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节 霍尔姆战史馆(第1/1页)奋斗之第三帝国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李德不顾旅途劳顿.在将领们的陪同下.参观“霍尔姆保卫战战史馆.”
战史馆修建在霍尔姆新修的二层楼房里.下面是舍雷尔的指挥部.上面临街道的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子开辟成战史馆.元首、鲍曼、克鲁格及其随从进去后.整个屋子人满为患.丽达、薇拉和海空军副官只得退出.
战史馆有点名不符实.因为只有几张相片.唯一的一件实物是缴获的苏军爱沙尼亚第7步兵师军旗.这个师阵前全体哗变.还有苏军爱沙尼亚第249步兵师对德作战三心二意.不断有人投奔德军.最终被苏军解散.剩余人员被赶到哈萨克斯坦摘棉花去了.
舍雷尔引领着元首从头看起.首先是战役介绍:1941.1942年冬季.苏联出动优势兵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一支苏军穿越冰冻的沼泽地.迂回到德军的冬壁防线背后.包围和孤立了驻守在霍耳姆的步兵48军的一个步兵团和其他部队.
霍耳姆处于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分界线.是洛瓦特河与库尼亚河交汇处的一个战略重镇.霍耳姆5000名防守者被3个师的苏军包围.大约是他们人数的5倍.
德军在第48军老将军丹尼尔上将的指挥下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防御战.德军击败了优势的敌人.自己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在长达几个月的浴血奋战中.丹尼尔上将的步兵团损伤过半.
3月中旬.援军赶到.老将军把防守的指挥权交给了西奥多舍雷尔准将.舍雷尔带來的是一些杂牌军只有几辆老爷车的装甲兵、只有一门37战防炮的炮兵连、一个连的工兵、军事警察、空军和海军人员.以及來自3个步兵师的500名士兵.
他的士兵只有少量迫击炮和反坦克炮;他们既沒有坦克也沒有重炮.为了阻止俄国人的进攻.防守者依靠空中支援和无线电指引环形防御圈外6英里的德军火炮射击.
尽管实力悬殊.但是霍耳姆的驻军严格执行阿道夫希特勒元首“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经过3个月残酷无休止的战斗.他们终于守住了.而且当德军解围部队最终于5月5日突破进來时.受到1200名面容枯槁幸存者的欢迎.
战役介绍的结尾激昂地写道:霍耳姆保卫战最终证明:用国家社会主义和传统普鲁士精神武装起來的德意志士兵.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她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李德对鲍曼和克鲁格说道:“嗳.我什么时候下达过‘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的.霍耳姆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我在地中海.中央集团军群一直是陆军指挥的.”
鲍曼向他挤眼睛:“这是宣传嘛.人家哈罗德也是为了突出你的威信嘛.”
大家哂笑着望向走在最后的哈罗德.鲍曼意识到口误.向哈罗德倒打一耙:“我说的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你老在眼前晃悠什么.害得我老说错话.”
接下來是照片.有几幅照片印象深刻:在一个厚雪堆积的浅坑里.两个德军士兵披着白色的伪装服装.正爬过几具俄军尸体.天空灰蒙蒙的.不远处的树干上冒着烟.整个画面给人肃杀的感觉.
一名士兵冒着炮火穿过霍尔姆被战火摧毁的街道上.那些断垣残壁仿佛随时都要倒塌.
一个德军五人炮组正在射击.一人在炮右侧瞄准.一个把炮弹推进炮膛.第三个人在炮左后方用望远镜观察.第四个人的右胳臂无力地吊着.看來只连着一些筋.可他还在用左手搬运小炮弹.第五个人躺倒在离炮不远的地方.胸前有一个脸盆大的洞.鲜血把地上的雪变成一片黑.
笑容满面、长满胡子的舍雷尔给士兵们授铁十字勋章.在这场保卫战中.身为第二任最高指挥的舍雷尔也负伤了.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他的左手上缠着绷带.
霍尔姆解围后.哈尔德总长以元首的名义.制作并颁发了名叫“霍尔姆盾牌”的纪念徽章.颁发给1200名幸存者.同时也沒忘记阵亡者.在霍尔姆镇北面紧靠着沼泽的一块干地上修建了烈士陵园.4000名阵亡者的每个石碑上都刻着“霍尔姆盾牌”的图样.
还有一张照片让人感到生命的渺小:茫茫雪原里凸起着几座小山.细看那不是小山.而是堆积如山的苏军尸体.照片旁边明白无误地注释着:这是无数座布尔什维克尸体山中的一座.他们倒在德军机枪和37毫米反坦克炮下.在英勇善战的德军面前.敌人的每一步都要用鲜血來换.
战场上并不总是鲜血和眼泪.这张照片上三个德国兵笑逐颜开.有人左手抱着面包条.右手抓着面包.中间的士兵向摄影师炫耀整箱的雪茄.第三个士兵左手提着酒瓶.右手伸向镜头.摆出一副“呕耶”的动作.
李德奇怪地问克鲁格.为什么沒有丹尼尔将军的照片和介绍.克鲁格尴尬地笑了笑.让舍雷尔找张将军的照片挂上.并有口无心地训斥他:“不要把全部功劳都归于你的头上.至少老头防守了一个月.”
舍雷尔把李德领到一座地下室.他假装尊敬地指着几个地方说:“我的元首.这是老将军战役前睡觉的地方;这是老将军战役进行中睡觉的地方;这是老将军战役胜利后睡觉的地方.”
李德在这里闻到了书香气:在一张床头上挂着一首诗.其中两句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元首发现一个现象:这里的人都把老将军遗忘了.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把舍雷尔当做偶像.后來他明白了老将军不來这里的原因:人走茶凉.
老将军尽管知识渊博.其古板教条和严厉批评也让士兵们闻风远逃.在大战中.德军很少出动督战队.但老将军在紧急时刻出动军事警察督战.伤了德军士兵的心.这是李德事先沒想到的.
李德把一枚骑士十字勋章别到舍雷尔的胸前.并提升他为中将.通过实地视察和与士兵们的亲切交谈.李德更加感知了战争之残酷……
←←←←←←←←
3月上旬.舍雷尔率领手下艰难地向霍尔姆突进.为他的小型战斗群选择的西面突破地带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开阔地旁边有一座地形优越的小高地.关键问題是:要占领这片开阔的平地.首先得占据着这块高地;而要占据高地.又必须得占领那片平地.
舍雷尔派出了第8山地轻型突击队担任此项任务.经过了一整天不懈的进攻之后.德军的先导连终于前进到了靠近高地山顶的位置.他们只剩下最后冲刺的距离.但是这一段约300米的距离成为了天然的“狙杀地带”.
在步兵发起第一轮冲击之前.德军先用火炮对山顶上的苏军阵地进行了弹幕射击.但炮弹钻进积雪中爆炸.只炸起一阵雪雾.对苏军沒有造成多大的损失.炮击停止后.德军步兵站起來呈散兵线艰难的向前推进.随即就被居高临下的苏军火力击退.
后來的每一次进攻都是这样.他们被迫退回到72.7高地的斜坡上的攻击发起线上.疲惫而又失望的躺在雪上休息.接着就听到从山顶上传來的欢呼声.很显然.苏军将要发动反攻了.
“乌拉”声穿过冰冷的空气.像涛声一般响起.苏军士兵从山顶向德军猛冲下來.精疲力竭的德军重新鼓起勇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英勇投入战斗.深深的积雪限制了火力的发挥.士兵们全部都站起來.举枪瞄准逐渐逼近的苏军.
战斗从清晨到了另一个清晨.完全回归到古代战争中那种两军站立式对射的模式.不但是步枪兵站着.连MG34机枪组也全部为直立射击.一人负责输弹.一人负责开火.还有一人将自己的肩膀当作枪架.密集的子弹扫向在雪中艰难行进的苏军士兵.
慢慢的.机枪火力将敌人的进攻队形切断.然后又将弹道向后延伸至队列末端.在扫向最前面.直到再也沒有一名苏军士兵能够继续站在雪地中.
停火之后.一些德军士兵缓缓从口袋中抽出香烟.点燃一支吸上几口之后又传给另外的兄弟.香烟是士兵最好的镇定剂.而在供应短缺的条件下德军只能几个人共吸一支.
虽然粉碎了苏军的反攻.但在这些身经百战的掷弹兵脸上看不出一点高兴得样子.他们明白刚刚过去的这场战斗虽然很可怕.但是这只不过只是个开始.已经停止的“乌拉”声再次从山顶上传來.德军狂怒火力再次将其全部消灭.
苏军连续不断的从山顶向半山腰的德军冲下來进行一次次的反攻.但大多数都在机枪、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的前面变成了亡魂.最后.山上的苏军投入了全部的预备队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德军的队列终于支持不住了.全部士兵被迫退到72.7高地的山脚下.
命运眷顾德国人.一场暴风雪降临了.把德苏双方都笼罩在雪野里.风雪过后.德军乘机回到半山腰.同时.发动反攻的部队中的爱沙尼人有意退回山顶.让德军有了喘息之机.
苏军在接下來的的几天里居然少有的毫无动静.在这为数不多的战场空闲.一切都归于平静.沒有雷鸣般的炮声.也沒有步枪和机枪的噼啪声.让人感觉到苏军好像是放弃了对他们的围攻似的.
相比起这种令德军十分享受的“安息日”式的平静.那些绝大多数日夜都在上演着残酷厮杀、充斥着战场各个角落的呐喊与尖叫、被苏联狙击手的子弹击中倒地痛苦挣扎的伤者.随处可见苍白的尸体.以及因饥饿、寒冷及孤独所带來的可怕感觉.无一不震撼着仍然还活着的德军士兵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