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赐宴(第1/1页)致我们终将相忘的江湖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转眼.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水无形和水老头一直沒有音讯.而尹阿媵他们在桃山上过得挺好.我们时常又书信往來.慕楚小丫头说來年三月桃花开的时候.要我去桃山看他们.我想去.但师傅说.他准备带着我和道凡离开永明寺.去天台山.
师傅老了.虽然精神矍铄.但胡须皆白.他觉得自己已经为佛祖事业奉献了一生光阴.是时候离开退隐了.只是吴越国主一直不同意.希望延寿留在杭州弘扬佛法.
天台山是师傅出家.传承佛法之地.在他心里.等同于家乡一般的存在.正所谓落叶归根.我理解师傅对天台山的感情.如果人生的路只剩下最后几步的话.任谁都会选择自己最亲近的地方.走完最后一程.
或许师傅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才会离开永明寺吧.我心里苦.生死之事.虽是人之常情.但我拜于师傅门下.不过几月.怎么也不敢去想.如此可敬的一位高僧.识我如自己亲儿子般的师傅.快要远离尘世.皈依西天极乐世界.
我写信告诉慕楚.自己不能去桃山了.沒说缘由.有些话.不必说.我觉得她应该会懂.但实际上呢.信一寄出去.便再也沒有回音.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见面.或许这样也算是个很好的结果.省得大家心里都难受.
“师傅.我们啥时候走.”
我一般不怎么爱去宗镜堂听师傅讲经.只是最近几日发现师傅讲经的内容都是些什么人生悲苦.生死轮回之类的大命題.他这么直截了当地说这些对于老人家來说很敏感的话題.把我吓了一跳.于是便天天按时來观察.
讲经结束后.延寿一般不会着急离开.而是静坐参禅.也可以说成是稍事休息.
“待我从宫中回來之后.便走吧.”师傅一直闭着眼睛.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显得很苍老.
钱弘俶知道留不住延寿.便再宫中赐下斋宴.为他践行.能让一国之主赐下斋宴.钱弘俶也算是对延寿恩宠有加了.
“道夕.陛下赐宴你便与我一道前去吧.”
“啊.师傅.这不太好吧.”
“难道你要为师一人前往.”
“好吧.”
说实在的.我这辈子还沒进过皇宫.知道那是个规矩大于天的地方.似我这般自由散漫惯的人.如果去了坏了规矩礼仪.那会不会惹怒了皇帝老儿.把我拖出去斩了.
本想推辞了这个让我很不安的“饭局”.可是拗不过延寿一双犀利的眸子.只能很勉强地点头答应.
是日.天朗气清.良宵良辰.钱弘俶赐宴于永明延寿大师.百官同贺.礼仪规格等若国宴.
吴越小朝廷虽然偏安东南.但民丰富庶.皇宫一度按照唐朝旧制所建.该有的一件也不少.
陪着延寿进了皇宫.便被内侍省的一个小内侍带着引入正殿.大殿之上端坐的钱弘俶见延寿进來.便急忙起身走到延寿面前.脸色若有不舍地说道:“大师切莫多礼.请入座即可.”
“多谢陛下.”延寿点了点头.便带着我坐到了左边第一位的宴席旁.皇帝对延寿的厚爱.让一群殿内重臣都延后不已.左首第一位.一般都是举重若轻的人物才能坐的.由此可见延寿在吴越超然的地位.
“诸卿.朕今日赐宴于宫中.只为永明延寿大师践行.大师自整相邀至吴越数十年.一直潜心弘扬佛法.普度我吴越百姓.吴越有今日民享安乐.政通人和.赖有大师一份功劳.”
钱弘俶坐回原位.便朗声说道.
“陛下圣明.大师乃我吴越最为敬重之人.陛下今日赐宴.正是民心所向.”右首一个白须绯色官袍的老者站起身來.附和道.
“陛下圣明.”一干大臣也随之起身.躬身拍着皇帝的马屁.
钱弘俶圣不圣明.我不知道.但就他这么小家子气地赐宴.我实在无语.满盘子不是青菜豆腐.就是萝卜瓜果.我明白这是斋宴.可你也沒必要让所有人陪着你和延寿吃斋吧.
延寿见皇帝如此夸赞自己.不骄不躁地站起來.朝皇帝深深鞠了一躬.“陛下仁爱.贫僧赖陛下之德政.才能数十年于杭州兴佛事.传佛法.陛下厚爱了.”
钱弘俶摇了摇头.说道:“大师切莫自谦.若无大师一直悉心传扬佛法.朕治国也无今日之无为.可惜大师要远去天台山.今后不能再聆听大师教诲.实乃憾事.”
钱弘俶说得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就差沒有当众哭鼻子了.延寿却笑而不语.既不看钱弘俶一眼.也不瞧正在附和皇帝的众臣工.那态度.好似钱弘俶所说是理所应当一般.
皇帝见延寿不接着他的话再赞扬自己仁爱一番.嘴角抽搐了一下.不喜地说道:“大师为何发笑.”
延寿小心地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大红袈裟.说道:“贫僧今日有幸得陛下设宴.实乃愧不敢当.特意将当年家师相传之袈裟披身而來.”
延寿一番话说得众人莫名其妙不知何意.钱弘俶也很疑惑.但又不好得相问.这时那位左首大臣替皇帝解围道:“大师身上的袈裟可是当年菩提达摩传于神秀禅师之物.”
“正是.”延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达摩祖师东渡中土.传扬佛法.立禅宗.经六代祖师之努力.才有今日之禅宗门庭.贫僧传祖师之衣钵.非赖佛法精深.亦非才学过人.只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延寿顿了顿.接着说道:“佛祖言众生平等.上至皇室贵胄.下至贩夫走卒.只要一心向佛.必是德厚之人.吴越之兴旺.非佛祖之功.亦非贫僧之功.而是百姓之淳朴天性.方今天下.战乱不止.万民任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贫僧心念所在.只求这天下太平而已.陛下仁厚.他日汉家天下一统.还望陛下心系百姓.免于兵戈之祸.”
延寿此话一出.石破天惊.众大臣面面相视.群情汹涌.什么叫做“心系百姓.免于兵戈之祸”.吴越数十年久不修兵备.无战事.钱弘俶也无一统天下之雄心.一干文武也享于安乐日久.延寿这么一说.意思很明显.统一天下的不是吴越.而待一统天下的明君出现的时候.吴越要审时度势.投降亡国.
如此这样的话.任谁听了都会不喜.钱弘俶不置可否.默默无言.那位左首大臣又站了出來.一脸愠怒地说道:“大师此言何意.难道我吴越无问鼎天下之能.便要任人宰割.”
“陛下.延寿大师.蛊惑圣听.其心可诛.”说完.那老头又朝钱弘俶跪了下去.愤愤说道.
“请陛下下旨惩治这妖言惑众的妖僧.”
刷刷刷一票人全跪了下來.异口同声地要求制裁师傅.这才一转眼功夫.高僧便变成了妖僧.我胆战心惊地站在一旁.不知怎么办才好.
钱弘俶之前私底下问过延寿.若他日宋军兵临城下.自己该当如何.延寿也言明应以百姓为重.可现在是正式场合.当着整个吴越国重臣的面.延寿又说出來.这可就让钱弘俶很难下得了台.
钱弘俶很为难.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愿意站在延寿这一边.可作为一个皇帝.他又必须站在国家利益这一边.国家安定是好.但若真有那么一天.自不可能不抵抗就投降.这种事情就算是他答应.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们也不会答应.亡国了.他们就不能再如此这般耀武扬威.颐指气使地享受高级官员的权利和待遇了.
“皇上.”见情况不妙.我也坐不住了.“小僧以为.家师这是苦心一片.希望陛下继续体恤爱民.”
“你说下去.”本來面色凝重的钱弘俶见我这时候站了出來.脸色有所好转.
“天下一统.是趋势所在.但是宋国.还是唐国.任乃未知之数.众位大人焉知最后不是我吴越一统天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陛下心系百姓疾苦.不只我吴越百姓感恩戴德.天下他国百姓也会知晓陛下之仁德.家师言要陛下心系百姓.免于兵戈之祸.便是希望吴越上下一心.如此进可得天下之民心.退可保吴越之安心.”
钱弘俶一听.笑了.他用欣赏的目光地看了我一眼.说道:“大师远行在即.仍心念吴越.朕深感其德.诸卿当紧记大师今日之教诲.克公值守.莫要叨扰了百姓.”
“陛下圣明.”当官的最会审时度势.见势头一转.皇帝一锤定音.也不好得再做抗辩.
我悬着的一颗心这时候也终于放了下來.不过还是不解为何师傅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说出这番很是忌讳的话來.偷偷看了一眼面不改色的延寿.我明白了过來.
师傅要离开了.他这是为吴越百姓尽最后一份力.为皇帝再打打预防针.希望引起吴越朝廷的重视.莫要把可怜的平民拉入水生火热之中.
“开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