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锱铢必报会有时(下)(第1/1页)邪妃倾心
第五文学
语柔漫不经心抬眼望向琉璃瓦上飞起的屋檐:“若不是公公提点淑妃娘娘的一番话,语柔现下还见不到太后娘娘尊容,可不是得多谢公公好意么?”
李立海浑身一凛:“奴才不知穆姑娘此话是何意。”
语柔跟上尹书凡的脚步,慢悠悠扔下一句话:“公公知不知道,你我心知肚明。只是语柔在景引宫中无依无靠,更是无欲无求,如今寄人篱下不过是为了保命罢了。”
太后她开罪不起,淑妃和李立海她可不想轻饶。
淑妃心中有气也就罢了,可这李立海为何要为难她,她着实有些不甚明白。
但这一席话既是说给李立海听,又是点醒了尹书凡。至于接下来要如何做,那是尹书凡的事,他的后宫理应由他治理,与她无干。
不过估摸着太后一时半刻也不会再叫她去喝茶了。她现下要做的,是将身体养好,早日服了解药才是正经。
之后东莲告诉她,如今景引宫中共有两位娘娘,五位小主。语柔默了默,她觉得浩越皇帝的妃子还没有轩王府的姬妾多。位分最高的要数淑妃与德妃。淑妃薛以珊是镇远将军之女,另外还有一位德妃乃是当朝丞相的女儿。
语柔展颜一笑,皇室就是皇室,果真到了哪里,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左不过这位德妃或许比她的命要好一点。从前她的养父在生前在朝中的地位一年不如一年,她也只能为了阮家嫁给轩王。
而这位德妃入宫之后就成了四妃之一,着实可见这位丞相在浩越的朝野中是有一定地位的。
东莲一边帮语柔绾发,一边笑着说道:“这两位娘娘可是自皇上还是太子时就嫁入太子府为侧妃的,如今入宫位分自然也会高些。只是不知淑妃娘娘今日如何惹得皇上不高兴,这几日罚她闭门思过呢。”
语柔敛眉低笑,尹书凡的动作倒着实快些,只是这下淑妃怕是要恨死自己了罢。忽然想到一桩事情,抬头对着铜镜中的东莲问道:“从前似乎听闻太子妃过世了?”
东莲偏头想了一阵,有些疑惑道:“没有啊。似乎先前的太子妃犯了什么事,皇上在登基之后一怒之下将她打入了冷宫。”将手中的牛角梳子放下,又执起一根碧玉簪子在语柔如缎的墨发上比划着:“不过仿佛太子妃性子有些跋扈,自打入太子府时皇上就不太待见她。”言毕又吐吐舌头:“姑娘不会怪我吧,在背后议论主子的不是。”
语柔闻言笑笑,将她此时手中换上的绯色绢花取下来,又将她放下的方才那根碧玉簪子簪在发顶。这么说,因着太子妃在苍泽境内丢掉了性命而发兵攻打苍泽只是尹书凡的借口了,她果然料得不错。
半晌,才又说道:“这是我问你的,不怪你。只是这些话,以后在我面前说说便罢,万不可在别人面前说。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只怕是要罚你的。”
东莲忽然停下手中的动作,定定的看了语柔半晌,眼中忽然弥漫起水雾:“穆姑娘,你真好。”
语柔有些哭笑不得:“本是嘱咐你两句,怎么倒惹得你哭了,快别哭了。不然我就是白嘱咐了,心中着实不安啊。”
东莲忙用袖子擦去眼角的泪珠:“奴婢不哭了,穆姑娘,你可千万不要怪自己。”
对于这样一个太容易轻信他人的小姑娘,语柔有些嘘唏。能在每走一步都是踏着别人鲜血的皇宫中还保持着初心,实属不易。
东莲的情绪变化的着实是快,现下已经一扫方才的感激神色,一边收拾着铜镜前的发簪头饰,口中一边念叨着:“皇上对姑娘真好啊,姑娘才进宫几日就赏给姑娘这样多的首饰。”将抽屉拉开,放进几个不合意的珠花:“也不知皇上会封姑娘一个什么位分,依奴婢看最低也是个嫔位。”
嫔位么?语柔站在她身后,瞧着她忙碌的背影。若是尹书凡真的将她纳入后宫,那她倒觉得给她的位分越低越好,这样或许可以渐渐淡出嫔妃们的视线,不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想到此处,她觉得是否该和尹书凡提一提这桩事。但又觉得自己突兀的提起,会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在催促他赶紧给她一个位分。
虽然她觉得这样无名无份的呆在景引宫确实有些不妥,但尹书凡一天没有给她名分,她那颗已经经不起折腾的心就一天不会高悬在半空,上不去,下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