析:

    首先,看那些长工的处境:他们一定是既无地,又无钱,全家需要生存,才给别人干活的。

    他们为什么会既无地,又无钱?

    可能是因为:他们是逃荒而来的,自然,在当地就没有土地了;

    或者是家中遇到天灾人祸了,原有的土地被变卖了;

    还有的,就是遇到其他各种变故的,土地让别人占去了。

    这样,他们便成为赤贫。

    唯一生存的方法就是:

    出卖自己的力气给别人干活,挣得一点钱,来过生活。

    其次,我们再来看像“蝎子王”那样的人的生活:

    他们早年也可能是个赤贫,当然,也可能他们的上一辈子,就有钱、有地,或有势。

    总之,因为一些机会,到了他们这一辈子,家里开始过得殷实富裕了。

    于是,他们就开始享受了,因为有了钱:

    地,就可以让别人替他种了,事,也可以让别人替他办了。

    他们中有些人,就开始看不起那些赤贫了,说他们愚蠢、笨蛋、没出息。

    给他们很少的钱,就开始像驱赶牲口那样使用他们,直至他们代代受穷。

    这就是把人性中的那种最恶的东西,充分表现了出来。

    这样,在生活中,就容易形成两大对立的人群。

    在历史上,不少的时候,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这种起义,会促使朝代的更新。

    我们为什么要出来游历,有时,就是为了了解这些情况。”

    这清风道长真不愧为进士出身,凭着自己在宫廷多年做官的经历,硬是把一个本来很难说明白的问题,对杏儿哥做了深入浅说的解释。

    听了师父的解释,想了一会儿,杏儿哥终于明白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老实仁义,勤劳克己,就像自己所在的刘家庄里的人那样。

    而是根据有钱与没钱、有地与没地,把人分成了两部分:有钱的人和没有钱的人。

    有钱的那部分人可以不劳动,用钱雇没钱的人替自己劳动。

    而没钱的那部分人,只能靠自己出卖劳力养家糊口。

    在这里,有钱的人就有可能压迫没钱的人,压迫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可能起义,推翻有钱人的压迫。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师父,清风道长称赞他理解的对。

    在路上,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体察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

    师徒二人发现从辽西到辽南,人们居住的人家越来越多了。

    一连走了七天,那天黄昏,在夕阳映照之下,当远远地看见巍峨的大和尚山,出现在视野之中的时候,师徒两人都很高兴。

    虽说,清风道长曾听过元海大师讲过大和尚山的故事。

    就像前几天,自己给杏儿哥讲过的那个典故。

    但是,那只是对元海大师讲过典故的一个复述。

    真正的事实是:清风道长也是第一次探访大和尚山。

    想到还有不远处,就可以到达山底下了,听说那山下面就有一个叫做响水观的道观。

    师徒俩只要到了那里,就可以挂单住上几日了。

    于是,杏儿哥打开自己的背家,将那清云道长给的干粮,还剩下两块,一块儿拿了出来。

    先递给了师父一块,自己吃剩下的那一块,又在一条小河边喝了一点儿水,坐在小河旁稍事休息。

    为了挂单方便,与到那医巫闾山时一样:

    又从背家中找出道袍等物换上,然后,就直奔大和尚山而去。

    不一会儿,师徒二人就来到了山底上。

    向一个放羊归来的牧童打听,顺着牧童的指点,二人顺利地找到了响水观。

    看那响水观,地处大和尚山的西侧,真是名副其实:

    离着那观还有二里多地,刚进山谷,那“哗哗”的水声便顺风飘来。

    走到观前一看:整个道观规模不大,院里就是十几间瓦房。

    可是,整个道观背倚悬崖峭壁,群崖怀抱,前有潭水,周围是树林掩映。

    最壮观的是门前那一潭绿水,泛着清波,还有几片古莲的叶子浮在水面。

    也不知是使用了什么方法,在那潭绿水边的山崖上,雕塑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龙,那金龙的嘴里竟然会往外面吐水。

    而吐出来的水,又被莲叶托出水面的一只、也是雕塑地活灵活现的玉蟾用嘴接住。

    师徒俩这时才发现:

    原来刚进山谷时,听到的那“哗哗”的水声,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师徒俩此时,都被眼前这美妙的景象吸引过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清风道长才赞叹道:

    “真是一个负阴抱阳,左龙右虎,名堂藏气的宝地呀!”

    看天色已经开始一点一点的黑下来了,直到这时,杏儿哥才来到山门前敲门。

    来开门的是一个漂亮的小道士,长相俊秀,两眼有神。

    穿了一件青色道袍,头上裹一块浩然巾,看年龄比杏儿哥大不了多少。

    开门后一看:外面站着的是一老一少两个道士,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心里就明白了:这是来挂单的。

    于是,互相客气的施礼问候,然后,就把师徒二人让到了道院里。

    接着,又领着到了主持那里去,那主持按照道观里的要求,问讯了师徒俩各方面的情况。

    还让杏儿哥当面背诵了一段经文,师徒俩这就住了下来。

    那主持对师徒二人倒也关心,当知道师徒二人一路奔波,还没吃饭时,立即吩咐刚才开门的那个小道士,为师徒俩端来晌午观里剩下的干粮。

    还冲了一壶热茶,请师徒二人享用。

    吃过了晚饭,一声钟响,到了上晚课的时间了。

    照惯例:清风道长带着杏儿哥一同参加。

    师徒二人先将拿着的背家、宝剑、木杖等物,放在饭堂里,

    然后,步入天尊大殿参加晚课。

    走进大殿,抬眼望去:

    整座道观的道士好像全体到位,没算清风道长师徒俩,共有七位。

    刚才给开门的那位小道士,现在,正好就在杏儿哥的身边,杏儿哥悄声问他:

    “请问道兄,这大殿里来的可是全观的道长?”

    “哦,不是的。

    这观中-共有十人。

    现在来了七位,有两位老道长出外云游去了。

    还有一位,昨天上山崴了脚,此刻,正在寝房休息。”

    小道士也是悄声答道。

    “哦。”杏儿哥答应一声,两人便不再做声了。

    等做完了晚课,就要回寝房休息了。

    按照主持的安排,还是由那个小道士,把师徒二人带到了东边的房中。

    师徒俩进门一看,这房子共是三间,中间是一间客厅,左右两间都是寝房。

    右边的这间已经住上人了,师徒只能住左边的这间了。

    等师徒二人推门进屋,屋里已亮着一盏油灯,借着油灯的光亮,看这间房屋:

    虽不是很宽敞,可是,倒也整洁干净。

    于是,放下了自己的东西,准备洗漱一下就开始休息。

    这时,杏儿哥感觉到送师徒二人来这里的小道士,好像还没走。

    此刻,正在右边那间寝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