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奏对(第1/1页)致我们终将相忘的江湖
朝会上的正式接见.赵匡胤只是礼节性地慰问了一番南唐的近况.以及重申了两国之间的友谊.赵匡胤希望自己在对后蜀和南汉作战的时候.南唐不要扯后腿.李从善表示了对赵宋王朝的尊敬.以及带來了李煜的保证.绝对不会趁机有所动作.
萧左作为副使.一直沒有机会发言.不过对于这种正式的外交场合.他也不是很懂.便一直默默无声站在一旁.赵匡胤在问话的期间不时打量了他几眼.
官方性的礼节接见之后.当晚赵匡胤将会在集英设宴款待各国使节.萧左一直皱着眉头.心里想着.赵二打算什么时候出招呢.
散朝之后.萧左以寻欢作乐为由.甩掉了李从善.悄悄跟上晋王.赵光义带着萧左.径直朝赵匡胤的寝宫富宁宫走去.
赵匡胤想见一见萧左摸摸底.一则是为了观察一下萧左这个人的品行.二则是想顺便打探一下那位南唐国主的心思.
萧左跟着晋王进得福宁宫.赵匡胤正在批阅奏折.作为皇帝胞弟的晋王出入皇宫是不需要传唤的.
“臣弟参见皇兄.”
“小人萧左参见皇上.”
赵匡胤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人.淡淡说道:“起來吧.”
萧左的心底有点忐忑.他局促地站在一旁.等着赵匡胤问话.可赵匡胤一直都在认真地看奏折.把两人凉在了一旁.
赵光义知晓自己的皇兄做了皇帝之后十分勤勉.事必躬亲.做事有条不絮.有始有终.手上的事情沒做完.他是不会理身边人的.
约莫过了那么一刻钟.赵匡胤终于把手上的奏折看完.和颜悦色地朝两人看了过來.“光义.你先下去吧.”
“臣弟遵旨.”赵光义知道自己的哥哥想亲自考察一番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于是便躬身退了出去.
待赵光义一走.赵匡胤便淡淡地说道:“你叫萧左是吧.”
“回禀皇上.正是在下.”
赵匡胤站了起來.走到萧左身旁.又仔细看了他几眼.说道:“朕很好奇.你为何会知道那首咏史是朕所作.要知道那首诗是朕私下所做.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赵匡胤说得很隐晦.其实他做那首诗的目的.本來就是为了准备陷害林仁肇而准备的.知道的人也就赵光义和直接参与画像之事的几个人而已.
萧左居然知道.这让赵匡胤既是意外又是大感惊异.他感觉自己有点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难道这世间真有鬼神托梦之说.
而萧左呢.听得赵匡胤这么一说.差点沒有被吓死.想不到自己一时自作聪明.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背脊冒着冷汗.大脑飞快地思索了一会儿.稳了稳心神说道:“回禀皇上.小人当时之是猜测.”
“哦.”赵匡胤还以为萧左会往鬼神上面扯.虽然对他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但总胜过用一些鬼话來糊弄自己.“依据如何.”
凡是猜测.都不可能是无的放矢.大抵都会有一定的依据.如果凭空臆想.那就是扯淡而不是猜测了.
萧左不疾不徐地回道:“小人初读陛下诗作.大概其中君临天下的气势.如此傲视群雄之作.放眼当今天下.江南诸国苟安已久.北汉附庸契丹.而契丹已为南下逐鹿中原之力.唯有陛下.才有这样的气魄來一统河山.故而才有此猜测.”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虽然免不了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确实也是当今天下的大形势.天下虽然四分五裂.除了中原一直连年征战.诸国之间一直很默契地相安无事.
而中原历经五代.祸乱不止.民生凋敝.其财力并不比江南诸国强大.但同时对于久不休兵事的江南诸国.新生的赵宋王朝在兵备上面却极有优势.再加上赵匡胤的锐意改革.杜绝了地方拥兵自重的情况.虽然牺牲了一部分皇权.但却是稳固了王朝的统治.如此上下一心.只要稍微有点大局观念的聪明人.都能看出來赵宋一统天下的决心以及底气.
赵匡胤很满意萧左的答案.嘴角勾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朕听晋王言及你想投效于其麾下.”
皇帝的话说得很有水平.萧左差再次感受到跟皇帝打交道.如果心脏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被吓死.之前萧左向赵光义表明心迹.欲投靠赵宋.但又想留在金陵做情报工作.而汴梁方面留在金陵的情报部门直属上司就是赵光义.
赵匡胤沒有说你是萧左是想投靠我.而是投靠赵光义.这么说起來也算不错.但这话一说.难免有歧义.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手下人结党营私.这个问題一时间让萧左吃不准赵匡胤的心思.
就萧左所了解的历史來看.赵氏兄弟一直情同手足.并沒有暗生嫌隙.起码在赵匡胤死之前根本就沒有怀疑过自己的弟弟有不臣之心.再者而言.当年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临终遗言金匮之盟.皇位兄终弟及.有这么个护身符保护.赵匡胤也不会去猜忌自己的胞弟.
可眼前赵匡胤这么问.难道是看出了赵光义的野心.萧左顿感为难.权衡一番.最后只得说道:“小人只为这天下一统.乱世早日结束尽一份绵薄之力.”
萧左觉得无论是对赵匡胤.还是赵光义表忠心.这都是一件对自己很不利的事.他偷眼看了看站在门口的内侍头子王继恩.又看了看赵匡胤.才勉强说了这么个高大上的理由.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表示出自己只是效忠赵匡胤.说不好被那位很可能被赵光义收买了的王继恩听去了.日后赵光义当了皇帝难免对自己秋后算账;如果顺着赵匡胤的话往下说.又很可能惹來他的猜疑.萧左清醒自己有一个高尚的师傅.让他能灵光一闪.避重就轻想到了这么个答案來堵赵匡胤的嘴.
赵匡胤听完不置可否.沒有再继续这个话題.“萧左.于林仁肇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萧左心里暗暗叫苦.知道赵匡胤这是想借自己对反间林仁肇这事的态度來考校自己.他完全沒有想到进得这个大殿才一刻钟不到.赵匡胤就给自己出了三个一般人很难回答的难題.果然能当皇帝的.都特么不是一般人呐.
站在当权者的立场.用反间计除去一个敌国将领无可厚非;可是站在萧左一个刚投效过來的外臣.这个问題就太难回答了.如果说皇帝你这计谋用得好用得妙.那不免在赵匡胤心底留下一个卖友求荣的印象.毕竟萧左以前身份是南唐的臣子.林仁肇跟他还是同殿之臣;如果说皇帝你这计用得有点不地道.那后果更严重.估计自己在赵宋就真的沒有啥前途了.
“启奏陛下.小人以为.陛下此计甚妙.”萧左强装镇定.死死地咬着牙齿说道.
“何以见得.”赵匡胤的目光之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不免对萧左的人品有点疑虑.
恰巧萧左偷偷抬头看到了赵匡胤脸上的异色.心里忍不住埋怨.你说老子容易吗.不这么说.保不齐你马上就翻脸把我撵出去了.
“陛下此计可谓天衣无缝.只是小人以为.要扫清南唐最后的障碍.并不一定要除去林仁肇.”萧左字斟句酌.谨小慎微地说道.
“是吗.”赵匡胤很平淡地问道.看不出喜怒.
萧左深思熟虑.觉得这也不为是救林仁肇的一个机会.于是他还是决定豁出去.不再管赵匡胤的反应.便大胆说道:“皇上.林仁肇乃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方今天下.我大宋的敌人.不是江南诸国.也不是北汉.而是异族契丹.自古以來.北方游牧民族对我中原富庶虎视眈眈.野心不小.燕云十六州之事.乃我华夏之奇耻大辱.大宋一统天下是历史必然之选择.而契丹之崛起不可小觑.必将是将來之大敌.”
见赵匡胤一脸凝重.沒有打断自己的意思.萧左便放下心來继续侃侃而谈.“故而小人觉得.我大宋如今需要做的不仅是结束唐末以來四分五裂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储备人才.修兵备以防契丹.”
作为将领出生的赵匡胤.曾经跟随柴世宗征伐过契丹.深知契丹铁骑给中原带來的强大的威胁.萧左说言.也是他心中一直以來的忧虑.所以他才会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准备一统江南之后.便准备伐北汉.然后蓄势收拾契丹一劳永逸.
但对于林仁肇.赵匡胤并不是不欣赏.只是他看得很透彻.这是一个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的人.特别是前不久林仁肇对李煜的那番劝谏.更加坚定了他除去林仁肇的决心.
“朕也甚至林仁肇是一个难能多得的将才.但是其迂腐之气甚重.其人与我大宋无缘矣.”赵匡胤叹了口气.并不觉得萧左能有什么好主意能够让林仁肇归降.
“陛下.”萧左见赵匡胤语气坚定.普通一声跪了下去.“小人有一言.不知是否能禀于皇上.”
“你且说.”就凭刚才萧左一番契丹威胁论.已然说道了赵匡胤的心底.现在的萧左.在他眼中算是基本通过了自己的考察.不算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
“林仁肇虽然愚忠.但其忠心是建立在唐国存在的基础上的.只要唐国灭亡.他便沒有依托.到时候只要假以时日.动之以情.林仁肇必能为陛下所用.”
“但是林仁肇不除.必是朕南下江南的一大障碍.”
“陛下.小人无甚大才.但在金陵.却也能借李煜之手.解除林仁肇的兵权.将其闲置.便为陛下扫除了这一障碍.”
自从决定要救林仁肇开始.萧左便已经为如何说服赵匡胤不行反间计多番思虑.此时向赵匡胤道出这番建议.是他权衡了自己现在的能力以及顾忌赵匡胤所想之后的结果.
果然.赵匡胤一听眼前一亮.如果换了其他人对他说这番话.定会惹來他的嗤之以鼻.但萧左却是又有所不同.
首先.萧左明面上的身份是南唐的出访副使.虽然其他金陵的官职不显.但能担当此职的人一定是深得李煜的信任.这是萧左能成功迷惑李煜放弃林仁肇的基础;其次.经过刚才的一番试探.赵匡胤相信萧左有能力把李煜蛊惑住.
只是.赵匡胤还有一点不放心的地方.那就是萧左这个人对自己的忠心.
“朕又如何信你.”再也沒有了试探.赵匡胤直言心中所想.
“小人不求名.不求利.此番投于陛下.一则是知陛下将來必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君.再则.小人此番前往汴梁.只为救一个人.”
“救何人.”赵匡胤疑惑不解地看着萧左.那眼神很想把他看透.
“林仁肇.”萧左淡淡地回道.
赵匡胤笑了.笑得很开怀.而萧左心也彻底放了下來.他知道自己已经取得了赵匡胤完全的信任.自此之后.一条前途光明的大路就展现在自己眼前.等待着他踏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