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倾心之谈(第1/1页)三国之黄巾再起
“哈哈哈.”荀彧纵声大笑.而后从容答道:“自然是幽困许都.高官厚爵加以抚慰.”
朱铉听罢.也大笑起來.心内却不寒而栗.
“告辞.”
“且慢.城门已关.将军出不去.我若连夜告知曹公.你岂不有身陷圉匢之危.”
“这.”朱铉不禁心下生疑.这荀彧不似有加害之意.但为何又如此那般答复.
“何不畅谈一晚.纵论天下之势.”荀彧建议道.
既然走不了.干脆就豪迈些留下來.自己岂能不如一书生.
“好.”
荀彧笑道:“将军是个痛快人.我有一事请教.请如实回答.”
“自然.令公面前.谁人敢妄言.”朱铉故作轻松答道.
“敢问将军.若异日.将军得势.如何待汉室.”
“这··”朱铉未料到.荀彧竟然问这个问題.还真不好回答.
许久.朱铉才徐徐答道:“此事未思虑过.但我绝不学董卓、李傕.不做权臣.不胁迫皇室.然··”
其实.朱铉对于汉室.感情很复杂.自小的经历.参加黄巾的过程.都令他恨汉室朝廷.
但连年來所见.军阀混战、百姓凄苦.又让他有些犹豫起來.
这些.却不能告诉荀彧.
荀彧不知情.听到此处.不由不住点头.“汉室幸甚.我替天下儒生谢过将军.”
“我还沒有讲完呢.先生谢我也未免太快了.”
“呵呵.三皇五帝以來.天下王权更迭.都是天意使然.夏商周都有数百年国运.暴秦不过两世.大汉前后四百年.现今虽垂危.也应知足了.”
“先生看得透彻.”朱铉赞道:“其实.我的意思.汉室可长存.而王权不可集于皇室.”
“何意.”荀彧对朱铉的见地.甚为诧异.
朱铉的这番见解.也非一日形成.
连年來目睹各地混战.诸侯间攻伐不断.犹如春秋战国.
这一切.并未带來百姓福祉.有的只是各地豪杰的私欲膨胀.用无数无辜者血肉尸骨.垒砌个人丰功伟绩.
天下需要汉室.唯有共事一主.方可平息干戈征伐.
那么在天下纷乱之前呢.为何生乱.
权.集于皇室.一人或数人.便决定了天下兴亡.
高祖、文景、武帝、宣帝.可谓英明.为天下带來了太平盛世.
但仅以桓灵二帝.足以倾覆大汉四百年基业.天下百姓因战乱、饥寒、瘟疫等.四十年间.人口便十去七八.
想到此.朱铉问道:“令公.敢问天下再如此征伐下去.我汉民还有人种否.”
什么意思.都死绝了.大汉亡国灭种了.
“嘶···”荀彧听到此问.心下不由得不惊叹.朱铉竟然考虑如斯.
“当年.武皇帝之前.匈奴如何侵凌我中华.令公不可能忘记了吧.”朱铉再言道.
战国时期.与外域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对域外民族征讨频频;及至秦统一后.更是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横扫云中等地.
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华夏大地金戈天马间.忘记了防备外域之敌.
待到高祖一统天下时.匈奴已强势崛起.
大单于冒顿.麾下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
高祖被冒顿围白登七天七夜.逼不得已.只能用和亲退敌.
高后、文帝、景帝.甚至武帝之初.面对匈奴的残暴与贪婪.只能忍辱负重.继续以和亲、贡礼等方式安抚.
直至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横空出世.万里奔袭匈奴.将其驱逐出漠北.才有了大汉数百年的边境和平.
“前车之鉴.教训惨痛.不可不警惕.”荀彧点头道.
朱铉慷慨言道:“我为骠骑将军.秉承霍骠骑遗风.若大汉边境有难.必起鲲鹏骑横扫之.”
“卫大将军、霍骠骑雄风.我辈敬仰.不知.你可有良策平息当今的干戈.”荀彧又不是热血青年.岂会为朱铉几句豪言壮语.就能利令智昏.
“共尊汉室.诸侯分权.对内.国事共商;对外.统一军权指挥.内不能兵戈相向.外不能任人欺辱.”
朱铉这番话.也是数年來.与刘晔、辛毗等人不断探讨而來.思虑绝非一两日之间.
“这恐怕很难以做到.不过.各地诸侯若肯共推霸主.我倒可为之筹划.”
以荀彧对当今天下大势的了解.袁绍、曹操皆有中原称霸之心;刘表、孙策、韩遂等则各怀异心.也妄图称雄一方.
“这么说.令公沒有废止汉室之心.”朱铉试探问道.
“从未作此想.”
“敢问.可是想令曹公做齐桓公.您就是那位管仲.”
朱铉有此一问.荀彧并未惊讶.
但荀彧却不作答.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天下人的事.自然天下人來决定.我辈只需去做.成与不成.还看天意.”
朱铉略表不同.“不是天意.而是民意.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喔··”荀彧一怔.忙道:“正是民意.我谬误了.”
二人又对各地诸侯之事.互相请教、探讨.欢愉之声不时传出屋外.
不觉间.鸡鸣三遍而东方露出肚白.一轮红日眼看即将破晓而出.
“天要亮了.时间可过的真快.”荀彧起身.伸了几下腰际.略微活动.
朱铉也是毫无倦意.未料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令公.我这里有一事不明.”
“何事.但讲无妨.”
“为何相谈一夜.笑声屋外可闻.而无人问津.”
朱铉纳闷.难不成这荀彧府内无人.
“喔··呵呵··原來此事.”荀彧笑道:“你有所不知.往日里常有贵客深夜造访.畅谈一夜而不知.开一偏门.便为不打搅家人.”
朱铉恍然大悟.原來荀彧家人早就习惯夜半访客.所以不來问津.
“我此番來时.对令公侍从多有得罪.还请海涵.”
朱铉想到放翻了人家的侍从.这会想必已然醒來.慌忙请罪.
荀彧怎会不知.朱铉能悄无声息的直入书房.想必门口的侍从受罪了.
“无妨.你请走了他们.所以我无法为你奉茶.两相抵消了.”
数日之后.曹操果如荀彧所料.召集手下主要幕僚.准备西征之事.
“袁术称帝.公然忤逆.主公为朝廷柱石.奉天子而安诸侯.当首义征讨之事.”荀彧率先发言.算是定调.
余者.纷纷附议.征讨袁术已是板上钉钉.
曹操安抚众人的热议.不疾不徐言道:“讨逆贼.自是势在必行.但我所担心者.袁绍、刘表也.”
郭嘉早知曹操所虑之事.陈词进言道:“主公无需忧虑北方!一者.幽州之地短时难平;二者.袁术忤逆.袁绍唯恐避之不及.怎会在主公出兵时制肘.岂不是手授人口实.三者.袁绍与袁术虽同父所生.向來不和.并无兄弟亲情.四者.袁绍眼看将统一黄河以北.必然对黄河以南垂涎.现今无力南顾.却心中期盼各方争斗不休.倒是那刘表.有唇亡齿寒之心.不得不防.”
“好.讲得透彻.经你一说.我对袁绍便放心了.”曹操听着郭嘉的分析.丝丝入理.心内大定.
郭嘉又进言道:“至于那刘表.胸无大志.眼眶超不出江汉之地.不必太过在意.”
曹操闻听.点头又摇头.未予评论.
“主公.还有一人.不可不防.”程昱言道.
“你可是说的朱铉.”曹操冷冷问道.
最近程昱三番五次进言.要曹操提防朱铉.或扣押.或直接除去.搞得曹操心烦意乱.
程昱不知曹操正为此事烦恼.兀自言道:“正是那朱铉.此人骁勇.且终究不肯为人下.日前.孔融在朝堂与主公争执.群臣都慑服主公威势.唯有朱铉.出言偏袒孔融.此人之心.恐不愿为主公之下.”
曹操听着.面色阴沉.心内在飞速思索.要不要除去朱铉.
片刻之后.曹操询问荀彧道:“如何.”
言下之意.似已决定采纳程昱的主意.但还要最后征询荀彧的意见.
可见.荀彧在其心目中.地位有多高.
也难怪曹操如此谨慎.毕竟朱铉的事情.牵一发动全身.想不慎重都不行.
程昱低着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与嫉妒.赶紧掩饰过去.抬头举目看向荀彧.
该來的总会來.荀彧暗叹口气.
“主公.我不同意留难朱铉.”荀彧的语气很平缓.但透着一股坚决.
“哦.为何.”
“其一.天下纷乱之际.人心最易浮动.朱铉多次襄助主公.可谓生死与共.如今.反被主公留难.寒天下人之心.于主公的声望不利.”
其实.仅此一条.就足以使曹操罢手了.
“嗯.”曹操听着这第一条理由.便连连点头.这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顾忌.
荀彧倒不去关心曹操的心思如何.继续讲道:“其二.朱铉身经百战.部下精悍且忠心耿耿.文武都是贤能.确然令人忌惮.”
“这.正所以为此.才该除去.”程昱插言道.
“如何除.引起兖州震动.又该如何.周边如袁绍、袁术、吕布.莫不对兖州虎视眈眈.不怕他们趁乱介入么.”
程昱愣了.张着嘴.一时无以言对.
“嗯.讲得不错.于情于理.朱铉不可贸然除之.”曹操点头道.心内对程昱不无抱怨.险些酿成大错.这程昱为何如此莽撞.
但就此放过朱铉.显然又有些令人不甘.
“那么.可否将朱铉幽困许都?如马腾、张扬那般.”曹操向荀彧探询道.
“能困得住.主公.朱铉可是有部下数千.尽皆精锐.可说來去自如.”荀彧答道.
“这···真的毫无办法么.”
曹操心内实在不愿对放走朱铉.这不是养虎成患麽.
荀彧正色道:“主公一代雄主.奉天子而安天下.试问.天下诸侯.何敢档主公锋锐.如袁绍之流.都不在话下.何况一个朱铉呢.”
袁绍坐拥四州.带甲百万.府库粮草物资丰盈.这些可不是朱铉能比的.
朱铉的地盘在江南.本就是荒芜之地.地广而人稀.
更何况.现在就算这等地界.也被袁术、刘表、孙策瓜分的差不多了.
曹操心内明白.论实力.朱铉可以说很羸弱.
但朱铉骁勇善战.在江南的人望又高.这才是最令人忌惮的.
“这朱铉之事.可是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曹操心内拿不定主意.便想着拖一拖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