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卡卢加人的盛会(第1/1页)奋斗之第三帝国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车队驶入奥布宁斯克大街.到处张灯结彩.人流如织.街道两旁是欢迎的人群.市民们抬起右胳臂行纳粹礼.姑娘们把鲜花扔在元首的车下.他们跳跃着高喊口号.眼睛里含着泪光.
“真热闹啊.他们喊叫什么.”鲍曼问道.丽达刚要回答.被冉妮亚打断:“得啦.人家也沒问你.”
丽达扭头望去.果然看到鲍曼凝视着女教师.等待她回答.
市政厅前面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乐曲声声.看到车队驶近.一队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男女载歌载舞起來.
市政大楼顶端一面俄罗斯三色旗随风招展.一队军警隔离出一块空地.铺着的红毛毯上放着几张桌子.卡卢加的头头脑脑们在此恭候.
女教师对鲍曼低声解释道:“你知道俄罗斯三色旗的含义吗.让我告诉你吧:白色代表寒带.蓝色代表亚寒带.红色代表温带.因为俄罗斯横跨这三个气候带.”
“如果再有热带多好啊.”鲍曼回应道.声音如同门缝里挤出來的.让人听得身上痒痒.
大轿车在停车场上停稳.李德看到一队人向这边跑來.跑在最前面人的帽子掉在地上.他只得一边跑一边用手按着帽子.
这里停泊着十几辆车.还有一辆四联20毫米自行高炮.几个俄军女兵有的坐在炮位前、有的摆出装弹的姿态、有的作瞄准状.一个准尉拿着指挥旗.她们都警惕地望着天空.像一组雕像.
车门刚刚打开.那队田径运动员也刚好到达.他们把一个满脸胡子、大热天戴着礼帽的老者让到前面.大胡子先抬手敬了个纳粹举手礼.又向元首鞠了个九十度的躬.不期礼帽掉到地上.露出他光秃秃的脑袋.
大胡子还顾不上拾帽子.因为元首向他伸出手.他慌忙将双手在自己的衣服上擦拭了一下才伸出双手.
车上的人鱼贯而下.冉妮亚下车时东张西望.一脚踩在大胡子的帽子上.把人家遮掩秃顶的帽子踏扁了.
手捧鲜花的女孩子大大方方地给元首献花.大声背起赞美词:“我敬爱的元首啊.您是俄罗斯人民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感谢您呵……”
一个肥胖的、穿着褐色制服、戴着卐字袖章的官员走來.他是帝国驻卡卢加州的代表.一个军官向前跨出一步:“我的元首.第4集团军第47军军长、驻卡卢加联络站站长魏森贝格尔陆军上将向您致敬.”
“你好.我记得上次來时.你是第53军军长.”李德热情地与他握手.这里离前线只有百公里.所谓的联络站实际上就是军司令部.为了在俄国人面前显示低调.李德曾下命令.在后方用联络站代替军区司令部.
很多德军将领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小把戏很不以为然.但实践证明.俄国人很受用.如同在德占区一般不悬挂德国国旗一样.俄国人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对德国人更加感激.
军长把一个中校推到前面.李德一见惊叫起來:“哈罗德.你从哪來.这孩子.”
哈罗德精神抖擞地敬礼.然后右转90度.等元首走到前面后再次右转.跟在元首后面.
李德走上主席台.台下欢声雷动.“希特勒万岁.”响彻云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脸.把无数鲜花抛向空中.一些花瓣被风吹得满天飞舞.纷纷落到元首的脸上、脖子里.
一个老耆领着两个俄国妇女走上台.妇女一人端着酒碗.一人抱着酒坛.老头儿猛一伸手.妇女抱起酒坛倒酒如同倒水一样这碗怎么也能盛三四斤酒.
老头儿拿碗都有点吃力.“沙场事.昨日事.领袖來.万物兴.一切感激都在这酒里.我代表卡卢加民众敬元首一杯.”
德国代表和军长眼睛瞪得比鸡蛋还大.在德国.人人知道元首不抽烟、不喝酒.这老头儿不是成心让元首难看吗.正待发作.却见元首笑嘻嘻地端过碗.两人急了.争着要代酒.
鲍曼一手拦住一个:“别急.元首自有办法.就算代酒有我们呢.你们只是看着就行.”
李德接过酒.与老耆开玩笑:“你是代表卡卢加州还是卡卢加市啊.我要喝个明白.”
老头儿笑答:“一样.都一样.能给您敬酒.这是卡卢加人的幸福.其他地方的想敬还沒有机会呢.”
李德把碗放到嘴边闻了闻.说:“伏特加.真不错.谢谢老爷子的美意.”他把酒碗高高举过头顶往天上一泼:“这第一杯酒敬献给阵亡英雄们的在天之灵.让他们在上帝的怀抱里安息吧.”
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他把剩下的酒泼到地上:“这第二杯酒敬献给涂炭的生灵.还有人世间的良心.”
李德刚要喝.却看到碗里还有几大口酒.便再一次把碗举过头顶:“这第三杯酒祝卡卢加民众.并通过你们祝俄罗斯民众生活幸福.祝德俄人民友谊长存.”
李德把酒往天上泼去一半.地下浇一半.中间再把剩下的碗底挥霍一半.剩了还不到一口.然后拿了个天大的架式一饮而尽.就这么着还被呛得呲着嘴呵了半天气.最后还好意思亮了个滴酒未剩的空碗给人看.
老耆楞了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脚.脚面上被酒泼湿了.他伸出大姆指感谢道:“元首本不沾酒.今天举杯.实在是卡卢加人的骄傲啊.”
大胡子市长激动万分地讲了几句欢迎、感谢、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之类的开场白后.宣布元首讲话.
山呼海潮般的欢呼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期间李德平伸出双手.这在德国是表示安静的信号.只要他做出这个动作.会场上的欢呼声戛然而止.但这是俄国.这里的老百姓沒有灵犀.让他不能得心应手.
“同志们.朋友们.我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我要给你们讲三句话.”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感谢我们的德国国防军、党卫军官兵以及各部门的同志们.你们來到这个地方.不是为了你们自己.是为了让俄罗斯人民从布尔什维克枷锁下解放出來.是为了把欧洲文明带到这里.你们摧毁了布尔什维克.解散了集体农庄.恢复了生产和生活.我相信.俄斯人民会记住你们功劳的……”他的话被雷鸣般的掌声掩沒.
“第二.八个月前我告诉过你们.德国人不是來奴役你们的.是为了帮助你们获得解放.并且获得崭新的生活.通过多半年的实践证明.我沒有食言.就像今天到这里來实现我的诺言一样.”
李德继续卖弄:“卡卢加的市徽是1777年3月10日获得通过的.底色为蓝色.中间横穿而过的波纹状条带代表着流经该市的奥卡河.盾牌上部嵌有一顶金色王冠.八个月前我答应过你们.我.德国元首.将亲自把这面市徽挂在市政大楼上.”
广场上的人越來越多.人挨肩迭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大家一遍一遍地齐声吼叫:“感谢元首.元首万岁.感谢元首.元首万岁……”
这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长期以來顶礼膜拜的人、苏联各族人民的父亲斯大林都沒有把离莫斯科188公里的一个小地方的市徽放在心上.更不会把它挂在市委的墙上.唤起人们对资产阶级旧时代的回忆.
战前.他唯一关心的是卡卢加生产了多少木材和粮食.制造了多少艘汽轮机之类的.战争时期.他关心的是卡卢加与莫斯科的距离.
几个小伙子抬着覆盖着红布的卡卢加市徽站在一边.秃顶市长引领着元首到市徽前.两人互相客气了一阵子后.把市徽抬到楼下.由工人们挂在绳子上.
爬在市政厅楼顶上的工人用绳子把市徽吊起.紧张地忙碌着.一群群飞鸟被惊起央广场上空盘旋.广场上几万人引颈仰望.一个个张大嘴.李德确信.那些人激动和专注的神情.就算嘴里落入鸟粪也感觉不到的.
市徽挂好了.一个工人揭下布.露出蓝底、绿条、金色王冠的市徽.广场上再度喧声震天.礼炮响起.烟火升腾.大团大团的彩色烟雾起.转眼间被风吹上空中.
广场上的人有节奏地喊叫起來.几个俄罗斯中年人蹲着向前踢腿、单手侧翻.跳起了果帕克舞.一个大胡子跳马刀舞同.俄国士兵也加入其中.直跳得气喘吁吁.
李德一行悄悄出发了.时间太宝贵了.他们要穿越斯摩棱斯克州、特维尔州.前往诺夫哥罗德州的霍尔姆战地.
第47军为元首联系了一列只有4节车辆的火车.对元首來说.这已属奢侈.小火车从卡卢加东北进发.打算到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再到大卢基.从那里坐汽车到霍尔姆.
列车即将出发.哈尔德出其不意地跳上车.李德与鲍曼并沒有把他赶下车.说好听点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往难听里说那就是打狗还得看主人.谁让他是戈培尔的养子呢.
大家坐在宽敞的列车上.心里也格外畅快.來到中央集团军群后.一直坐在司令部里沉闷地开会.如今在绿茵铺地的俄罗斯中部旅行.令人心驰神往.
天降小雨.大团的雾在田野里翻腾着.绿草、红屋、灰瓦.还有金黄色的大麦.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卡卢加市长给他们送了好多酒.第47军军长送了好些肉.其中军长的乌克兰厨师做的乌克兰美食萨洛.
在乌克兰.萨洛通常有两种食法.一种是做成腌猪肉片.用盐腌过的白花花的肥猪肉片上.夹着几道红色的瘦肉条.令人垂涎欲滴.将萨洛配以洋葱和伏特加食用.堪称美食绝配.另一种是做成猪油状.人们将拌有食盐、大蒜的猪油涂抹到乌克兰特产的黑面包上.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萨洛还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非洲人与一个乌克兰人同行.途中,非洲人拿出一个香蕉吃起來.乌克兰人问.这是什么.非洲人说.这是香蕉.乌克兰人请求道:我能尝尝吗.非洲人爽快地递给乌克兰人一个香蕉.
过了一会儿.乌克兰人拿出萨洛.夹着面包吃起來.非洲人问道.这是什么.乌克兰人说.这是萨洛.非洲人说.我能尝尝吗.乌克兰人回答道.萨洛就是萨洛.沒什么好尝的.说罢.乌克兰人赶紧几大口将萨洛吃完.这个笑话反映出乌克兰人对萨洛钟情至极.甚至吝惜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