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哥窑 (文字)(第2/2页)古玩人生

从故纸堆中去找寻哥窑的来历以及制造地,不过,由于此类器物仅故宫博物院、沪市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见于墓葬出土,故被称为“传世哥窑。”而称龙泉所产为“龙泉哥窑”。

    20世纪90年冇代起,人们对传世哥窑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传世哥窑的窑址无踪可觅,对其性质及年代一时难有定论。一种观点认为,传世哥窑应为文献所述南宋修内司官窑。其理由是,根据南宋顾之荐《负暄杂录》所述理解,修内司官窑产品质量优于郊坛下官窑,但修内司官窑至今无影无踪,更无从知晓其产品面目,而现有实物资料仅有传世。

    宋慎上次在故宫博物院见到哥窑时,也仅仅只是远远的旁观着,并没有能够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所以,对于眼前的机会,他很是珍惜。

    “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礼老站在一旁,见到罗媛与张文清两人面露疑惑之色,便是明白这两位对于哥窑是一窍不通的,所以笑着解释道。

    而宋慎眼前这只盘子正是有这样的金丝铁线,铁线色泽金黄,看起来高贵典雅。

    “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宋慎跟着说了一句。(未完待续)【本文字由  醉酒看逍遥 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