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071章(第3/3页)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按身份,自然是贾赦爵位高,本是勋贵之家,但是按权势,宋大人虽也没权,国子监祭酒却是十分清贵,桃李满天下,贾琏现今就国子监祭酒读书。品级上宋大人不如贾赦,门第亦是,偏偏迎春是庶出,所以窦夫人没什么挑剔,两家都不讲究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规矩。她抚养迎春这么多年,不愿迎春嫁到公府侯门,操劳那么许多琐碎之事。
宋家考虑到贾赦一房只贾赦一人没有本事,近来又洗心革面,其他都是好,至于荣国府贾政一房,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同时,都知道林如海是贾琏迎春嫡亲姑父,故对迎春十分满意,得窦夫人同意后,立刻上门提亲。
其实宋家之前,也有好几家诰命夫人看中了迎春,甚至这几家门第都宋家之上,牛太太也想为庶子求娶迎春,不过窦夫人怕迎春过去受委屈,便没答应。
直到迎春次年定亲,元春仍旧没有着落,且是后话不提。
却说林如海等人昼夜兼程赶回江南,不想途中遇到一批因大旱而背井离乡流民,十分凶悍,他们险些被冲散,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彼此,又将流民安抚下来,交给当地官员安置,又上折子给帝,料理完后方重启程,回到扬州时,已进九月了。
林如海这一去就是半年,贾敏母子三人早就望眼欲穿了,见他们一起回来,十分欢喜。
林如海本来说让林睿和俞恒京城里读书,尤其是林睿,免得帝忌讳林家,依他和俞恒两个本事,再有他们家门第,必能进国子监,不曾想邸报上说明年开恩科,黛玉便跟贾敏说他们会回来,果然不出所料,林如海还没回来,书信先至。
叙说离别后两处发生事情,俞恒忙不迭地奉上祖母书信。
贾敏常和俞老太太通信,并不意,也没看出俞恒眼里心里焦虑之色,反而对他们嘘寒问暖,又问俞恒是先住自己家里和林睿一起读书,还是住俞家老宅,道:“依我看,竟是和你林大哥一起住方便些,相互谈论诗书请教文章,俞家老宅没有长辈,你一个爷们孤零零如何吃穿住行?我可不放心。”
俞恒往屏风处微微看了一眼,因黛玉虚岁十岁了,除了自家亲戚,早已不见男客,俞恒和她虽是青梅竹马,毕竟非亲,因此也不能相见了。
俞恒笑道:“那就叨扰府上了。”
贾敏听了,嗔道:“说这些做什么?没太生分了些。你住这里能吃多少,穿多少?每年你们家给东西都不少,尤其是给玉儿。”
俞恒心里感动,立时道:“那我就不说了。这回带了不少东西过来,皇后娘娘说给太太和妹妹做衣裳,本想着夏日能回来,谁承想入秋了才到,怕是用不上了。”
贾敏凝眸一看,打开箱子里除了笔墨纸砚书等,余者俱是纱罗绸缎,不觉抿嘴笑道:“娘娘恩赏太厚了些,真真是当不起。这些纱罗丝绢都是上用,搁几年不会霉坏了,何况,今年穿不得,明年做了衣裳穿也是极好。”
俞恒心里一宽,目光不觉又瞥向书信,盼着贾敏早有回音。
这时,忽然听到屏风后环佩叮咚,俞恒不由得看了过去,影影绰绰看到好些人,那些人影中他一眼就认出了黛玉身形,半年不见,倒长高了一些。
黛玉扯着手帕子,真真不知道世俗间怎么就那么些规矩,见个人都不成了。
黛玉年纪愈长,愈发觉得规矩太过繁琐,怪道父亲常说做人须得不拘一格,可以知晓规矩,规矩中活得自,却不能被世俗规矩所束缚,免得失了本性。
好容易等到接风洗尘时,黛玉和贾敏里间吃,他们外间吃喝。安排林睿和俞恒早些去歇息,贾敏拆看俞老太太书信,黛玉方对林如海道:“爹爹回来了,我有好些不懂要问爹爹呢。怎么这一回去了半年多才回来?”
林如海笑道:“事情多,一言难。”
黛玉是不愿只知后宅诸事,听了这话,愈加好奇,但是见林如海一脸疲倦,便止住话题,打算过些日子再问,或者问林睿和俞恒也好。
便此时,贾敏突然脸色一变,父女两个见了,忙问何事。
俞老太太信中说了许多事,贾敏看了看黛玉,不好当着她面开口,便道:“玉儿,你父亲累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黛玉料想他们有话说,恭恭敬敬地告退。
等她走了,林如海问贾敏道:“有什么事情瞒着玉儿不叫她知道?我看,许多事都不必瞒着她,知道事情多了,并不局限于一宅一院,日后处理世事上才能看得加长远。”
贾敏捏着书信,道:“关于玉儿终身大事老爷想当着她面说?”
林如海听了,顿时一愣。他疼爱黛玉这么些年,一心一意地想让黛玉过得好些,如同珍宝一般,虽然早就预备好了嫁妆,但是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从贾敏嘴里听到关于黛玉终身话。
贾敏不等他问,开口道:“俞老夫人信里说,想和咱们家结亲,给恒儿定下玉儿。”
作者有话要说:有错别字话,明天时修改。
送宫花,其实不止黛玉,任何人这样得到宫花都会生气。
我还想说啥来着,哦,是了,下个月依旧拼全勤,所以不必担心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