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力学(第2/3页)如冤以偿

气和阴气.通过基子的温能公式可以导出组子的温能公式.从而用温度将各种能量统一起來.这一工作已经远远超过我的能力范围.敬请有志有能者來完成.

    精的演化规律.易学指出:“气生精.道生万物.易生万物”.万物都是由道这种物质生成的.是道的不同的存在形态.易学进一步指出了道生万物的具体过程:“道→一→二→三→万物”(流程图).这就是无生有的具体过程.就是精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请和炁学的三炁演化规律比较一下:“炁体→炁子→量子→原子→分子→物体”.分子是构成物体并且具有物体的基本性能的基本物质.因此分子可以代表物体.易学的道生万物规律.更加概括了由分子构成万物的过程.任何精体都可以看做是“一”物质.当“一”物质同其他精体作用时.有比较就会有区别.于是就能够分别出阴阳性能來.从而归入“二”物质内.阴阳二类“一”精体依靠所产生的阴阳二气相互结合成新的组合精体.就是“三”物质.例如阴阳量子结合成原子.阴阳原子结合成分子.阴阳分子结合成非生物物体.阴阳非生物物体结合成细胞.阴阳细胞结合成生物物体.阴阳物体结合生成新的物体(例如阴阳二类生物交合怀孕生子.又如具有阴阳性能的二类非生物结合变成新的物质).

    精的组成与结构.上面的“三”物质和“万物”物质统称为三才物质.三才就是天才、地才、人才.是构成三才物质的三类物质.是哪三才.就是阳性之精、阴性之精和结构中的结合能物质(阴阳二气物质.电磁场物质).例如原子的原子核、电子和结构层间的电磁场.例如分子中的阴阳二类原子和结构层间的化学键能物质.例如物体中的阴阳二类分子和结构中的结合能物质(分子键能物质).易学指出:“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任何物体都是以阴抱阳.阳负阴.即以阳仪在内.阴仪在外的形式构成的.其间就是冲气物质.这种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两仪就是阴阳两类精体.就是天才和地才物质.冲气为人才物质.也就是“一”物质、电磁场物质.三才结构理论适合所有的物质结构.

    精的产生条件与作用机理.阴阳二气作用是实现精气神三才物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唯一条件.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唯一动力源泉.力來源于阴阳两仪作用.正如易学指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阴阳既济.万物生矣.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阳施阴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中和则万物育焉”.易学的这一世界观同现代哲学和物理学把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看作是宇宙第一推动力的原理是一致的.精的结合与分解也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这一点已经为现学所证实.

    对于精的运动作用规律.易学从气的角度做了阐述.就是阴阳五行理论.另題讨论.

    色空理论.易学指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光能.不是女色的色.光是由各种彩色的单色光组成的.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说是空的.空中有色物质(光物质).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我们能够看见光明的存在.完全是由于物体(如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吸收和反射光能物质的结果.如果沒有吸收和反射作用.我们是看不见光的.这是光学告诉我们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分子物质、尘埃物质、能量物质(引力场能、电磁波能、超声波能、声能、光能、热能、射线能).我们无法看到它们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测出它们的存在.易学理论已经揭示了宇宙真理.只是我们看不懂而已.

    中医和气功同源.二学构成了庞大的易经生命学体系.对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机理与功能、现象与本质、病疗与养生等生命问題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论述.中医用脏腑经络理论反映了生命现象─.疾病与伤患.气功用经络和精气神理论论述了生命功能─.养生.易学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精气神”.精气神理论在气功和中医中都有较细致的论述.尤其在气功学著作里论述得更为具体.因为气功是使精气神相互转化的技术.就是实现“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特殊技术.中医认为:“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肝藏血.脾主运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讲的“肾、肺、心、肝、脾”泛指五脏和五行经络.而人们往往只当作五脏论.易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三才理论.用之于质点物质得到了八卦理论.用之于生物结构则形成了精气神理论.精气神理论是对生物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功能、生成转化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效应(即形成的生命现象)进行论述的学问.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都是由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这类物质结构而成的.炁学理论指出.先是由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类非生物物质)和炁体构成细胞个体(自由细胞.形成体液).然后是自由细胞和炁体结构形成细胞团体(结构细胞.形成骨肉).在骨肉细胞网络之间充满了体液和炁体.体液网络属阳.如血管、毛细血管.炁体网络属阴.就是俗称的经络.所以炁体又称为经络物质.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体液和炁体两大网络的阴阳作用.即体液和炁体的抗衡.形成了生命活动.实现了生命功能.造成了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

    根据炁学理论.任何质点(自然包含了骨肉体液这类细胞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产生能流的活动.在易学里就把细胞、炁流(能量)、经络物质炁体三者分别称之为精、气、神.用三才理论表述为地才、人才、天才共三才物质.以上是狭义的精气神分类.适用于生物.广义上的精气神泛指任何质点物质、能量、炁体三类物质.适用于所有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如图示.

    口之饮食为生物体提供了水(溶剂)和食物(溶质.营养物质).食物均为生物类.是细胞类物质.而分子级物质(如食盐、味精等非生物物质)通常只作为调味料使用.或作为药物(如西药)使用.中药以生物(细胞级物质)为药.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疗法.西药以非生物(分子级物质)为药.故副作用大、后遗症难免.食物就是后天精物质.进入生物体后分解并重组成新的细胞─.先天精物质.先后天精是一对相对性概念.对甲而言是先天精.当它作为乙的食物时.即成为了乙的后天精.食物分解时释放出的热能就叫后天气.

    鼻之呼吸为生物体提供了氧气和炁体.氧气提供的氧化能(O2+C=CO2+热)也是后天气.炁体通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经络.成为先天元气(即元神).天人一气即指此炁(炁体).人之经络和大气中的炁体(天气)是连成一体、沒有断隔的.

    皮肤与耳目三类感官接受的外界能量(信息)也是后天气物质.

    以上是后天精气通过五官进入经络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情形.

    生物细胞吞吐炁体产生能流.这里的细胞、能流、经络炁体分别称之为先天精、先天气、先天元气(元神、神、真气)三类物质.

    先后天二气在经络里循环流动.精气神相互转化.从而对生物发生作用.引起了生命现象.即各种身心活动.此即生命的能量作用原理.易学精气神理论就是对这些生命现象的不同见解.精是生命动力机.其能源就是经络炁体.产生的能量(炁流)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

    实际上.精气神三物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炁(炁体)这种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而已.我们不要被种类繁杂又零乱的各种气的名称所迷惑.气凝聚(极化、点燃)则成精(质点物质).精瓦解则成气(非质点物质).这就是“气聚成形.散则无影.无生有.气凝为人.气聚而有象.气生精.气聚为万物”的意思.在这里.易学里的无与有分别指虚物和实物.虚物就是非质点物质炁(炁体.包括神和气).实物就是质点物质精.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物质定义.我们现在的科学把物质分为物质和能量(或意识、精神).分别对应于易学的物质定义精和气.有与无.精有量子、原子、分子万物.即固液气体和射线等质点物质.由于无之为物是非质点物质.沒有质点功能可供观测.无影无踪.这就是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迟迟不能发现气(炁体)的原因.人们认识到了电场和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但一直沒有发现它们.成了科学悬案.直到最近通过人们才发现了炁体.终于证实了气(古又作“炁”字)的存在.

    二、经络穴位理论和风水理论

    经络穴位和风水理论是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风水就是经络中的元气物质.风水.风水.就是形成风(气.能量)的物质.也就是虚物炁体.

    经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正确地反映了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经络理论对中医实践(医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医书中说的:“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中医术诸疗法都与经络穴位有关.如中药讲药物归经.针灸、点穴、按摩、气功诸更是直接与之接触.从本质上讲.中医学就是经络学.它以经络性质(阴阳五行之气)论病.通过经络现象诊病.利用经络功能治病.中药讲气味归经.不讲药物成分.通过药物气味(药性─.气之阴阳五行.炁流性质)进入经络从而达到消除病患的目的.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充分地证实了经络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准确性、完善性、实用性.对中医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灸和气功实践更是直接感受和体验经络穴位现象和实在性及应用经络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经络论撮要经络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在中医和气功著作里都有了很系统、科学、全面、具体的论述.从古人对经络穴位的论述里.在医疗和气功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知道了经络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了解到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应用技能等知识.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在经络为经脉、络脉、孙脉三脉.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得以实现的.穴位是经络的功能点、敏感点.外力作用于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经络好得多.经络病象也会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2经络论的研究现状经络论也是神秘文化现象之一.并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经络.终于在十几年前拍摄到了经络图.上有穴位点.与经络理论完全吻合.从而证实了经络穴位的实在性.那么经络穴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近20年來.为了探明经络穴位的本质.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做了很多的猜想.开展了全面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仅摘几则如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