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兵发幽州(第1/1页)三国之黄巾再起
(2010-03-07.星期日.第二更.第二卷大结局)
上回说到袁绍因忌惮麴义在军中威望极高.又侍功自傲出言不逊.一怒之下.使人暗害了麴义.一代将星陨落.
朱铉、刘烨得知.便将实情隐瞒下來.不敢告诉潘凤和他手下的先登军.但袁绍还有数日便到渤海.麴义暴毙的消息已在军中散播.朱铉、刘晔情知瞒不住了.便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潘凤.
潘凤重伤初愈之下.听闻麴义已死.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待到众人一番忙活.将潘凤救转过來.那潘凤竟是沒有一滴眼泪.颤悠着站起身來.“呼”的一声拔出佩剑.速度极快的将左手小指给切了下來.一股鲜血汩汩冒出.潘凤将牙咬得“嘎吱.嘎吱”作响.恨声言道:“不杀袁绍、郭图.誓不为人.”
朱铉、刘晔都吃了一惊.忙上前查看潘凤伤情.朱铉一个劲抱怨:“这是何苦.就是要报仇也不用伤残自己.”
刘晔也从旁相劝.要潘凤暂时隐忍.切不可意气用事.害了手下先登将士.
潘凤虽勇但并不莽撞.断指只为明志.报仇却要等待时机.遂答应投入朱铉麾下.条件是朱铉答应帮他报仇雪恨.
朱铉本是极欣赏潘凤和先登军.但潘凤提出的条件却有些令人为难.现今公孙瓒未除.要自己去杀袁绍还办不到.再者.袁绍与自己并无深仇大恨.他杀麴义也是二人之间存有芥蒂.似乎并无大是大非或道义不容之事.潘凤报仇天经地义.朱铉就此背叛袁绍却有些说不过去.
思來想去.还是要刘晔想个办法先稳住潘凤再说.便以目视刘晔.
二人朝夕相处数年有余.一言一行都能心领神会.
刘晔极聪明之人.马上会意.向潘凤说道:“恕我直言.我家主公虽赏识麴义和将军您.但不宜为此事向袁绍宣战.你若以为投入朱将军麾下.便可令他助你复仇.就大错特错了.我家主公一代雄主.岂是你这等微末卑将要挟得了.再者.潘江军此为.实乃有违忠臣义士的做法.”
刘晔这么说.当然不担心潘凤会生气.反而要明白告诉潘凤.若真心投靠朱铉.便不能以下犯上.麴义敢于尊卑不分傲慢袁绍.他手下的骄兵悍将恐怕耳熏目染会有样学样.这个毛病绝对不能惯.
潘凤听闻刘晔这番辞凿.果然吓得趴伏于地.声泪俱下道:“末将绝不敢这么想.请主公收留我等先登.异日若有不敬.当天诛地灭.”
这一下将朱铉窘得不知所措.刘晔却是一个劲示意朱铉安抚.便上前扯起潘凤.言道:“兄弟不必如此.我自然愿意收留你等.但复仇之事还应从长计议.我虽不方便直接出面.但异日若有机会.你可自率先登诸军士雪恨.我必不阻拦.”
朱铉沒有刻意隐瞒.而是直言相告.这样更显为人坦荡.潘凤被朱铉的真挚所感动.涕零道:“复仇之事我自会谋划.今后唯主公之命是从.”
朱铉知道已经收服先登军.心下大喜.拍了拍潘凤甚为欣慰.宽抚一番.又让潘凤早点休息.
潘凤为何定要投入朱铉麾下.一者.朱铉帮忙救麴义.潘凤早已心存感激.
二者.潘凤既然决意与袁绍为敌.中原便沒了他和先登军的落脚之处.
三者.麴义在世时常对潘凤言起.朱铉善战不下于麴义.纵观当世也无几人能匹敌.可谓英雄相惜.有此几条.已足以令潘凤死心塌地的为朱铉效命.
至于复仇袁绍之事.容待慢慢筹划.朱铉并不介意.这就比其他诸侯强得多.是想.当今天下还有几人敢得罪袁绍.最起码现在一个都沒有了.潘凤他们还能去投靠谁.
旌旗飞扬.锣鼓喧天.十万袁绍兵马团团围住渤海郡城.城墙上.留下无数刀剑痕迹.洒满斑斑驳驳的血迹.
一个多月的连续攻城.使城内五千幽州兵士消损殆尽.公孙范满脸的灰土血渍.面容变得狰狞可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支撑着站立起來.两眼无助的看着袁绍兵马如潮水一般攻进城來.一切都结束了.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红彤彤的旭日唤起万物.又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夏日.公孙范却在残垣断壁的城楼上自尽了.尸体被袁绍命人高高挂起.很快在烈日和熏风下风干.
城内百姓同样遭了殃.袁绍憎恨渤海世族豪杰支持公孙范.纵兵入城烧杀淫掠.昔日繁华的渤海郡城变成了一座死亡之城.数万无辜百姓被杀.财物被抢掠一空.大火整整烧了十数日.才在一场暴雨的倾注下熄灭.血迹也被洗刷一净.但袁绍军犯下的罪恶被世人铭记.袁绍手下的仁人义士们记住了.朱铉等人更是看在眼里.牢记在心里.
“主公.袁绍残忍如豺狼.何不反了他.”潘凤义愤填膺的问道.周围诸将如牵招、赵融等人同样怒不可遏.跃跃欲试要率军与袁绍一战.
朱铉又何尝不是如此.眼睁睁的看着无辜百姓在自己眼前被杀.这还是第一次.朱铉的心.痛苦并燃烧着.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袁绍.但是他很清醒.此时决不能与袁绍翻脸.自己率孤军深入中原.比不得在会稽之时.身后的整个冀州都是袁绍势力范围.兖州的曹操也不好说会偏倚谁.只恐他唯利是图.帮袁绍对付朱铉也未可知.
“主公、诸位.此时万不能意气用事.难道沒看到沮授、田丰的下场吗.”刘晔很激动.但也很冷静.在一片狂热的喊杀声中.刘烨的冷静总能及时出现.
沮授因袁绍命人屠城.以死相谏几乎泣血而亡.袁绍下不但不悔悟.反而在郭图的挑拨下将沮授下狱.田丰为救沮授.直指袁绍为桀纣.袁绍暴怒之下.险些当场杀了田丰.幸赖田丰素來有长者之名.河北诸将又多敬佩田丰.才在逢纪、颜良、张颌等人的同请下暂免一死.押回邺城关押.
“袁绍众叛亲离.离覆灭就不远了.再让他蹦跶几天.”朱铉做出了决定.显然不容置疑.
除了刘晔.其他人都失望的回去了.朱铉又与刘晔秘密计议.还是先铲除公孙瓒.扶保原幽州刺史刘虞之子刘和执掌幽州.稳定大汉东北边疆.至于袁绍.暂且不去管他.
袁绍取得界桥大捷后.变得越來越飞扬跋扈.行迹几同小人.朱铉也懒得搭理他.袁绍也不再重用朱铉.依从郭图的主意.兵发五万由崔巨率领.攻打幽州重镇故安.
公孙瓒退回蓟县后.留下田豫镇守故安.仅有五千士卒.但崔巨无能.竟十倍于敌不能破城.田豫又精通兵法善于临阵指挥.将崔巨逼至巨马水岸边.
此时.公孙瓒重又集结三万人马杀來.与田豫合兵一处.斩了崔巨大破袁绍军.八千袁绍士卒授首.五万人马大败而归.
袁绍震怒之余.终于稍微清醒过來.现在就以北方之王自诩.还早了点.遂命人放了沮授.亲自为他披上衣襟.又忏悔一番.好言哄弄沮授再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
沮授倒是好哄.一番言语过后.就此原谅袁绍.并建议袁绍起用朱铉、潘凤.令他二人为先锋.而以逢纪为帅.再起五万兵马杀向故安.
袁绍早有意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便让袁熙另率一万人督运粮草.挣些功劳也好服众.
朱铉这边.早已派刘晔带着朱贲去往幽州北地寻找刘和、阎柔.相约消灭公孙瓒后.愿全力助那刘和掌管幽州.
阎柔、鲜于辅等人甚为高兴.刘和却一再推辞.不知是何意.最后.阎柔、鲜于辅对刘晔保证.只要攻破公孙瓒.必然说服刘和.他们也明白.只有推举刘和做幽州刺史.鲜卑、乌丸各部才不会袭扰边境.刘虞在当地的威望之高可见一斑.
朱铉不明白.刘虞文不出众.更非尚武之人.凭什么能让外族钦服.刘晔一语道破天机:“‘诚信仁义’.便是横扫天下的百万大军.何需‘文安邦.武定国’.”
公元192年十月.炎炎夏日将过.金色秋实已至.萧瑟秋风中.裹夹着夏日的浓烈和金秋的凉意.朱铉率领鲲鹏骑、骠骑营和潘凤的先登军士再次出征.希望这是在中原的最后一战.将士们思乡日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