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岛上相聚 夜谈坑老国(第1/1页)决战苍龙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等到天色已经灰暗下来的时候,菊花岛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白雾之中。
此时,清风道长师徒俩还在院子里溜达。
这时,忽然,听到岛上传来了人的说话声。
凭那洪钟般的大嗓门来判断,师徒俩知道:
是清阳道长让人家给送回来了。
从声音中知道:来送的人已经回去了,清阳道长正在与人家告别。
于是,这边清风道长师徒俩,赶快迎接到了门口。
暮色中,看见清阳道长正向这边走来。
杏儿哥嘴里一边高声叫着:“师叔,师叔!”
一边欢快地跑到了清阳道长的身前。
来到清阳道长的身前,一下子就跪到了师叔的面前,连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连声说道:
“杏儿给师叔磕头!
师叔,杏儿可想死你了!”
清阳道长一看杏儿来了,赶忙把杏儿哥从地上拉了起来,双手搂在怀里,就像亲自己的孩子那样:
在杏儿哥的额头上,连亲两口。
嘴里连声说道:
“好杏儿,师叔的好杏儿!
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师叔呢?
是不是因为金唢呐的事,还在生师叔的气呢?”
杏儿哥双手抱着师叔,眼里噙着泪花,对师叔说道:
“没有的事呀,那金唢呐也是应当归去,它与我们的因缘已尽,还想着它干什么呢?
没来看师叔,都怨杏儿,都怨杏儿!”
这时,清风道长赶上前来,看着叔侄俩这般亲热的样子,笑着对清阳道长说道:
“师弟,你叔侄俩也该亲热够了吧?
今日到你这里,倒让我来迎接师弟了。
到底你是宾?还是我是宾呀?”
听了清风道长的话后,清阳道长哈哈大笑,双手放开杏儿哥,赶忙过来拥抱自己的师兄。
嘴里连声说道:
“大师兄啊,大师兄!你又是宾来又是主。
本来我应当到你那里去看你,现在,你竟不怕路途遥远,倒来看我了。
来看我,而我又不在家,实在抱歉!实在抱歉呀!”
边说着,两人已经紧紧的抱在一起了。
站在一旁的杏儿哥,此时打量眼前这两位老人,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尽管两位老人每日都在用心修炼,可是,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呀!
自己的师父:尽管脸上尚没留下多少岁月的痕迹,还是童颜依旧。
但是,头上和胡须,却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根青丝了。
而自己的师叔:今年年龄,也应当接近六十岁了吧?
尽管身体还是那么健壮结实,一派鹤发童颜的样子。
但是,那头上已经能够见到白发,胡须也开始变白了。
真是岁月无情呀!
但愿两位老人将来都会有一份好的归宿,也不辜负了他们这一生的努力!……
杏儿哥在这里默默的想着。
这时,只听清阳道长说道:
“好了,师兄,师侄。
一路上辛苦非常,你们也该饿了吧?
今天我也饿了,再破一次例,我们一起回到观里吃饭去。”
说着,左手拉着清风道长,右手拉着杏儿哥,一起往铁音观里走去。
观里的那两个徒弟,看到师父回来了,赶快向师父和师伯问候一声以后,一溜风的把晚饭摆到桌子上。
从桌子上摆放的饭菜看来,清风道长师徒俩知道:
清阳道长的两位徒儿,已经在饭桌上加了几样菜,满桌的饭菜显得比较丰盛。
特别是还在每人的面前,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看来:这是为欢迎师徒俩的到来专门准备的。
清阳道长看了看桌子,对着自己的两个徒儿,也赞许的点了一下头。
于是,大家围坐到桌子前面开始吃晚饭。
道观里的规矩:平时不吃晚饭,若需要吃时,那也非常简单,今天,这是破了例。
而且吃饭时不准说话。
因此,不一会儿,晚饭就吃完了。
与在自己的道观里一样:杏儿哥与小海、小木一起收拾碗筷,然后,洗涮干净。
接着,重新沏好了茶,端上桌来。
等到一切都干完了以后,三人回到客厅里,正看到两个老人一边饮茶,一边在那里说话。
两位老人向他们一招手,三个人也各自找座位,坐在他们的身边听他们说话。
此刻,清风道长与清阳道长正在谈论:
今天白天,清阳道长去看那“油篓坟”的事情。
从他们的谈论中,三个小辈儿人听出来了:
原来这“油篓坟”,是一种坟墓,那是用砖石砌成,坟顶插有竹筒用来通气。
这是专给活人设的坟墓,因其坟形同油篓,所以叫做“油篓坟”。
这种坟墓,据说在山东比较多见,而在东北非常罕见。
这不:这几天,在这附近发现了两座,清阳道长比较感兴趣,白天就去看了。
在他们的谈话中还说:
每当打开一个“油篓坟”的墓门,发现砖是整的。
人们就议论:这家是一个不孝之子。
如果墓门是用半块砖垒成的,人们就说这家是孝子,想让老人多活几天。
这边三人不听倒也罢了,这一听,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越听就越糊涂。
杏儿哥在自己的头脑中快速搜索着,好像在自己看过的书中,也从不见过有这样的记载:
为什么活人还得住坟墓?
为什么儿女还得给坟墓中的人送饭?
那么说,坟墓中住的就是自己的爹和娘了?
为什么要把自己还活着的亲爹娘送到坟墓里?
说什么每送一顿饭,还得在墓门上放一块砖头?
那放整块砖头的,当然墓门垒得就快,放半块砖头的,当然墓门就垒得慢。
当墓门垒死了,也就没法往里面送饭了,爹娘也只有等着饿死了。
那往墓门上放半块砖头的,就算做孝子了?
这都是为什么?……
心中有疑问的,不光是杏儿哥。
终于,还是小海忍不住了,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走上前去,对二位长者一抱拳,嘴中说道:
“师伯,师父,请原谅我打断你们的谈话。
对于你们谈论的这件事情,我们三人怎么越听越不明白了呢?
能不能请师父或者师伯,给我们详细的讲一遍呢?”
看到小海主动求教,首先高兴的是清风道长。
他先是朝他的师弟会心的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小海,有进步了,问得好!
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要勤问,那样才能学到知识呢!
杏儿,你说是不是呀?”
看师父在表扬别人的时候,还捎上自己,杏儿哥心中十分高兴。
于是,对师父说道:
“是啊!师父,师叔,对于你们说的事情,我们真的没听懂呀!
小海师兄想问的问题,也是我与小木师兄想问的问题呀!”
“哈哈哈哈,这小杏儿可真会说话!
真是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徒弟,连我这两个徒儿都跟着开窍了。
小木,你也想问这个问题吗?”
清阳道长也在高兴的开着自己徒儿的玩笑,笑着对小木问道。
“师父,师叔,当然、当然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小木还是那样有些腼腆的回答道。
“那么,好吧。
既然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又从来不在书中记载,只在口头传说。
本来你们的师伯,他讲得比我好,应当由他来讲。
但是,他今天走路比较辛苦,现在,只能由我代劳了。”
清阳道长说道。
接着,喝了一口茶,他就讲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话说在古时候,有一个时期,物质紧缺,特别是食物匮乏。
有个国王就盘算着:
应该把有限的养生、活命的物资,用在青壮年人身上,要靠他们创造财富。
而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白白消耗粮食,不如迅速淘汰掉。
主意定下时,他又想:得有个行动理由呀。
于是,他顺手拿起案头的历书,翻了几页,点子有了。
天干配地支,经过60年的时间,甲与子才能相遇一次,就这样下令吧:
纪年名称60年一循环,60年也为世人之大限。
给这机制起个名吧,就叫:“六十岁还甲子”。
具体实施办法是:
人活到了60岁,子女挖个地窖或垒个高于地面的坟丘,把父或母封在里面,留个墓门。
每次送完饭后,就在墓门上塞上一块砖。
送饭百日,墓门也封死了,就算给足了老人“百年”之数。
百日之后,严禁继续送饭,使其饿极而终。
这高于地面的坟丘,就叫“油篓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