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方从哲被东林党人咬住不放(第1/1页)明宫晚钟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我们的朱由校同学历经波折终于要登基当皇帝了,这一天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六,朱由校在乾清宫正式接受百臣的朝拜,经过一大帮顾命大臣的研究决定朱由校称号为熹宗,年号为天启。到此为止,以杨涟为代表的朝臣们获胜了,他们经过一番的磨难,经历过很多戏剧般的经历,终于走向了成功,为了这一胜利的实现,杨涟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在短短的十几天里他的头发竟然一片白,可见为了这一胜利杨涟付出的巨大代价,不过,这白头也值得,起码成功了,他们是胜利者。朱由校当了皇帝而且不在受到李选侍的操纵,杨涟等人也会因为他们的功劳得到相应的的报答。果然,在几天后,朱由校开始给他们封官进爵,杨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七品小官一下子就成了兵科都给事中,在一年后,又任太常少卿,同年,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后任左副都御史,成了从二品的部级官员,最关键的是他成了熹宗的心腹大臣,在朝里有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应该是一个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了。当然,得到好处的不光是他,很多人都升了官,得到封赏,获得了好处,这些人中以东林党人居多。这下子好了,该做皇帝的做了皇帝,想做官的升了官,各有所获,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接下来应该讨论光宗皇帝的问题了,光宗皇帝一生命运多舛,苦大仇深,他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深火热受苦受难当中,好不容易熬到自己的做了皇帝,又过度放纵了自己的情欲,经过一番折腾,竟然丢了小命,他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又娶了一个母夜叉一样的老婆,婚后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当中,总是被老婆欺负,他几乎没有什么事迹可以叙述,讲到他都是说明末三大悬案、郑贵妃、李选侍等,因为他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没有取得任何的业绩就死了,人家没东西可讲,要等有了结果才能算你的成绩啊。关于光宗皇帝的封号问题大家争论了好久,意见也不一致,本来他有自己的年号,但没来得及用就死了。如果把万历四十八年当做泰昌元年也不行,因为万历皇帝在四十八年的七月还活在这个世上,如果把第二年当做泰昌元年也不行,光宗皇帝在头一年已经死了,这让大臣们十分头疼,像一个无解题找不到答案。但是办法是人想的,总会有办法的,这帮子聪明绝顶的大臣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万历四十八年(1620)一月到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为泰昌元年。明年(1621),为天启元年。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这个办法,儿子朱由校可能稍微吃点亏,不过不要紧,朱由校才十六岁,年龄还小,以后有的时间,没必要为这几个月斤斤计较,毕竟是他老子嘛。

    我们大家都知道杨涟、左光斗都是东林党人的急先锋,骨干力量,这回东林党人当权了,自然要有一番作为,他们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查红丸案。前些日子,大家都忙着新皇帝登基的事没有时间精力管这些事,如今天下事都已经定了下来,大家有的是时间,一定要好查查这件事,光宗皇帝的身体素质还算可以,怎么可能吃了两丸药就命了,非常蹊跷,令人怀疑,无论如何也要查清楚,到底是医疗事故还是政治阴谋,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东林党人的意思不单存是为了追究那两个蒙古医生的责任,他们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件事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双黑手,是不是政治阴谋,比如郑贵妃、李选侍等。但是怀疑归怀疑,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必须撕开一个口子,然后顺藤摸瓜,才好把他们都抓起来。那么首先从哪里开始呢,杨涟同志想到了方从哲,他是红瓦案的见证者,他身为首辅大臣明知道不可,为什么不阻止这种事的发生呢,方从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杨涟又想起方从哲容许李选侍暂时可以不搬出乾清宫的事,害得自己孤军奋战,险些失败,他越想越觉得方从哲的可疑,他们会不会串通一气,谋害光宗皇帝呢?

    那么好吧,我们就从方从哲开始吧,于是在天启元年(1621),礼部尚书孙慎行上疏,攻击方从哲。孙慎行给大家讲了一个推理故事,说方从哲和郑贵妃早有勾结,是他与郑贵妃一起合谋谋害光宗皇帝,皇帝召见李可灼方从哲身为首辅大臣没有阻拦,还给了李可灼一些赏赐,当光宗皇帝出事后,方从哲竟然没有将李可灼抓起来问罪,而只是将李可灼赶回了家,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明方从哲是同犯,罪大恶极,应当予以严肃处理。其实方从哲的处理也没太大的错,当初李可灼献药,是被方方从哲赶回去的,后来赏钱也是皇帝同意给的,所谓红丸到底是什么玩意,是不是因为吃了红丸才导致光宗毙命的也没有一个科学的结论,就稀里糊涂把人干掉也不好。但方从哲犯了三个错误。一是应该坚决阻止李可灼献药,或者最好不在场;二是光宗吃完红丸毙命,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该把李可灼控制,不能再让他回家,等查清有了结论再放他回家也不迟;三是不应该同意李选侍暂时可以不搬出乾清宫让杨涟同志孤军奋战,他等于站错了队,这回人家掌权了,不整他整谁。正是这三件错误,导致方老头被人诬陷,说不清道不白的,比窦娥还冤。方从哲一看这形势,就知道如今形势对他不利,不可能说清楚,东林党人掌权,就别朝廷里混了,没啥意思了,还是回家养老去吧。但是人家东林党人并不肯放过他,人家说:“从哲(方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纵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陛下宜急讨此贼,雪不共之仇!”方从哲想躲都躲不过去了,必须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曾担责任。

    于是,东林党人一哄而上,在孙部长之后又有好几个人一哄而上,大家都要上书控诉方从哲,你说说方从哲还能全身而退吗,不打你个焦头烂额才怪呢?方从哲已经是七十多岁了,知道被咬住了,也知道了万历皇帝为什么会在宫里躲着不出来的真实原因了,没处说理啊。他们这些并不单纯为了一个方从哲,而是身后还有一大片人,方从哲是浙党,他们想从方从哲身上开刀,借着查这件事解决一大片人,从而把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果然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一大批人受牵连,崔文升被发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而方从哲,也永远地离开了朝廷,至于红丸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光宗皇帝究竟是不是死于红丸,不了了之,还是疑案,整场斗争的最大的胜利者是东林党人,他们全面占领朝廷。局势对东林党人越来越有利,最后东林党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叶向高回来了,一回来就担任了首辅大臣,叶向高的到来标志着东林党人进入全盛时期。

    就在朝廷里为了红丸案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又传了过来,辽东重镇——沈阳失陷了,落入努尔哈赤的囊中。中国句话说家和万事兴,兄弟相强外人欺负,就在大明朝廷为了政权大的你死我活的时候,驻守沈阳的熊廷弼也被挤走,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努尔哈赤占领了沈阳,丢失了一个辽东重镇。

    熊廷弼驻守辽东以来,辽东一代换算平静,努尔哈赤在这几年中虽然也打了几个小的战役,但起码沈阳还是固若金汤,牢牢的掌握在明军的手里,这让努尔哈赤非常愤怒,恨得牙根疼,但又没有丝毫没有办法,只好等待机会。但是熊廷弼有个毛病,就是他不媚上,对他的上司,对朝廷的官员不但不送礼,还经常骂的狗血喷头,给人家打嘴仗,让人家无法容忍他,只好让他走人,人家说了,这个世界上就不缺人才,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太阳明天还回从东边升起,你熊廷弼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老子也不用你了,你还是回家抱媳妇去吧。

    接替熊廷弼的,是袁应泰。袁应泰也是一个名人,在明朝的官声很好政绩也很突出,但是他不是打仗的人才,对于打仗不打在行。袁应泰非常亲民,有爱民之心,他看到城外有那么多的饥民,动了他的恻隐之心,他不愿意看到那么多的人忍饥挨饿,即便是蒙古人也是大明的臣民啊,作为大明的官员有给他们一碗饭的责任,不能看着他们饿死,于是他就打开城门放这些人进来,让他们给自己站岗放哨。等这些大部分都进城后,努尔哈赤也来了大肆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没想到先前被招进来的那些蒙古饥民竟然里应外合,配合满洲人攻击大明军队,沈阳一战,贺世贤战死,七万守军全军覆没。沈阳的失陷虽然有很多原因,袁应泰大发善心,放这些蒙古人进来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因,给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提供了方便条件,说不定这些蒙古人还是努尔哈赤派来的呢。你怎么能做这个糊涂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