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第2/3页)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头,忽然想到自己跪坐在贾敏身后,她看不见自己点头,忙开口回答道:“我都仔细收起来了。”
贾敏反手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好生收着。”
黛玉满口答应,想起俞老太太今日精神不好,看起来越发苍老憔悴,道:“老太太的身子不大好,今儿拄着拐杖也走不稳呢,咱们家拣些上等的药材送过去可好?”俞老太太待黛玉一向极好,黛玉心里敬重,只盼老太太好生调养。
贾敏道:“明儿就打发人送去。”
一时贾敏打发丫头出去,说起王夫人对探春的打算,又提起连太太所托,叹道:“你这几个姐妹倒都是好的,有不少人跟我打听呢,可惜你二舅母的话撂下了,别人不好再提亲。”
窦夫人托她,连太太也托给她,倒让她哭笑不得了。
她在京城几年,认识的人固然极多,可是成亲后日子过得不顺心的见到的也多,故而都没有一口应承,免得反落不是。
黛玉定了亲,许多家务琐事贾敏都不瞒着她,听完,黛玉道:“我看妈竟是别操心的好,妈又不是官媒婆,若是他们瞧中了谁请妈说和倒也罢了,偏让妈做媒,像什么?若是好的话倒也罢了,若是将来略有不如意的事儿发生,指不定如何说妈不好呢!连太太常日出来走动,哪里就不知道谁家的小姐好?妈说几家合适的让他们自己挑,岂不是好?至于三妹妹的亲事,只怕就算是好的,三妹妹心里感激,他们府上其他人却觉得理所当然,若是不好呢?”
说到惜春,黛玉迟疑了一下,道:“四妹妹的哥哥嫂嫂都不管她,好不好也都不在意,妈若是替她说亲,只怕他们巴不得,这倒是可行的。”
贾敏听黛玉分析得有理有据,不禁笑道:“我一句话倒惹得你说这么许多。罢了,我知道其中的厉害,该如何做我心里明白,我和你的说法一样呢。我本就没有打算事事操心,我只操心你们兄弟姊妹的终身。”
黛玉一想也是,贾敏的精明非自己所及,对此她便不放在心上了。
过一时,贾敏的丫鬟来回说东西预备好了,请贾敏过目。黛玉看是两个掐丝锦盒,里头放着两套头面,一套赤金累丝攒珍珠,一套红玛瑙头面,问道:“这是给谁的?”
贾敏道:“明日给元春添妆,再添四匹锦缎。”
黛玉犹豫了一下,道:“记得妙玉姐姐出阁的时候,妈添妆极厚,现今只给元春姐姐两套头面四匹锦缎,是不是太简薄了些?叫人知道,说妈的不是。”
贾敏不以为然地道:“咱们家和苏家是什么情分?虽说并非亲眷,可情分何等深厚?你大姐姐出阁时我预备了一份嫁妆,你干妈现今也给你预备起来了,妙玉出阁咱们自然该多给些。给其他人家添妆时,你见我何曾给得出格了?都是头面绸缎几样,多了反失礼。”
黛玉笑道:“我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外祖母府上都是两只体面眼,一颗富贵心,恐他们说三道四,怨妈吝啬。”
贾敏心里一暖,道:“你才多大,就这样操心,放心罢,我心里有数。”
她们母女二人说起此事时,连太太和连尘母女也在商讨连城的婚事。
连尘今日见到了不少千金小姐,虽说泰半都定了亲,可是没定亲的也都不错,道:“今儿去林家的千金我都见了,母亲觉得如何?母亲有愿意的,就请林太太从中说和。”
连太太摇了摇头,道:“咱们进京才多少时间?并不知根知底,等等再说罢。”说话的时候,连太太叹了一口气,连城是公子哥儿,耽误两年无碍,她最担心的反而是连尘,今日带着连尘过去赴宴,也有几家人问起,只是自己心里又觉得不妥。
连尘笑道:“妈既不急,就等我认识的人多了再说。”
连太太颔首道:“只能如此了。不过还是托林太太多多留心些,她比咱们知道的多,就算不替你和城哥儿做保山,她觉得好的人家必定是极好的。”
连尘脸上一红,道:“再说城哥儿呢,怎么说起我来了。”
连太太道:“你比城哥儿大两岁,耽误不得。”
连尘低头不语,只顾着把玩腕上的镯子。
连城放学回来看到,不知母姊在想什么,笑嘻嘻地道:“妈和姐姐今日去林家,不知林妹妹可好?可恨咱们都大了,不好相见,林妹妹的名声不好了,竟是我的大错。”
连太太嗔道:“还叫什么妹妹?明儿进了门,就是你姨妈家的嫂子了。”
连城听了,顿时跌足长叹,道:“我怎么竟忘记了这个?林妹妹比我还小呢,从前我都当她是我妹妹的,以后偏要改称嫂子称呼,竟是便宜她了!今日见到林妹妹的兄弟,倒是一表人才,和林妹妹极像呢。”
连城视黛玉如妹,虽然一别多年,情分却未减半分。
闻得他提起林智,连太太道:“林姑娘才气极好,难道智哥儿亦然?”
连城顺口道:“听林兄弟说,远不及林妹妹,不过我看着,林兄弟的才华却较我为高,他可比我小好几岁呢,做的文章先生赞不绝口。”连城初进国子监,认得的人虽有几个,却不多,很是得了林智一番相助,两人倒成了好友。
连太太喜上眉梢,道:“你们多多亲近些才好,林家弟兄两个都是有出息的人物。”
观一族之长久,端的看子孙是否长进,哪怕出身贫寒,但是子孙有才能,便能延绵百年富贵,连太太最佩服的便是林家,哪里像自己家,长子平庸,次子纨绔,竟是屡教不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仍不见效验。好在他们虽然庸庸碌碌,却有几分眼色,不敢做祸及家族的事情,为今之计,只能盼着幼子和孙儿们长进,担起连家门楣。
连城不在意地道:“放心,不必担心我学两个哥哥。我新近在学西洋画,林兄弟说认得一个外国人,单画西洋画,改日我去讨教讨教。”
连太太忙道:“虽说丹青极好,可也别误了读书。”
连城擅长丹青,读书却亦不成,怨不得连太太忧心了。
连城道:“知道了。我去换衣裳,一会子再过来陪母亲和姐姐说话。”
连太太目送他回房,忧心忡忡地同连尘说道:“你弟弟酷爱书画,这可怎么好?瞅着再过几年也未必能考取功名。”
连尘素疼幼弟,劝解道:“自古以来,长幼有序,不管三弟如何出众,最终总不能继承了家业。大哥至今没有功名,三弟若有了,大哥该如何想?大嫂和二嫂又是那样的人物,指不定如何酸言酸语呢!且顺着三弟精研丹青的意思罢,过些年他年纪大了,自然知晓出将入相的好处了。便是三弟依旧不喜欢读书,但是他在丹青一道上极有天赋,胜常人百倍,未必不是一段前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弟别看年纪小,也是个聪明的。”
连太太长叹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你大哥二哥都没有本事,我自然盼着城儿长进,若是做了官儿,也好扶持着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子,免得将来我和你父亲不在了,家里没有做官的,偌大的家业任人宰割。”
连尘道:“与其如此,不如好生教养几个侄子。”
父母不在了,兄弟自然要分家,分了家,就只为自己打算了,谁管谁筋疼?依她看来,连城这样倒好,他从小到大就不懂得和人斗心眼子,做了官不被人吃了才怪,倒不如娶一房淡泊名利的妻室,挥毫弄墨,比事事帮衬着两个哥哥强。
连尘知道父母都想着长子长孙继承宗祧,也想着兄弟相互扶持,所以她心里的这些想法万万不敢透露出来。
她不肯透露,连太太便不会知道,眼下只顾着儿女亲事。她早就打算好了,带着连尘多多地出门应酬,总会有机缘的。他们家和荣国府原没什么瓜葛,但是和林家交好,所以元春出阁的前一日她也带着连尘过去了。
贾敏见了,忙又与她引见昨日未曾见到的几家人。
今日一早贾敏打发人给俞老太太送了东西后方来荣国府,只比连太太母女早一步。
贾母过寿时黛玉没过来,今日亦不愿意,倒不是记恨宝玉,只是觉得自己她将将小定,一时不好出门,免得碰到宝玉。
贾敏不愿意黛玉登贾家的门,也是这个意思。
贾母不见黛玉,难免有些失望,看到宝玉亦如此,突然一凛,反而庆幸黛玉不来了。黛玉的姿容风度举世无双,宝玉只见一面便念念不忘,若是再见,岂不是惹出事来?贾母知道宝玉的脾性儿,他不是似贾赦那般好色之人,但他行事坐卧不知避讳,落在闲人眼里便成了罪了,倒不如防患于未然,过些日子就好了。
如此一来,府中上下因元春出阁热热闹闹,唯独宝玉闷闷不乐,偏生不好到堂客中去,只得在贾母院中大花厅和姐妹们凑趣看戏。
元春出阁的一应事务都是王夫人亲手料理,她管家多年,极有威慑,李纨是寡妇,今日不出面,窦夫人不插手,王夫人颇觉力不从心,便请了凤姐过来帮衬。凤姐是王夫人嫡亲的内侄女,却不觉得自己该来,几次三番地推拒,最终因贾母开口方过来一趟,但她聪明机变,又是外人,并不如何颐指气使,都按着王夫人的吩咐行事。
王夫人疼惜女儿,竭尽所能地预备嫁妆,铺设在院中,登时耀花了人眼,田庄商铺、珠宝玉翠、绫罗绸缎、古玩字画、胭脂水粉等等一应俱全,都是上好的。
贾敏见了,不置可否。
有人看完所有,粗粗估算了一回,压箱银子没见,不知几何,但单是这些嫁妆,竟是不下四五万两,凭着贾政哪里能置办得起如此?忍不住赞叹道:“到底是府上才有这样的富贵,京城里有多少能比得上这份体面?”
贾母最喜这份体面,谦逊道:“不过是略看得过去罢了。”给元春置办嫁妆的时候,因贾母疼爱元春,拿了不少梯己添进去,那些都是好东西,自然让人赞叹不已。
那人笑道:“这么些还只略看得过去?老太君谦逊太过了,咱们都羡慕不已呢!今年大姑娘出阁了,明儿二姑娘出阁,又是一场热闹。”她说话虽是羡慕非常,神色之间却不曾流露出丝毫,言语之间亦是如此,可见只是奉承而已。
贾敏听着声音耳熟,细细一看,不是别人,竟是邢夫人。
乍然见到邢夫人,贾敏面露一丝诧异之色,看其打扮气度,较往年更胜一筹。
邢夫人的丈夫今已升为正五品的官儿了,她随之进京,昨日才抵达京城,不然黛玉昨日小定,她也会去道贺。
听了邢夫人的话,窦夫人嘴角掠过一丝笑意,插口道:“可不是!我原本想着迎丫头出阁,二三万两银子就足够了,不想二太太满心疼大姑娘,又是当家主母,管着府里大小的事务,置办了这样的嫁妆,我们的迎丫头也不能差了,明儿迎丫头出阁,也得劳烦二太太按着大姑娘的例预备,到时候还有你羡慕的时候。”
贾母不肯分家,府里都由着二房做主,这回元春的嫁妆都是从公中所出,王夫人攒的那些嫁妆只占了不到二成,与其等到元春出阁后自己开口,倒不如今日当众言语。迎春和元春的身份孰高孰低,众人心中明了,作为大房长女,总不能比元春的嫁妆少。
窦夫人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