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节 人在旅途,心系伊拉克(第1/1页)奋斗之第三帝国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元首进入会议室.东倒西歪的雕像们马上恢复了人形.除爬在桌子上酣睡的戈林外.一个个正襟危坐.唯独冉妮亚头枕在胳膊肘儿上.挑战似的斜睨了他一眼.
施佩尔把戈林摇醒.副元首惊醒后一个劲地埋怨他:“我正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欣赏名画《妻子的肖像》.让你给打断了.”
戈培尔拿起一张纸宣布讨论决定.其他人已经预先开始收拾公文包准备回家了.
戈培尔飞快而偷工减料地念叨着:“为了显示德意志帝国……前言部分不念了.按照国家大小与职务挂钩的原则.经过……咳.我只宣读结果吧:兹宣布参加东欧国家建国大典名单: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参加乌克兰民族共和国建国大典;赫尔曼戈林参加白俄罗斯共和国开国仪式;总理戈培尔参加摩尔多瓦临时政府成立仪式;希姆莱副主席到立陶宛;里宾特洛甫到爱莎尼亚.”
他用下巴指着凯特尔:“你到拉脱维亚.”话音未落.左手合上了文件夹.伸出右手去拿帽子了.
“等等.”一个清脆的声音.大家不敢相信这声音來自迅记员冉妮亚.老天爷轰的一声打起了雷.下起了雨.第三帝国的领袖们因错愕而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扫向桌子那一头.最后一齐盯着元首.
冉妮亚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沒有一丝声线的颤抖.怎么了李德看着她如此平静的面庞.心里突然一阵冰凉.透彻心肺的冰凉.
这张脸庞.曾经是如此的温柔.如此的温情.可是现在.她平静的看者元首.这是竭力压抑着的平静.山呼海啸的语言从她口中缓缓流淌出來:“我认为这个安排不妥当.为什么呢.我们德意志帝国对外一再宣称.国家沒有大国小国之分.所有国家、一切民族都一律平等.而今天按照国家大小与职务挂钩的原则.显然与国家的对外政策相抵触.”
戈培尔双臂抱在胸前嘲讽道:“你以为你是谁.这里是你说话的地方吗.”
啪.希姆莱猛击一掌.桌上的烟灰缸文件夹香烟茶杯都蹦了起來.他怒吼道:“够了.你这个姑娘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让一个外国人列席这个会议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不要给脸就蹬着鼻子上脸.给个梯子就想上天.”
几个女服务员吓得脸色惨白.等在门口的里宾特洛甫夫人、凯特尔老婆和戈林的娘子吓得花容失色、惊叫起來.
鲍曼明显偏向冉妮亚.镇静地和稀泥:“副主席同志.不要激动嘛.冉妮亚利用会后说说自己的看法.你不同意可以批评她嘛.冉妮亚.大家都累坏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
冉妮亚毫无惧色.略带讽刺的口吻说:“尊敬的主席先生.您大概忘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我冉妮亚不仅仅是德意志帝国公民.还是个帝国军人.不光是个帝国军人.而且是九死一生的帝国女军人.试想.当娇艳的德国妇女推着童车在夕阳下漫步时.我被迫钻进钢管里.差一点成为永远也沒人开启的罐头……”
有人发出慵懒的轻笑.“好了.”李德注视着冉妮亚说.“我承认.你不止一次地救过我.但是人总不能躺在功劳薄上居功自傲吧.你到底想说什么呢.”
冉妮亚捋着头发坦然道:“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是因为他长得帅.长得高.显然不是.只能是看他的贡献和忠诚.衡量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战前拉脱维亚在乌尔马尼斯当政期间.极力模仿德国成立了社会党.与拉脱维亚农民.联盟一起实行亲德政策.在德军到來前.拉脱维亚森林兄弟党解救了德军战俘.解放了一半里加.今年以來.只有159万人口的拉脱维亚编成了3个军与德军并肩作战.包括一个党卫军作战师.”
她意味深长地瞥了眼希姆莱.无拘束地大声说:“我再次请求元首参加拉脱维亚建国大典.以显示帝国元首宽阔的胸怀.”
一阵死一般的沉静.她的话产生了作用.希姆莱不再出声.打狗还得看主人嘛.何况这丫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戈培尔用眼光征求意见.李德默默无言.无言既默认.希姆莱见状别转过脸.其他人归心似箭.只要求尽快回家.戈林已经戴好帽子向他的夫人打招呼了.
“元首到拉脱维亚.凯特尔到乌克兰.”戈培尔的话音未落.凯特尔被意外的惊喜弄得天旋地转.连椅子带人摔了个仰八叉.
冉妮亚忙不迭地向每个人的背影鞠躬.李德故意绷着脸把那张辞职报告在她眼前一扬.她一把抢过來撕碎.
元首看到她眼睛里饱含泪花.声音哽咽着.便转身拍着她的肩头.让她早点休息.她顺使按住他的手.周身漾起暖意.随即生出万缕柔情.
李德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便与爱娃驱车前往林茨.等待了两天的隆美尔也随行.一路上向元首喋喋不休中东局势:“我的元首.在您的指导下.我们纠正了一年多前在伊拉克的失误.”
隆美尔指的是1941年春天伊拉克的反英起义
←←←←←←←←
1941年4月30日凌晨.英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官员们被附近拉什迪兵营传來的隆隆声响所惊醒.英国人发现.一支庞大的伊拉克军队正朝着哈巴尼亚镇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开进.显然.伊拉克人发起了叛乱.
外交官们迅即向基地指挥官哈利乔治斯玛特中将拍出电报.后者下令发出战斗警报.但斯玛特中将很难向乱哄哄聚在一起的飞行学员们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场的人恐怕谁也不会想到.此后数日.他们将成为决定大英帝国命运的焦点人群.
中东地区在二战中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皆因石油蓄量丰富.尽管英国于1927年被迫让伊拉克独立.英国仍然以保护英国石油公司为名.在伊拉克驻军.1941年4月3日.伊拉克政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仇视英国的拉希德阿里艾格拉尼希望与纳粹德国结盟.
伊拉克当权者与希特勒勾勾搭搭沒能逃过丘吉尔的眼睛.丘吉尔立即意识到了英国在伊拉克面临的严峻形势.如果德国占领了伊拉克.不仅意味着英国将失去宝贵的石油.德国空军还可以借机轻易切断英国与印度的空中联系.更为严重的是.英国在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威信将因此荡然无存.这对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地国家而言无疑是最为致命的.
在丘吉尔的一再督促下.英国名将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2旅于4月29日在巴士拉登陆.还派出“赫尔姆斯”号航母和两艘皇家海军巡洋舰浩浩荡荡杀向波斯湾.
拉希德阿里意识到.摊牌的时候到了.
英军要从陆上打到巴格达还需时日.他必须抢先占领最近的哈巴尼亚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迫使英军在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冒进.
4月30日凌晨.配备有大炮、装甲车的伊拉克军队包围了英军基地.并在基地南部的高地架好了大炮.在伊拉克政府军后面.成群结队的阿拉伯部族乌合之众携带50门大小火炮随时等候.尾随政府军攻入英军兵营捞取战利品.
此时.远在伦敦的丘吉尔亲自口授了一份给英军驻伊拉克司令斯玛特将军的电报:“给我狠狠地打!”
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老虎一发威.呲牙又咧嘴.第二天.英军全面出击了.首批35架英军教练机飞临伊军阵地上空.这些教练机大都刚刚加装了113公斤或9l公斤炸弹挂架.从巴士拉方向飞來的皇家空军第70、37轰炸机中队的“惠灵顿”轰炸机也赶來支援.
被炸得人仰马翻的伊军奈何不了飞机.就炮击基地报复.沒承想.此举暴露了伊军火炮阵地.“惠灵顿”轰炸机趁机反复投弹、扫射.大胆的英军飞行员将轰炸机降低到300米.直接轰炸防空炮兵阵地.首轮轰炸.伊军几乎毫无反击之力.伊空军两架“角斗士”战机和两架道格拉斯A8型战机在混战中也被击落.
此后.伊军一路溃败.伊拉克全境被英国人占领.
在伊拉克与英国生死搏斗之时.希特勒只派出了几架飞机助战.眼睁睁看着伊拉克举国沦丧.德国失去了进入中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此时德国机械化部队正在巴尔干鏖战.几十天后.几百万德军就要进入苏联.
→→→→→→→→
回想起來.去年希特勒实在是窝囊废.在全世界面前丢面子不说.还失去了一次插足中东的大好机会.原因主要是希特勒缺乏全球战略眼光.对欧洲以外的地方重视不够.坐视良机.不过.这样的低级错误再也不能犯了.
现在.元首洋洋得意地对隆美尔说:“今年.我们的眼光放得更远.步子迈得更大.纵横捭阖.顺势而为.不仅巩固了北非.而且进入了中东.你的非洲军团.不.中东军团在巴格达以南大败英军.去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们手里实现了”.
“这主要元首的功劳”.不善奉承的隆美尔也学着拍马.马上换來主子的勉励:“你也功不可沒.你就是现代的郭侃.”
爱娃掩嘴笑了.这主子和奴才互吹互拍起來一点都不脸红.
“郭侃是什么东西.锅盔吧.”隆美尔想到吃的方面去了.元首只得给他补课:
公元1252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來就一直出仕于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着丝绸之路进军.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经过殊死搏斗.郭侃攻陷落了磬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
公元1258年2月.郭侃逼迫巴格达.随即发生激战.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穆斯林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用绳索在幼发拉底河上搭起浮桥勇.亲自率领敢死队强行渡河.亲手擒住了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