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营救元玮(第1/1页)三国之黄巾再起

    听陈平说要做的首要之事为练兵,朱铉不禁点头。

    训练一支自己的铁军确实当务之急。

    陈平又叮嘱道:“如何练兵我在书中多有点评。其要旨‘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军强于合而不于形’!”

    朱铉有些不太明白,便请陈平详解。

    陈平缓缓道来:“‘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是指注重士兵的个人战力和协同能力不必求数量多;‘军强于合而不于形’强调的是骑步弓兵互相配合不要在意阵形的整齐。”

    接着列举例证:“吴起训练‘魏武卒’,以五万人,加车百辆,骑三千匹,击败秦五十万众;春秋末年楚国有军三十余万,孙武以三万余众击溃楚军占其都城。你要多研习这些战例,自己加以揣摩,而后在实战中学会灵活运用。”

    朱铉拜服不已,与陈平惜惜而别,打马疾奔回到鄞县。

    第二日,朱铉即去拜见杨懿。正巧杨懿召集下属开会议事,朱铉便一一上前见礼。到樊能跟前时,朱铉特意提高声调问道:“樊将军别来无恙!”那樊能瞪了他一眼,胸口起伏、喘着粗气回答:“安好,多谢记挂了!”

    杨懿已经听说了二人交手之事,怕他们在自己面前再生是非,忙咳嗽一声:“今日乃是与大家商议县内诸事。”又连着咳嗽了几声,朱铉这才注意到杨懿气色不太好。

    “大人,您不舒服吗?”朱铉关切地问。

    陈纪从旁解释:“大人半年来安置流民、组织夏收还要与士族大户们斡旋以筹集钱粮建义仓、兴水利,操劳过度焉能不病。”

    朱铉不禁心生感叹,杨懿果然是个好官,可惜却不是能吏,如此辛劳未必能将诸事都办好。杨懿摆摆手,阻止陈纪再说下去:“我为县令,此乃份内之事。陈大人不要再说了,我们还是计议大事要紧。”

    谁知樊能却怪声怪气的说:“要我说杨大人您就是耳根软,听什么人的馊主意搞出这许多事来,把自家累倒了还要全县跟着瞎忙活。”这樊能仗着自己有亲戚在刺史府内任职,在杨懿面前说话一向很随便。

    文正听了樊能此言,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朱铉却不怕樊能,便站起来指责他:“樊县尉此话大谬,眼下我们所做之事利国利民可造福子孙千秋万代;再者我等由百姓奉养正该为民出力,怎么说为民办事是瞎忙呢?”又一转头劝说杨懿:“大人您也别太过操劳,我等愿为大人分忧。”

    陈纪、文正也忙跟着站起身来异口同声:“愿为大人分忧!”

    那樊能自上次交手后,虽表面不服朱铉,实则心底怕极了他,不得已随着大伙说道:“大人尽管吩咐。”

    杨懿见众人齐心协力,心中甚喜,忙抱拳致谢:“各位辅助之情,杨懿定铭记于心。”顿了顿又开始说鄞县半年来的情况。

    “流民得我等安置,开垦热情极高,虽与本县百姓偶有冲突,但局势还算安稳。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县内夏粮丰收,正可趁此机会建起义仓。”

    文正听到这里,也点头赞同:“大人所言极是,若秋粮也能丰收,水利诸事便可开工,两年之后鄞县就再也不必看天吃饭了。只是王元玮何时可以出狱?”

    杨懿见文正一再坚持要王元玮来主持水利之事,不禁皱眉:“此事确实难办!我多次向太守王朗大人说明,希望放出王元玮,若能筑堰开塘造福于民便可将功折罪,到现在未获同意,倒是多次来信夸奖我等做事卖力。”

    朱铉想此事一时也难解决,便向杨懿进言:“大人不必为此事心烦,我想太守大人也有难处,还是先说说我等都要做些何事吧。”

    杨懿欣然,心中暗赞,朱铉读书半年大有长进,不似从前那般急躁莽撞。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意今后各种事务繁忙,若要齐头并进,唯有分工协同方为上策。陈纪、文正辅佐我处理县内政事筹集钱粮等物、设立义仓促进开垦种田保证秋收。樊能仍领原职,负责县城内治安。县城外治安交与朱铉,加紧训练新招募士卒,防备山贼和于越族侵扰。”

    陈纪、樊能领命退下,杨懿将朱铉和文正留下。

    “你二人明日与我赶往会稽拜见王朗大人。”文正想了想,已是明白杨懿用意。

    “大人可是想带我二人去为王元玮求情?”

    杨懿也不掩饰,点点头说:“正是此意。再者,太守大人来信多次提及你二人,早就想见见你们。”

    朱铉不解:“大人你已多次求情而未果,我二人人微言轻能行吗?”

    杨懿却说:“我看王朗对你二人甚是赏识,只需见机行事或有转机。”

    文正和朱铉对视一眼,也不敢再说什么,便向杨懿告辞回去准备了。

    第二日清晨,三人一起去往会稽郡治所山阴。朱铉于路上将自己所学向二人请教,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到得山阴,休息一日后,便去见王朗。

    王朗本名王严,后改为朗。此人才学高深见多识广而喜好风雅,性情严整慷慨,恭俭节约。结婚时很多人送礼给他都没有要,常讥讽士族大户“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因此多使财物救急救穷。

    朱铉第一眼看到王朗,便感觉其甚有威仪,让人不敢直视。王朗也上下仔细打量朱铉,少年英气刚毅沉稳,心下也很喜欢。

    杨懿将鄞县近况简略禀报,王朗点头称赞:“杨大人勤于政务,能于本分之外兴修水利、设置义仓,为我郡县令楷模。”

    客套话说完,杨懿直言是为王元玮而来,王朗叹口气:“你于此事纠缠半年有余,今日登门来讨让我何其为难!”

    文正见杨懿矗在原地吓得不敢说话,忙上前代他禀明缘由:“鄞县筹划水利诸事,非王元玮不能,此乃造福子孙千秋万代的大事。大人素来体恤百姓,我想大人会饶恕王元玮开官仓济饥民之举吧?”

    王朗盯着文正看了一会,方问:“你便是出奇谋计赚粮商的文正?你所定三策我已传示全郡各县效仿,若不是杨懿坚持要留你,我早已任命你为太守府长史了。”

    “文正谢过大人垂青,可释放王元玮确是迫在眉睫,否则今冬兴修水利便成泡影!”文正对自己仕途看得很淡,只想为百姓多做实事,因此在王元玮之事上有些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