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 章(第1/1页)特种匪
205 世纪感慨(2033字)
寻英笑道:“呵呵!谁知道他怎么记的?不过,在中国历史里面,宋史是被视为中华的正史来传承纪录的,而金、辽、西夏、吐蕃这些国家的历史,因为不能清晰地连接历史前后,所以被视为非正统的。事实上,这些游牧起家的国家,建国早期甚至都没有文字,又不注重历史的纪录,所以留下的资料也不多,少个把公主没记录也很正常。”
顾明燕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啊!不过,我大宋既然是正统,为何还老被人家欺负,老给非正统的小国进贡?”
“嗯?”寻英奇怪地看看她,本以为她要问些简单可笑的问题,却不料问出一个颇有深度的。本想笑话了事,见她一脸的认真,叹气道:“没办法!中国的所谓文明里面暗藏了很多泛中庸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有利于维护皇帝的统治,能在短期内缓解统治矛盾,但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快速发展和长期进步。国家落后了,腐朽了,自然就要挨打。”
“哦!可是‘泛中庸’是什么东西?我读过《中庸》,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啊!”
“其实,‘中庸’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本身是没错的。但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最快,最高效。所以,一旦把‘中庸’精神化、风格化,本着‘中庸’的态度去办事,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内耗。这就叫‘泛中庸’。手段中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庸思想,中庸的人。”
“你说的是《中庸》吗?我明明读过的,可听你这一说,感觉就好像是两本书。”
“呵呵!举个例子,比如宋、辽交战,宋将军又想保命,又想立功,怎么办?打一半交差,留一半保命,谁都不出全力,这就是泛中庸。结果,一个辽兵能把几个宋兵打得四散飞逃。虽然暂时保住了小命,但敌人还在,矛盾就在,只要矛盾还在,小命迟早保不住。所以,大宋老给人家上贡,害得‘丹青羞书前者鉴,史书不堪后人记’啊!”
顾明燕想了想,似乎觉得有些明白,但又不是很明白,不过宋辽签下的“澶渊之盟”确实令宋人倍感屈辱。想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一声,“哎!想我大宋,济济天朝,竟生得如此憋屈!”
“不过,那辽国现在也被汉化了,他们也‘中庸’了。结果,耶律雅里这个梁王,上京一战,就被非文明的野蛮金兵打得浪迹天涯了。听起来,浪迹天涯倒也有些浪漫,可再过六年,不可一世的大辽就要被金灭国了。”
“啊!”顾明燕听到这等大事,不觉十分惊讶,“那你还劝他回去,他要是回去的话,早晚也是个死啊!”
寻英笑着摇摇头,“没办法,我只能这样劝他!因为当国家遭受侵略的时候,有两种人绝不能跑,一是军人,二是官员,因为守边戌土、护国护民是他们天经地义的责任。在我们那个年代,逃避责任是可耻的。我能劝他当一个可耻的人吗?当然了,听不听劝,是他自己的选择。”
“先生或者说得对吧!我也是觉得,每个人都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顾明燕说到这里,忽然似乎明白了寻英前面的话,又说道:“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的话,是不是就不会‘中庸’盛行了。”
寻英笑着点点头,“其实,你真的很聪明,后人总结了上千年的理论,你这么快就理解了。看起来,你和这冰天雪地倒是配得相得益彰。”
“呵呵!”顾明燕听出他在变相夸自己冰雪聪明,不觉心里热乎乎的,默默地怀着这种感觉走了好一会,这才又想到一个话题。“哎!六年后辽国没了,那我大宋后来呢?”
“后来啊!嗯!现在开始,再过七、八年,金兵会打到汴梁,宋国会丢掉半壁江山,剩下的半个国家,历史上称为‘南宋’,以前那个宋国被称为‘北宋’。”
“这样啊!”顾明燕一下觉得心里有些沉甸甸的,“那登州呢?是不是也会被金兵占去?”
寻英忽然觉得说这些有些残忍,只好抱歉地看了看顾明燕,叹气道:“是啊!以后,适当的时候,设法让你家迁去江南吧!荆湖一带比较安全一些。但是,不要跟你家里人说出真实的原因。否则,现在的历史一旦改变,就无法接上后面的历史了,后世所有的历史都会被抹杀掉,我也会因此消失掉,就好像没来过这个世上一样。”
顾明燕有些伤感地点点头,“我知道了!”停下脚步,望着远山深吸一口气,“以后,我不会再问你未来的事情了。既然未来早已注定,我又何须再问!”
傍晚时分,寻英等人到了一个小镇上,然后找了一家客栈投宿。这次投宿,四个人分别要了四间客房。寻英因为白天赶路辛苦,吃完饭就早早就睡下了,大约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叫门声,“寻公子!寻公子!”
寻英听出耶律雅里的声音,问道:“什么事啊?我已经睡了,有事明天再说吧!”
“公子!我点了一些夜宵,起来一起喝杯酒吧!”
“啊哦!这么晚还喝酒啊?算了,我不喝了,谢谢了!你自己喝吧!”
“起来吧!我们大家都在等你呢!”
寻英这时只想睡觉,哪想喝什么酒,可那耶律雅里不停地在外面敲门,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无奈,只好穿上衣服去了耶律雅里的房间。进去一看,顾明燕和耶律银雪已经在等着了。
耶律雅里先敬了寻英一杯酒,然后两手叉在大腿上,斜低着头,叹息了一声,似有满腹的心事。过了良久,这才抬起头来,看着寻英,“公子!兄弟雅里心里憋了一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本来,公子今天救了雅里兄妹,雅里不该敢再多牢骚,可憋在心里,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