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合党(四)(第1/1页)回到民国当大帅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王振宇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是很清醒的.比政治资历和声望他是比不过孙文的.所以从谈判一开始他就沒有把自己推上中国第一人的想法.虽然单以军事力量而言.他已经是中国第一人了.但是他依然选择了政治合作而非军事独裁.这一点上他比袁世凯要明智的.

    但是这不代表王振宇就要当个军头混一辈子了事.王振宇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更广泛的结交政治上的盟友.同时最大限度的吸纳各种人才特别是青年才俊到自己的麾下.他最担心的就是随着青年军一步步壮大.内部的等级壁垒会变得愈加分明.从而阻碍有才干的年轻人出头.但这个问題是每一个政治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问題.绝不是王振宇一句话就能根本扭转的.强行去搞新陈代谢说不定还得出大乱子.只能徐徐图之了.

    在政治上.王振宇的思路是选择和章太炎.岑春煊.唐绍仪这样的有社会名望的人进行合作.以压制孙文等人的政治威望.这件事情杨永泰已经在具体操办了.这里不得不说句題外话.杨永泰的出现在政治方面替王振宇解决了很多的问題和麻烦.这也使得王振宇对其十分信任.

    而在人才方面.王振宇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一方面是政治人才上.王振宇决定走两条路线.

    一条是对有社会名望的旧官僚的任用.因为这些人虽然是有些过气了.但是社会关系基本还在.用的好也是能顶半边天的.所以到武汉和上海以后.凡是來拜会的老辈人物.王振宇都是客客气气.互留名帖.甚至还赠送财货.反正是要给人一线希望.将來组建政府毕竟还是需要这样一批有经验的老人的.而对老派人物中的一些精英.比如杨度.王振宇甚至不顾其是复辟分子.被通缉的对象.不断派电报去日本延请.

    另一条是继续重用李不韪.曾琦等人在内的年轻人.并且吸纳更多的青年才俊进來.这些年轻人有干劲.可塑性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比老派人物要忠诚的多.可靠的多.所以.王振宇对这些年轻人的重视更甚于老派人物.而陈布雷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才获得了王振宇的单独接见.这也使得陈布雷有了受宠若惊的感觉.

    陈布雷.和王振宇同年生人.浙江慈溪人.原名陈训恩.号畏垒.字彦及.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1907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就学.1911年毕业.名列第四名.同年秋应上海《天铎报》之聘.任撰述.开始用“布雷”为笔名.他才华出众.勤勉敬业.很快成为上海报界的著名记者.其间.他撰写了大量拥护辛亥革命的时评.反对封建帝制.宣扬共和精神.影响很大;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年轻的陈布雷翻译成中文最先在《天铎报》上发表的.几年后.陈布雷转到《商报》做编辑主任.不遗余力地揭露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为有媒体第一人之称.同时经王振宇安排担任此次国民政府筹备协商会议新闻发言人的黄远生强力推荐.进入到了王振宇的视线.

    看着陈布雷的简历.王振宇突然想起为什么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人名字的时候觉得耳熟了.这小子是历史上国民党的文胆啊.哈哈.自己捡到宝了.自从王振邦离开后.自己的秘书就一直空缺.期间自己的二夫人赵玉婷到是接任过秘书.不过不善于写作.只能做个生活秘书外加角色扮演來使用.而陈布雷的出现让王振宇立刻想到自己还记得的一大票历史名人.比如卫立煌.张治中.陈诚.罗卓英.熊式辉.郑介民等等.都是蒋介石手下的好打手啊.对了还有老蒋本人.这些人不妨都网罗到自己麾下.哈哈哈.发财了.

    至于另一边的大神.王振宇毕竟是生在红旗下.感觉用不起.在他看來还是让他们平凡一生好了.嗯.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后要解决正式编制.要让他们有机会成为讲师.教授.法国留学回來的还是要安排工作.最好是能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工业建设中去.革命就算了.别折腾了.这个国家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了.

    跑題了.还是先和眼前这个未來党国的文胆聊聊吧.

    “陈布雷同志.你的简历我看了.你发表的一些文章我也看了.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你对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同志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很是推崇和支持.我很好奇一点.对于我和国社党乃至青年军.你怎么看.”王振宇抛出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題.他就想看看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文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理想型还是务实型.前者就留下來给自己做个秘书.自己好好带带.如果是后者直接送去宣传部当中国的戈贝尔好了.

    陈布雷的话却让王振宇很吃惊:“其实无论是孙先生还是您.你们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算是一种革命.但是这种革命的结果并沒有改变这个国家多少东西.对于您和您领导的国社党乃至青年军.我只能说目前还是中性的.很难说善恶.更多的是抱有一种期望.期望最后这个组织不要变成新的官僚集团.不要堕落和腐朽.”

    王振宇立刻给陈布雷一个十分中肯的评定.这小子是个明白人啊.难怪最后会选择自杀.这样的人最终选择自杀只能说明一个问題.他把什么都看明白了.都看透了.

    “好.说的好”王振宇点点头后又问道“我看这简历上说你是浙江人.我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題想问你.你觉得地域性抱团好不好.”

    陈布雷摇头道:“很难说好不好.国情如斯.同乡.同族乃是千年积累之民俗了.大帅您麾下的将领不也是以湘人居多吗.有些东西明知道不妥却无法避免.所以能做的不过是控制.不要使其超过一个度就好了.”

    回答的到是平谈无奇.王振宇想了一下又问道:“你觉得一党制好还是多党制好.”

    陈布雷觉得眼前这位大帅好奇怪.不是招募秘书吗.怎么问的都是些政治顾问该回答的问題.不过奇怪归奇怪.他还是耐着性子答道:“这块我也曾涉猎.个人感觉.一党制除了直接世袭一项外和封建制度无区别.固然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一旦出错就难以通过自身纠正.同时权力高度集中也使得政治畸形.缺少协商和妥协的基础.多党制虽然繁琐.但是如果运用的好.也是厚积薄发.”

    王振宇听到这里就笑了.要是自己那天让你小子去高呼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你喊不喊.

    “呵呵.果然是有见识.远生兄所言不虚.最后一个问題.你愿意加入到我们这个组织中來.让我们这个组织更加光明更加强大从而避免走向堕落和腐朽吗.”

    陈布雷起身道:“布雷虽是一介布衣.却愿将这七尺之躯许之于国.”

    王振宇抚掌大笑:“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秘书了.晨浩啊.你带陈先生去办个手续.以后他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然后又站起來和陈布雷握手道:“我得布雷.如获国宝.好好干.将來定然大有可为.”

    陈布雷对于王振宇的重视也很是感动.此后一生对王振宇都是忠贞不二的.

    王振宇这边在招揽人才.那边的谈判也沒闲着.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大佬出面协调.王振宇的方案对于任何一方都是有足够吸引力的.按照这个方案.一个强干弱枝的地区性中央联合政府就会新鲜出炉了.这意味着什么呢.稳定.这恰恰是经历了民国之初几年动荡之后所有人都期待的东西.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还吵的那么厉害呢.

    问題就出來了.大家争吵并不是要吵这个方案的对错.毕竟力量对比在那里.国社党这边七个半省.革命党这边一个半省;军队差距更大.国社党这边光青年军就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还不算地方安保部队.而革命党这边.野战部队不超过六万.各类民军到是多.可沒武器也是一群乌合之种.所以随着谈判的继续.革命党上下慢慢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认识.反正自己家底薄.怎么合并都不吃亏.至于争吵.无非是在合并之后多得点好处而已.

    所以谈判在第三天就从意识形态进入到了利益分配的阶段了

    王振宇第三天依然沒出席.他在忙着接见他昨天想起的几个未來的将星.

    卫立煌.张治中.陈诚.罗卓英.熊式辉.郑介民.蒋鼎文.周至柔等二十多个年轻人正一字排开站在王振宇面前.这里面年纪最大的是熊式辉.22岁.最小的是陈诚18岁.还是浙军朱瑞麾下的一个见习排长.而这些年轻人在惊喜之余也是无比惊讶.目前中国最有实力的王大帅为什么会召见我们这些小萝卜头呢.

    沒等他们多想.王振宇就不想和他们如陈布雷一般深入沟通了.一來有底子是有底子.成长起來还是要靠自己后天努力的.拔苗助长就不好了;二來人也有点多.一个个问还不得把王振宇累死啊.所以大手一挥:“明天起你们就在侍从处实习半年.然后统一报考军校.”

    最让王振宇吃惊的是蒋介石.他居然拒绝了自己的召见.靠.太不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