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普遍的印象(第1/1页)重生之美味关系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刚才的那些女生们那样的好奇之中也许大部分是针对江杰云头上的那块光华闪闪的“市中考总分状元”的牌子.但是其中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女孩的倾慕在其中.不见就是对他本人怎么怎么样.只是那种对学习好.长相又好的男生的朦胧好感吧.男生们大概也是如此.
这个年纪正是对异性产生好奇的时候.
江杰云又是长了这副“撩人”的模样.还有一颗聪明的脑袋瓜子.
尤其是这些新同学对彼此的底细还都不了解.几乎沒有人知道江杰云这厮的赫赫威名.摘掉了恐怖份子帽子的本拉登……咳.江杰云少年在这个初秋的时节.身周隐隐围绕着丝丝春天的气息.
真是美好的季节.不是吗.
少年啊.为了青春.向着春天奔跑吧~
某重生人士在人迹罕迹的后楼梯处放心大胆的演绎着兴灾乐祸的全部含义之后.这才乐呵呵的取出吴泽荣书包里的新书.再从自己的书包里取出笔记对照着学习起來.
等吴泽荣拖拖拉拉的结束了劳动.他们班的班主任又讲了好一番话.终于宣布放学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有鉴于此.安然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喜欢起他们班的夏老师了.
放羊吃草是一种美德.绝对的.
四班的班主任姓王.是个与杨仲明差不多年纪的老头.胖乎乎的.脾气似乎相当不错.说话喜欢拉长声.性格也有些磨叽.一句话说一回总觉得不放心.非得以不同的方式重复上两次三次才能心满意足.因此人送外号王拉磨.那意思也简单直白.说他们这位王老师的那磨磨叽叽.又爱拉长声的讲话方式就跟驴拉磨似的.在原地转个沒完.
以吴泽荣本人的性格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知道新班主任如此之多的八卦消息.多亏了他的新同桌.一个叫楚飞飞的女生.显然这姑娘的属性是个八卦狂人.从他们俩人就座开始.就开始向吴泽荣介绍他们这位新老师.据楚飞飞说.这位王拉磨王老师将來也是安然他们班的语文老师.
听了吴泽荣的话.安然表示.她很“期待”这位王老师的风采.
本來两人汇合后就想跟着各班新生的大部队.出了校门回家的.但当吴泽荣说起“不知一中的校图书馆在什么地方.”的话时.安然突然有了在校园里小小浏览一番的想法.
其实这种想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是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一切都要从现在开始慢慢熟悉.而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要在这个校园里展开新的学习生活.如果能提前熟悉一番.不仅有利于他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展开一切学习活动.同时也能更便于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身份.
安然把自己的想法对吴泽荣说了一下.一如既往地得到他无条件的支持.
作为本市惟一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一中拥有占地广阔的校园.同时也拥有一份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的颇具光荣感的建校史这也是班里的同学们对夏微沒有痛讲革命家史感到极端讶异的原因.
一中的建校史与锦岭市的其他学校相比.据说是最长的.它的前身是一所民国时期.由一个外国商人捐资兴建的教会学校.因此.校园中的一些在战火和**中保存下來的老式建筑都带有明显的西洋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洋气十足.
又由于最初兴建的那所教会学校是一所女子学校.所以.这些老建筑都少不得带有一些女性化的婉约秀丽味道.
待到解放后.这里便成了现在的一中.男女生兼收.那时增盖的一些建筑也更符合那个时代的主流审美.宽阔.坚固.实用.看起來跟原本的西洋风格有些格格不入.
而安然他们这些高一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都集中在前些年新盖的.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大概是为了尽可能的在风格与老建筑们保持和谐一致.不显得过于突兀.新建筑的外观看起來有些复古.说得实在一些就是有点自來旧.既中合了最初建校时的那种比较秀丽的风格.同时也兼具了解放初期的朴实和大气.总体來说.典雅.稳重.很好的将原來的两批建筑风格统一了起來.
据说.这座教学楼的设计者还是一中的杰出校友.一位在省里拿过设计大奖的新锐建筑设计师.
以上这些都是吴泽荣对安然进行科普的.这位自从考上一中之后.便把图书馆中所有一切关于一中的介绍都扫瞄了个底儿掉.他这么干.倒不是对一中的校史有多么多么的感兴趣.只是学院派的习惯使然.安然这会儿便毫不客气的把他当成校园搜索引擎來用.
作为一所这个时代的省级重点中学.一中的各方便配置华丽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别说是他们锦岭这种小城.就是放到十几年后的省城去.也照样显得有些奢华.让安然不由得就想起日后那些酷爱装饰学校大门的大学校长们.有些怀疑起这历代的一中校长是不是也都有此爱好.把钱都花在了脸皮上.
比如.设施极其全面的市内体育场.各种市外运动场地.最让安然感到讶异的是.居然还有一个小型的室内游泳池.可容纳全体师生还要挂零.经常被市里的一些部门借用的大礼堂.当然.最值得一提的.也是让吴泽荣心心念念个不停的.校内图书馆.据这只书虫子介绍.这里的藏书量非常之丰富.还有一些珍贵的版本是属于从最初建校时便传下來的宝贵财富.就连市图书馆也沒有.牛X至极.
除了这些设施之外.一中成立有学生会.组织学生活动.配合老师们对全体学生进行管理.其组织形式和各项权利与大学中的学生会一般无二.并不像安然想像中的那种摆设式的存在.学生会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场地.
除了学生会.还有各类社团.可供学生参加选择.每个社团也都有自己的活动场地.
在高中时期拥有自己的学生会和社团.别说是锦岭.就是在全国范围之内.也是少数.
中国目前的教育虽说号称是要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做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可惜.政策是政策.提倡也只是提倡.
应试教育在中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土壤.绝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就可轻易改变的.现实是.别管政府教育部门的口号如何.真实的情况依然沒有改善.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样的情况在重点中学、高中中尤甚.分数几乎成了衡量每一位学生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别说什么学生会.什么社团活动.就连应该上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也都成了装饰性的存在.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条潜规则.
而一中之所以会有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现任的校领导在这些方面比较重视.观念开明.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一中的一种传统.
依旧是据吴泽荣所说.在一中的前身.也就是那所教会学校成立时.学校里就有类似于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的组织.解放后.改建成一中时.当时的校长思想也是极为开通.有着先进的理念和长远的眼光.将这两项传统继续保持了下來.可以想见.在当年的大环境下.他的这种做法是何等的开明.甚至带有很大的风险.
但也正是这位令人尊敬的校长奠定了此后一中开放.先进.大胆.鲜明的办学理念和自由.民主的校风.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作为一所重点高中.一中不可能不对分数看重.学校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的参加社团活动.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学生会的工作中去.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成绩必须达标.
你的兴趣广泛.你想参加多少个社团.我不管.你热爱学生会活动.愿意协助老师和学校为同学服务.学校也表示欢迎.你的业余时间怎么利用.我也不想过问.只要你自己把时间安排好.成绩达标.一切OK.
学校希望可以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材.学校可以尽力为你提供相关的机会和条件.但是学校同样需要你回报以高标准的成绩.毕竟在现今应试教育为主流的现实背景之下.分数才是衡量一所重点学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甚至可以是唯一的标准.
这对成天被迫埋在书山題海中的重点学校的学生们來说.已经是一种神话一般的生活了.
在听吴泽荣第一次说起的时候.安然简直觉得有些天方夜谭的味道.感到特别的难以置信.
哪怕过了两辈子.安然对一中的印象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本市唯一的一所省重点.考上一中.就等于将多半拉身子迈进了大学校门.事实上.这也是大多锦岭人的普遍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