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孙承宗要退休了(第1/1页)明宫晚钟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时来运转,老赵同志的好运来了,王在晋被孙老师赶跑了,然后,孙老师又四处巡视,有一天终于跑到这个本来该是荒芜一人的地方,见到了这里千顷良田和手持先进武器、训练有素的士兵,孙老师问随从来的军官,这才知道老赵的事迹,孙老师非常高兴,觉得老赵是个人才,甚至还是一个朝廷的大功臣,大英雄,你想啊,比他官大的走,大部队都走了,几十万汉族人都进到了关内,唯有这老赵带着三十八人进驻到这里,还弄成现在的样子,部队竟然发展到了上万人,真是了不得,孙老师激动万分,当下对老赵表扬了一番,并把自己做的车子送给了老赵,自己却骑马回去了,这一次巡视,孙老师记住了老赵这个人,准备以后适当的时候要重用他。

    得到孙老师的表扬后,老赵同志也非常激动,信心满满的,决心要大干一番,因为孙老师代表朝廷,是当时辽东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表扬非同小可,老赵同志没理由不激动,但是没想到他的麻烦又来了,这就是名人的麻烦,人怕出名猪怕壮,正在他要努力大干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兵部派人来调查一件事,还差一点被处以死刑。原来当初赵率教在辽阳时是一个副总兵,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他本来应该带领他的部队大干一场,为国捐躯,然而他却跑了,当了逃兵,这会他有名了,朝廷知道他的下落,哪里肯饶了他,于是朝廷里有一帮子人一心要追究他逃跑的责任,根据大明的军法老赵同志必死无疑。就在老赵同志命悬一线的时候,孙老师知道了这件事立刻就去了兵部,孙老师告诉兵部尚书这个人不能杀,他是个人才,将来对国家还有大用。兵部尚书当然不敢得罪皇帝的老师,内阁大学士,索性就给了一个顺水人情把老赵同志放了,官复原职。这以后,老赵同志果然不负孙老师的期望,竭心尽力的为大明朝做事,在以后的一次大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大明立下一个大功。

    转眼之间,孙老师来到山海关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当初孙老师当到山海关,大明的势力范围就只有山海关和八里庄,孙老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明地图有了很大的转变,他收复了宁远,还有了宁远附近几百里的地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孙老师自然成了大明朝的一大功臣,天神一样的人物。到了天启五年,孙老师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准备收复关外的另一个大城市—锦州,在孙老师看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对大明的安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尽快收复,然而晚年的努尔哈赤满足已经取得胜利,不思进取,对大明的这些举动满不在乎,努尔哈赤认为这个锦州是一个小地方,军事价值不高,又不富裕,每年给后金国做不了多大的贡献,还要派出大量的军队驻守耗费钱粮,实在不划算,就抱着一个态度,谁愿要就要吧,我们不稀罕,想要拿走就是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孙老师顺利的得到了锦州。从孙老师得到锦州的那一天开始,努尔哈赤的命运就有了根本的转变,孙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他的一大杰作,组织成一大道防线,在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组织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他修建了很多的军事工事,极为坚固,极大的保障了大明朝的安全。而正是这道防线让努尔哈赤吃尽了苦头,努尔哈赤临死也没攻下这道防线,结果还是搭上一条老命,也成全了孙老师的一世英名,让孙老师成为大明朝的一大功臣,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那么,锦州这地方究竟有多重要呢,锦州自古以来就是辽东的一大重镇,扼守从东北到关内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更为重要的是锦州这座城市一面靠海,这对于一个马上民族,没有一点海洋军事力量的满洲人是致命的,也是一场厄运。如果发生战争,即使锦州被围的水泄不通,努尔哈赤也没法困死城里的人,因为锦州有一面濒临大海,锦州背后的内地可以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把武器装备粮草弹药送进来,关键锦州是通往山海关,进入关内的必经之路,你根本就绕不过去,要想入关,就必须攻克宁远,要攻克宁远,必须攻克锦州,要攻克锦州,那是痴人说梦。这就是孙老师这几年来的一个伟大政绩,他建立了这条防线,在沿途修建了无数个据点,收复了几百里的土地,培养了许多国家栋梁,训练了无数的精兵强将,祖大寿、吴襄、满桂、赵率教、毛文龙以及袁崇焕,这些对努尔哈赤来说是无名小辈,但是就是这样一些人,让努尔哈赤彻底失败并且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努尔哈赤也给了孙老师机会,两个人一直和平相处,努尔哈赤几年内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大的战役,满汉之间暂时处于休战状态,才给了大明发展的机会。努尔哈赤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一个坑,最后把自己摔的半死,然后才惊异的发现,现在的世道变了,明朝军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很有点战斗力,努尔哈赤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过,努尔哈赤还是很有本事,不愧为一大伟人,在对付了熊廷弼之后,努尔哈赤暂时休息了,不再和明朝大规模的作战了,尽管小的战斗不断,但努尔哈赤开始养兵蓄锐,把重心用在了国内的建设上,他知道朝廷派了孙老师,他也不急着和孙老师对决,他要看看孙老师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他看到孙老师确实不简单,不那么好对付,也就不着急了,反正自己这一辈子也不错了,空手套白狼,打下这么大一片江山,这辈子甚至几辈子都够吃的了。随便孙老师折腾吧,所以在几年内没有发起大的进攻,孙老师才能够平心静气的实现自己的设想。努尔哈赤也是人才济济,他的旗下有这一大群优秀人才,个个都是猛人,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也是将来成就清朝大业的两个人,皇太极、多尔衮,还有一个代善是一个打仗的战神。在这时候,多尔衮还年轻,没有正式进入战神的行列,而代善就已经赫赫有名了,他是满洲国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为大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现在努尔哈赤想打仗了,努尔哈赤首先选择了锦州,努尔哈赤想通过这一仗来探探孙老师的虚实,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代善也没想到这一仗却以满洲国失败而告终,代善为此还背了一个黑锅。在这个时候大明朝的武器装备已经很先进了,他们的红衣大炮非常厉害,孙老师不仅把城墙修的高高的,还修了很多的军事工事,最关键的是城墙上摆满了大炮,孙老师还给他的士兵配备了大量的三眼火铳。代善看到这个情况不禁吸了一口冷气,预感到了情况不大妙,代善是个常胜将军,在他的作战史上还没有临阵脱逃的记录,在他的印象里大明士兵都是外强中干,经不起几次攻击就会投降,所以,他命令士兵加起云梯,冲车往城里冲。

    这时候锦州的守将是赵率教。这个人现在不一样了,不是过去那个状态了,见到满洲兵就想逃跑,这一回他凭借这锦州城上的坚固城防和先进武器,决心和满洲人决一死战,以血洗自己以前的污点,他平心静气的指挥战斗,见到满洲兵进攻就命令放炮,还有那个三眼火统也不停的放着,打的满洲兵根本就无法靠近城墙,满洲士兵伤亡掺重,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代善这才命令士兵停止攻击。但是代善还不想走,在不远处安营扎寨,代善想等几天看看情况再说,但是孙老师并不让代善休息,就在代善还没把营房搭好就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有一支明军出现在代善的侧翼,在一阵慌乱之后,代善终于平静下来,他马上转变作战方案,开始集中精力攻打这股侧翼的明军。可是代善又错了,城里的明军也出动了,代善背腹受敌。再后来,代善又接到一个消息,宁远、中前所等地的明军也已经出动,正朝这边来,到了这会儿,代善反而来信心了,平原作战是满洲兵的特长,代善有信心战胜敌人,但是代善打了阵子,发现敌人越来越多,眼看自己就要被明军包围,代善已经力不从心了,他马上冷静的分析了一下,仰天长叹一声,说了一声:“退兵吧。”满洲士兵全线撤退了。但是到这会儿为时已晚了,代善的部队被明军团团包围,明军也不客气一顿猛打,代善的部队伤亡掺重,好歹代善的部队都是骑兵,左突右冲,好不容易突破一个口子跑了出来又遇到二贝勒阿敏这才算逃了一条命。回到了满洲国内。这场战斗大明军队大胜,满洲兵伤亡近千人,努尔哈赤为自己当年丢弃这片土地,当初犯下的错误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这一次失败令努尔哈赤大惊失色,虽然他以前就听说过孙老师如何如何,没想到这个教书先生竟然如此的厉害,真是个人物了不得不认真对待,努尔哈赤就让人把孙老师到任以来的所作所为给他详细的讲了一遍,努尔哈赤通过分析发现孙老师是那种做事很低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他上任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他在不吭不哈之间就做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收复了近千里地的土地,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也为朝廷积蓄了一批人才,这人是最可怕的,他每走一步都是精心策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绝对不会让敌人找到破绽,非常难对付,这时的努尔哈赤有点感叹了,既生瑜何生亮,叹息了很久,努尔哈赤只好忍住脾气,窝在家里暂时不动等待时机的到来。一直到天启五年(1625)十月的那一天努尔哈赤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孙老师离开了山海关,离开了朝廷,孙承宗自己提出了退休的申请并且得到了批准,孙老师问心无愧完全对的起他的学生天启皇帝了,短短的几年将辽东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孙老师也不想走,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这个时候他所依赖的组织东林党被毁灭了,朝廷里没了自己的人做后盾,孙老师只好离开了。孙老师的离开对于大明朝将是一场灭顶之灾,而对努尔哈赤无疑是上天的又一次青睐,努尔哈赤看到了期望,他决心在自己不多的岁月里努力奋斗争取给儿女们打下更大的一片天地,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