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1918(六)(第1/1页)回到民国当大帅
汉斯冯西克特,历史上一战后德国国防军的缔造者.一个以沉默寡言的天性和谦虚保留的处世方法赢得了“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外号的普鲁士将军的儿子.此刻在听了俞大维的翻译后.内心的热血忍不住的沸腾起來.自战争结束以來.德国陷入了空前的动荡和混乱.而大部分把这一切归结于德国军队的无能.今天自己却在來自敌对一方的外交代表口中听到了对德国军队如此高度的评价.他终于知道什么叫虽败犹荣了.一向习惯保留的他居然破天荒的向目前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元帅提出:“我愿意担任这样一个军事合作项目的负责人.为德意志的国防力量保留一丝元气.元帅阁下.请不要拒绝我.有国无防是很可耻的.”
接下來的谈话就变得具体起來.王宠惠其实对于军事根本就一窍不通.不过沒关系.外交人员的作用就是用最合适的意见表达上位者的意思.所以他早早就把王振宇的要求牢记在心了:“我们需要mp18自动冲锋枪.陆军重型火炮.坦克等军事装备的设计图纸和实验数据.同时我们希望在潜艇.战列舰.以及作战用飞机方面同贵国进行合作生产.我们保证一旦有朝一日德国朋友恢复了元气.我们生产出來的产品德国朋友可以按照成本价收回一半”
如此大规模和隐秘的合作项目显然不是一个私人聚会能够谈出结果的.接下來.代表国民政府出现在法国的军事代表团团长黄绍纮少将同德国国防军的代表龙德斯泰特少将进行了第一次秘密会晤.首先就军事顾问团的派遣达成了意向.而且就基本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说是探讨.实际上是中国人把自己的优厚待遇和条件摆出來.德国人再还价的过程.
黄绍竑在出发來德国前曾被王振宇单独约谈了三个多小时.王振宇把自己的想法一点不剩的分享给黄绍竑了.这既让黄绍竑自觉受到信任之余更觉责任重大.
所以黄绍竑思索推演多次后终于提出了雇佣德国佬的方案:
第一个合作计划是在陆军方面建设模范军.这个军的特点是士兵年纪全部是16岁到20岁.接受过高小级别的文化教育.并进行必要的德语或英语培训.整个军的编制按照约定分为四个整编师.不过并非全是陆军.具体组成是2个陆军步兵师.1个陆军机械化师(由骑兵和坦克组成).1个空军师(包含120架各种作战飞机.下设一个战斗机大队(60架战斗机).二个轰炸机大队(36架轰炸机).一个侦察机中队(24架)).在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中.所有的营长.团长.师长都是降职任用.更为重要的是班长.排长.连长全部任用德国军人.营以上的参谋主管和一半的参谋官任用德国军人.这个军的装备按照规定.将引进MP18冲锋枪以及坦克.
第二个合作计划.是把最优秀的德国军事顾问集中起來组成王振宇的参谋班子.王振宇对于万耀煌领导的总参谋部其实是不太满意的.虽然万耀煌本人的能力毫无问題.但是他麾下的参谋班子业余的可以.沒办法.青年军扩张的速度太快了.很多人读军校更像是镀金.
第三个合作计划是在海军.空军和陆军的大学中吸纳大批德国教官.完成对青年军战斗力的最后升级.
第四个合作计划则是在军事工业方面的合作.虽然涉及军事.但更多的是涉及克虏伯公司和西门子公司.
至于军事顾问人选问題.王振宇亲自点了几个人选:陆军方面.古德里安(历史上德军闪电战之父).莫德尔(历史上德军防守大师).隆美尔(历史上的沙漠之狐).曼施泰因(二战时期的战略家).戈林(空战英雄)等等.
在此后长达二年的时间里.最终成行的德国人高达二百万之多.其中家属大约一百三十万.而工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教育培训人员达到了六十五万.而军事人员也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多.大批失业的德国军官在遥远的东方找到了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和饭碗.
而不仅仅是德国的传统容克资本家.还有大批犹太人都在中国寻找到了新的商机.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18年到1920年短短三年间.总计六十多亿美元涌入中国市场.使得整个中国经济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井喷式的增长.其中美国资本占到了二十五亿美金.雄踞第一.其中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就投下了七亿美金;南洋华侨等世界各地华侨回乡投资达到了二十二亿美金.占据第二.这个时候不得不感叹中国在海外的侨民在创造财富方面真的不是一般的努力;來自欧洲的投资只有十三亿美金.其中德国居然占据了70%.而在中国的技术引进合作中.德国更是占据了总数的80%.在采矿.冶金.制造.军工.重工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德国人的身影
而这个时候日本人还在为要不要出兵俄国争论不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们身边那个沉睡了近三百年的狮子正进入第二波发展期.离完全苏醒已经不远了.
王宠惠因为这一次秘密外交的成功.回国后不久就被委任为国民代表大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副部长.
至于俞大维.也因为在这一次谈判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国安局的通令嘉奖.随后被授予军籍.根据其个人意愿.被安排进入到了军备部系统任职.军衔少校.
1918年9月11日.冯西克特帅领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抵达中国.王振宇亲自到上海接的船.几乎是从这一刻开始.青年军进入到了第二次大规模升级的状态.整个军队的实力由此上升了一个台阶.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几乎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刻板.计划性强.英勇善战也成为了这支军队骨子里的东西.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开始忍不住的颤抖起來
北京.紫禁城.虽然民国不过才七八年的光景.但是宫墙上墙漆脱落的斑白却忍不住显露出颓败的气息.
实在不是爱新觉罗家不顾什么皇家的体面了.而是这些年的日子实在是越來越难过了.
宣统三年.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年.革命的炮声已经响彻了整个南方.满清政府的财政崩溃一边是富的流油的王公贵族不肯拿出半分自己的银子补贴国用.另一边却是穷的叮当响的八旗大爷们一个劲的闹饷.据说他们生來就是兵.可让他们去打乱党.对不起.爷沒这个功夫.
于是大清帝国在这么一帮子人的努力下轰然倒塌.从这一点來说.要论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庆亲王绝对排在孙文之上
结果了.袁世凯用每年400万银元的优待条款就换取了清帝退位.合着皇帝的价格就是这么点了.算算看.庆王爷的身家完全可以当二十五年的皇帝了.而八旗那些自诩勇武的将士们在领了最后一次旗饷银后连忙去茶馆遛鸟了.至于大清王朝的死活和他们沒有半毛钱关系.至于明年的饷银沒着落怎么办.明儿的事明儿再说吧.
这四百万元每年的皇室退位优待金其实也就发到1915年也就开始打折扣了.不过一大半总还是有的.唯一让皇室不满的是袁世凯为了登基称帝.强行把三大殿收归民国政府所有了.
袁世凯称帝失败死后.北洋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段祺瑞好歹还念旧情.把这四百万一年的费用给省到了一百万.其余的自然也沒说抵赖.而是拖欠.也行吧.一百万银元放在民国时期的四川差不多可以养一个师的军队了.宫里现在的人可不算太多.所以勉强凑合还是够用的.
真正的悲剧发生在去年.直皖战争的结果是段祺瑞的皖系军阀在一瞬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连一百万都成问題了.
接替段祺瑞掌握北京政权的是张作霖.北京也变成了东北奉军的地盘.可是奉军压根就沒把紫禁城的皇帝放在眼里.要知道当年皇帝得势的时候.我们的张老将还在白山黑水之间当土匪了.
所以张作霖不但把清室的代表臭骂一顿轰走.甚至还盘算着要不要从宫里弄点银子补充自家军费不足了.当场就把清室的几个代表给吓得连滚带爬跑了出來.
张作霖现在确实是财政困难.这当初招兵是容易啊.二十万奉军跟吹气球一样变成了七十万.请神容易送神难.扩军容易裁军难.张作霖现在是天天为自己麾下的弟兄们吃饭发愁了
至于紫禁城.对不起.顾不上了.于是整个皇城就忍不住的败落下來了.而宗室对此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