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保镖(第1/1页)致我们终将相忘的江湖

    道夕进了观门.便朝静尘的院子走了去.其实自从上次冒冒失失地见了一次静尘之后.道夕便很不情愿再见到这个老道姑.要不是不知道李神谕究竟是住在守缺观.还是另有居所.他才不会往静尘的屋子里跑.

    静尘老道姑给道夕的感觉就是一位内分泌严重失调缺乏关爱的孤寡老人.总是一副酷酷的.谁也不待见.却又特招人厌恶的样子.

    走到屋前.听到里面有说话的声音.道夕硬着头皮敲了敲门.说道:“前辈.小僧道夕求见.”

    “进來吧.”道夕话音刚落.屋内便传來静尘那古井无波般沉闷的声音.

    道夕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静尘坐在上首.旁边是李神谕.而客座上的是道夕认知的一个熟人.林仁肇.

    见到林仁肇出现在静尘的屋内.道夕甚是惊奇.“林将军却也在此.小僧有礼了.”

    “哈哈.想不到在此又遇到大师.那日大师一番良言.林某历历在目.还想着改日再向大师讨教一番.”栖霞寺遇到道夕.是林仁肇自进京以來.最为开心的一件事.特别是他聊聊数语.以及一首让人感慨的诗词.让林仁肇大为佩服.心里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

    “此乃我与将军之缘分也.”道夕见到林仁肇.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军人的豪爽不羁.也甚是欢喜.不过转眼看到李神谕.便觉得自己突然闯进來.似是耽误了三人谈事.于是说道:“小僧冒昧前來.叨扰了三位议事.这边退去.三位继续.”

    说罢.道夕便施施然行了一礼.朝门外退去.李神谕见道夕要走.急忙开口道:“道夕大师.且慢.”

    道夕停下脚步.转过身來诧异地看着李神谕.“李姑娘有事.”

    李神谕怔怔地看着道夕.一时间沒说出话來.而坐在一旁的静尘老道姑看向自己的爱徒.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李神谕看道夕眼神那叫一个欲拒还迎.分明是情根深种.难以自拔.

    静尘本以为自上次道夕走了之后.两人便沒有再见之机会.谁知沒过几天又见到了.而且是在李神谕遇到麻烦的时候.

    李神谕拦住道夕.还沒开口.静尘就明白了她的心思.但事到如今.自己也不好插手.只能任由着他们往下发展了.

    “只是我有一件事想求大师相帮.且不知大师愿不愿意助我.”李神谕把“大师”两个字咬得很重.似是在提醒自己.他已经是个和尚了.自己不能再有其他不切实际的想法.

    再见道夕.李神谕心里或多或少有点留下他的心思.但眼下这件急事.她一时间也想不到谁能帮她.直到道夕突然造访.才让她眼前一亮.

    “李姑娘且道來无妨.若小僧能所能及.必不会推辞.”道夕心底里是愿意帮助李神谕的.但他从來沒有见过李神谕这般郑重其事地求人.于是他对她所求之事一点底气沒有.才说出这番给自己留有余地的话來.

    听了道夕话中之意.李神谕也不气恼.转而解释道:“刚才见大师与林将军却也熟识.想來我所求之事.交于大师再好不过了.”

    “李姑娘的话.却越发让小僧迷惑了.”道夕一头雾水.不解地说道.

    李神谕看了一眼林仁肇.说道:“林将军自边防入京后.江北宋军细作也潜入京中活跃起來.更有狂妄之辈几次刺杀于将军.将军为国之柱石.安危系于国家社稷.故而我想托大师在京中护佑林将军一段时间.”

    道夕听完.皱起了眉头.把目光转向林仁肇.他虽对林仁肇敬重有加.但若论交情.两人却不谈不上有多深厚.再者.道夕本打算向李神谕辞别.然后北去桃山.如果再逗留在金陵.也不知道会惹來什么麻烦事.一时间.他犹疑不决.

    “大师若为难.林某自不会强人所难.”林仁肇见道夕面露难色.很大方很理解地说道.

    林仁肇自來京城.被李煜拒绝了自己北进收复失地的提议后.便一直闷闷不乐.直到那日在栖霞寺.偶遇道夕.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让林仁肇如拨云见雾.特别是临了道夕一阕辛弃疾的《永遇乐》.更是让他大受激励.

    于是.林仁肇便起了心思.游走于金陵小朝廷各京官府邸之间.他想的也挺简单.李煜这人虽然胆小怕事.但同时还是个耳根子极软.架不住人多劝谏的皇帝.如果成功打进朝廷权力核心圈子.自己心中所想.便很有可能付诸实践.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干的.林仁肇高估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又或者低估了尸位素餐的朝廷大臣们声色犬马.安于逸乐的恶劣程度.各衙门大臣巴不得守着金陵这一亩三分地.过过逍遥日子.谁会去为了一件得不到任何好处的事去触皇帝的眉头.

    林仁肇一番活动.沒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招來了江北赵匡胤的重视.赵匡胤获悉了林仁肇在李煜面前那番进谏之后.深感林仁肇此人必是自己平定江南的一大障碍.于是便派了大批细作潜入金陵.其中还有一部分杀手.

    在林仁肇忙着活动于各大臣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接连遭遇到好几次刺杀.幸好林仁肇自己身手不弱.才沒有让赵匡胤得手.可是林仁肇只身一人在京.沒有作任何防范措施.加之南唐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大臣都不待见他.一时间林仁肇在京中逗留便变得岌岌可危起來.

    李煜要林仁肇离京.但林仁肇称病请辞.无奈李煜只能再也不管他.京城一片安乐祥和.让林仁肇铁了心留下來.要唤起整个朝廷的忧患意识.提防江北的那头猛虎.可惜.沒有任何一个人在意他.

    林仁肇深感无奈.却也不曾放弃.岐怀献王一直想拉拢他.本來以林仁肇的为人.他不会搀和到政治权力斗争中來.但实际情况是.自己在这南唐.再沒有一点发言权.无奈之下.他只有暗暗向李仲宣示好.以便求得支持.

    可是.李仲宣虽然是王爷.手中却一点权力都沒有.他拉拢林仁肇.并非是为了谋反.或者是夺自己哥哥的太子之位.只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以图自保而已.

    两个沒啥能量的人走在了一起.一个满腔热血等着洒.一个怕日后太子登基自己沒有好下场.两个人又伤又感的.最后却又想到了一起.那边是动兵江北.

    林仁肇想防备江北宋军.最好的方式便是主动出击.收复之前南唐在江北的城池.以为屏障.李仲宣想要自保.便需要获得权力.而想获得权力.他想到了军队.动兵江北.只要李煜答应了.再把自己放到大军中去.这正好是建立军功获取军权的好时机.

    两人一拍即合.但同样苦于门路.李仲宣唯一便想到在李煜面前能说得上话的便只身下了自己的小姑姑李神谕.

    李神谕当年除前太子.为李煜顺利登基出力不少.后又往北辽刺杀辽相萧思温.取得辽国主战派的支持.举兵攻宋.才避免了当年赵匡胤南下之危.李煜一直深感其功.对李神谕的主张意见.却也很是重视.

    但自从永明寺回來之后.李神谕便淡出了朝廷之事.很少给李煜进言.一则是因李煜不信身边亲信水云间的总领薛一人事太平教安插在他身边细作.这让李神谕心灰意冷.二则是他心里总是有个挥之不去的影子.故而很少有心思再为朝廷出力.

    李仲宣把林仁肇引荐给了自己的小姑姑.林仁肇也听说过这位郡主的传奇经历.大感佩服.便把自己心中所想和盘托出.李神谕听得他分析得头头是道.特别是听到他言及若此时不进攻江北.待宋军收拾了其他几国.缓会劲儿來.便是南唐亡国之时这一看法.更是让李神谕心里不安起來.

    于是.李神谕便答应了二人所求.见机向李煜陈述其中利害.可还沒來得及进宫.林仁肇又在自家府外遭到了刺杀.这让李神谕不得不紧张起他的安危來.

    如果林仁肇死了.找谁去攻伐江北.找谁去防守长江.可是.满朝文武却对林仁肇几番被刺之时置若罔闻.集体失声.便是那李煜知道了.也很不高兴地随口说了一句:“叫他回去.他偏生不会.如此惹來这许多麻烦.”

    一个皇帝说出这种话來.作为臣子的怕早已心寒到沒有操守吧.林仁肇听得此言.却也并未流露出多少不满來.更多的是忧心现在金陵状况.安逸太久.却沒有任何忧患意识.若宋军真兵临城下.或许都不用抵抗.这南唐便亡了吧.

    要保证林仁肇的人身安全.指望金陵小朝廷是沒可能了.李神谕这几日一直为林仁肇寻找合适的保镖人选.想过自己亲自护他安全.但又想到自己是个女儿身.有诸多不便.便打消了这念头.

    可是身边可用之人.却又沒有几个.李神谕沒有办法.便带着林仁肇來守缺观.希望师傅能想出办法來.

    静尘有心相助.却也想不出合适人选.最后想到的是让林仁肇沒事就住在守缺观.要出去办事便跟李神谕一道即可.看起來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林仁肇不干了.对于他來说.整天跟一群道姑在一起.是一件极其不自在的事.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又想不出其他办法的时候.道夕出现了.于是他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