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3 节 王全泰的当年(第2/3页)能源集团
是到了巡抚的位子上了,成为巡抚的助手,可不是要比当什么县令要好的多了么,那得是多少个县令都要巴结的事情呢,而且一般来说,这巡抚要是快推下去的时候,自然是要给自己身边的人给安排好的,为的就是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以后自己的儿子什么的也能用的上的,这下来也绝对不是一个县令能打的住的,这样的事情可是找都找不到的,这小子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呢。
当年的王全泰可以说是得意的很呢,家里也看他到了要结婚的时候了,王全泰小时候他的爷爷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就是跟他爷爷一起打猎的一个猎户的孙女,现在也算是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了,对方一直都没有来催这个事情,但是他们家里的闺女也不敢跟别人定的,他们都知道现在的王家跟以前的时候可是不一样了,这要是上门跟人家举人老爷结婚,人家肯定会说自己是巴结的,这闺女就算是嫁过去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好日子的,但是也不敢自行婚配的,这要是自己随便的找人结婚了,这万一要是王全泰还记得当初的事情,这就是他们这边的不是,要是到衙门那边去告他们家里一下,这可是闹不起的事情了,眼看着闺女的岁数也是越来越大,这家里的人也是着急呢,但是着急有什么用处了,只能是等着王全泰有了媳妇以后,他们家里在张罗这个事情的,这闺女的一辈子可能就会那么给耽误了,但是也没其他的办法了。
王家对这个事情也是有不同的看法的,现在给王全泰提亲的人虽然是不多,只有那么几家而已,但是一个个的可都是重量级的,都已经是省里的一些不错的家族了,当然了不是官府方面的,都是一些富商而已,这也算是不错了,王全泰知道这些商人都是想的什么,商人虽然是日子过的很不错的,但是他们的家里社会地位却不是很高的,要是有王全泰这样的女婿的话,对于他们家里也是非常的不错的。当然了,这也是因为他们家里的儿子没有用处的原因,要是他们的儿子很有用处的话,自然也就用不到女婿给自己挡门面了。
王全泰的老子这是在犹豫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按说呢儿子那么有出席了,应该是找一个不错的老婆的,可他的老子也是很孝顺的。王全泰出生的时候这亲事就定下来了,这要是不去做的话,岂不是忤逆么,王全泰的爷爷在那边能安稳了?应该是不能的吧,可这政治上的事情自己都是不明白的,那县令老爷可是跟自己说了,这个事情要慎重的考虑的,要是走的对的话,可能对于王全泰就是另外的一个局面了。这日子肯定是会过的很好的。
王全泰的弟弟们自然是不记得当初的那个穷酸的嫂子了。在他们看来。这三个家里都是可以的,家里可都是有十几万银子的家庭的,要是哥哥能娶了那里的嫂子。他们也都可以到城里去工作了,虽然现在一个个的都已经是不错了。可是要是有更好的发展,谁也不会拒绝的不是?
不过王全泰的选择可是跟他们不一样的,这个家伙买了三十亩的地,带着二百两银子,然后拉着他的老爹再加上自己的姑姑当媒人,这三个人带着一些人这就去了,这事情让他们的人都傻眼了,就是王全泰的老婆家里也都傻眼了,他们这些农民要是娶媳妇的话,最多也就是二十两银子也就算是能办的很好的了,怎么会用那么多的钱呢,因为王全泰的到来,也让他的媳妇家里过的是很好了,这样的事情很快就传扬了出去,家里的弟弟们一个个的都埋怨父亲实在是太像着大哥了,这样的事情都能胡闹,以后的事情可是了不得的,这当老子的虽然是感觉做对了,但是经过儿子们一说也都感觉自己错了呢。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王全泰做的没错了,这事情很快就让县令给传扬出去了,这省城的一些高官,当然了,也都是一些读书人,一个个的可都是称赞的很呢,他们可能也都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了,一个个的都在秋高气爽的时候驾着马车来这里跟王全泰好好的认识一下了,这里的很多人虽然在行省里不算是多大的官员,可对于县令来说,一个个的可都是了不得的人,都必须要尊重的,甚至最高的五品官都有的,这县令最高也就是七品官了,差距很是大呢。
王全泰的三个弟弟也都不说话了,那么多大人物,都是读书人呢,都比自己哥哥的学问要高的,可是他们一个个的都说哥哥做的对,那么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哥哥做的对了,自然是要听的。
至于他们一个个盼望的按个职位,却没有因为哥哥没有娶他们家里的闺女而没有的,他们都还是如愿以偿的到了城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过却感觉远不如在家里的时候过的自在,对于弟弟们的生活,王全泰知道都是自己的原因,不过弟弟们也都不是欺男霸女的人,让他们出去锻炼一下也是好的,王全泰自己没有因为外面的事情改编自己,还是继续的在家里老实的读书写字,等待着下次考试的到来,下一次才是自己真正的成功呢,现在只是开始就是了。
很多人都是这个时候迷失了自己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县城会有好几个举人,但是一个行省才有那么几个进士的原因了,很多人都能感觉的到,现在他们的日子已经是过的非常的不错了,那种苦读的日子太枯燥乏味了,有了更多的享受了为什么还要去拼搏呢,如果王全泰想要在一个县城内过的舒坦的话,他现在基本上也就可以了,每年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要是不想继续前进的话,可以开一个书馆,专门给有钱人家里的孩子上课,这每年上千银子也是可以的,再不断的跟省城的一些达官贵人们来往,这以后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也可以的,这估计就是那些停滞不前的那些人的想法了,王全泰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所以他在继续努力着。
三年后王全泰在几千名举人当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他们所在的这个行省今年的进士头名,当初给王全泰投资的那些人都乐了。而那三家想要跟王全泰结亲的家里人可是悔死了,当初的时候是不是自己跑的勤快一点,能好好的把自己家里嫡出的女儿给拿出来的话,是不是这进士老爷就是自己家里的女婿了呢。要知道这进士可是社会地位很高的,就算是总督府巡抚衙门那都是可以进去的,他们现在就相当于是七品的官绅了,按照朝廷的定例。每年都可以拿2000两银子的年俸的,这已经是县令一年薪水的一半了,当然了他们就是没有县令其他的灰色收入了,可很多的县令都不是读书人出身的,很多人都是靠着其他的旁门左道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出来的可是在京城那里挂了号的,帝国对于靠本事和靠家里出来的官员们可都是两种待遇的,这些靠本事吃饭的人,你想要把他们给弄下去。那都是需要硬性的证据的。尤其是王全泰这种的第一名。估计行省的总督都是关注的,怎么可能会胡来呢,所以基本上都是巴结的。
王全泰的三个弟弟这个时候也高兴了。因为他们都还没结婚,他们就算是想巴结王全泰可也不会让自己家里的嫡出的闺女去给王全泰当小妾的。可要是庶出的女儿呢?送过去估计王全泰连看都不看,这个时候他们就看上了王全泰家里的三个弟弟了,富商家里的庶出女儿跟进士老爷的弟弟,这也算是门当户对的,几个弟弟都傻眼了,原来当年的时候大哥不要这样的亲事,他们三年后到了结婚年纪的时候竟然有了这样的待遇,王全泰的老子可算是高兴了,一般的庄稼人有四个儿子,那可真是愁死了,别的不说,就说这些儿子们的结婚就得把自己的老骨头给卖了,现在自己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了,真是有一个读书的儿子好过其他三个种地的儿子啊。
考上进士以后,王全泰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么参加一年的培训以后就可以等着其他的县令出缺了,就可以到外地当官去了,这慢慢的三年一任,慢慢的熬出身就是了,几十年以后总归是可以混到总督的位子上的,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县令是正七品,总督是正二品,这中间十个档次,按照东帝国朝廷的要求,只有三年评比优异的才可以升迁,这优异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最多也就是几年获得一次就是了,所以说五十年能到总督的位子算是差不多了,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是选择的这个,因为可以好好的尝一下有权利的好处了,下面百事万人呢。
第二种就是选择进入大户人家充当幕僚了,就好像是总督府一样,就有三十多个幕僚的,他们都负责自己手里的一块,一个行省上亿的人,总督不可能会关注那么多的,所以总督府里的幕僚就开始帮助总督管理这样那样的事情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让他们出出主意而已,可是随着后来总督也需要休息,这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了,总督每年给他们的俸禄都是过万两银子的,他们的日子也是过的很好的,除了没有朝廷上的那个称呼,他们可是比一般的县令要好很多了,当总督要调走的时候,一部分会跟着总督继续的走的,但是另外一部分年纪大的,或者说身体不好的,也会选择留下的,总督一般都会给他们安排好的,这至少都要比县令的位子高了,不能让人家白白的在这里混的,所以说他们的日子也是不错的,就算是现在出来当官了,也要比那些直接混县令的人日子过的要好的,毕竟他们的人脉关系在这里呢,那总督要是高升上去的话,这里的人多少的都要给面子的,当然了,也有那倒霉的,总督被罢官了,他们的进士功名也可能会被直接的拉下来的,这个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两种都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了,但是除了这两种还有第三种的选择的,那就是要继续的读书了,当然了,这也是有规定的,这一条路呢也可以说是最有前途的,但是也算是最清贫的,他们要参加五年一次的殿试,那也就是说现在就要启程前往京城了,在去京城的路上他们必须要好好的读书的,每天在马车里赶路都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了,更加的不要说读书了。虽然地方官员会负责他们的吃喝问题,而且家里的吃喝也给管着,可是这路上的这一两年的时间可真是不怎么好过的,很多进士都是因为受不了这个路途的遥远而直接就在路上放弃了。他们回去以后一个个的又开始走前面的两条道路,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是跟以前的时候不一样了,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是受不了去京城路上的劳苦才一个个的回来的,对于这样的人。虽然他们的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多少的还是有点看不起的,也会安排个职位给他们,但是已经丢掉了以前的那个机会了,也没有人在心里看重他们的。
王全泰的家里人这个时候也不给他意见了,在他们看来王全泰的选择都是对的,从他结婚的事情上都能看的出来的,家里的人其实都想他能选择第一个的,因为那样王全泰就是县令了。他们也可以跟着王全泰到那边去居住的。自己的哥哥当县令。自己在这里混的那得多么的舒服呢。
不过他们也想到了,要是当年哥哥娶了现在的那些富商家里的媳妇的话,这好评也就没有了。当初的那个事情他们都记得很清楚的,哥哥可是读书人。比他们这些人都有脑子呢,一个个的也就不说什么了,他们跟王全泰当年二十几年的兄弟了,对于这个哥哥还是了解的,估计会选进京的这个道路了,虽然是艰难了一点,但是他们也都能理解的,而且一个个的想到要是殿试下来,那就是状元了,只是整个帝国的进士们都有资格过去的,虽然是去的也就是百分之一而已,可人数毕竟是不少的,都说是有几万人呢,这几万人里也就有几十个人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