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救世丞相(第1/1页)明宫晚钟
太子看着场上的群臣,还是没人吭声,一脸的疑惑,迟疑的说:
“两位说得似乎都很在理,各位大臣也都不肯说话,我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办了。要不就由首辅大人领头,冯公公一起去万寿山办这件事吧!”
太子觉得这样做很好,公正、合理,既能把正事办了,又照顾了两位大人的意思,应该是一个万全之策。特别是高拱不在身边他感到浑身轻松,求之不得。
但太子这样决定,却让高拱却坐不住了,心里像开了锅,一阵紧张,脸上冒出细细的汗水。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偷鸡不成反噬了一把米,象就要被打倒一样,有点站不住了。如果出去帮隆庆寻找吉祥之地,远离全国政治中心,丧失了主动权,就会极大地动摇他的首辅地位,说不定会有人会乘机而入。然而,太子虽然还不是皇帝,也是金口玉言,当着众大臣说出去的话是万万不能改变的。此时,高拱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本来白净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他好不后悔呀!失策啊!一切都完了,以前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他的身体感觉有些发抖打摆子一样,两腿发软马上就要坐在地上。
这场闹剧戏剧性的变化,大臣们感到十分好玩。不由得一阵窃笑,又不敢笑出声来。他们的太极拳打得实在太精彩了,难分伯仲,没有胜负,结局又都很尴尬,似乎冯保略占一点先机。
清人评价张巨正最大的特点是“救时”,此刻就显露出来。他不失时机的站了出来,说:
“太子,微臣张巨正有事情秉奏!”
太子本想这件事情就此处理完早早回宫,谁知又杀出一个程咬金,张大人又出班奏事了。朝会开了很长时间,他已疲劳万分,但又没有什么办法,总不能不让大臣们奏事吧。只好说:
“张大人,我已站了一个都时辰,腿都快要站不住了!” 听完太子的话,张居正微微一笑对着冯保说:
“公公,太子的龙体是国家的根本,他的年龄尚幼可别累着,请搬个小凳子来,以后再有朝会就让太子坐着听大臣们议事即可!”。
闻言,冯保赶快让小太监搬了一把椅子过来,放在龙椅旁让太子坐好。
张居正开始从容发言:
“两位大人都争着要去为先皇寻找宝地,可见他们对朝廷的一片忠心,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的楷模,应该学习和效仿。在下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应该向他们二位学习,为朝廷尽一点缅薄之力,这才是做大臣的本分。他们均是国之柱石,庙堂之栋梁,责任重大,不可离开朝廷半步。高大人乃首辅顾命大臣,每天有多少国家大事在等着他去处理;冯公公更是不能离开皇宫半步,他是司礼监大太监,皇宫的事情千头万绪都要他来掌管,再说太子也是公公带大的,须臾离不开他的照顾。太子是国家之本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国家的第一要事。我看两人都不要争了,还是把这件事情让与在下吧,让微臣和诸位王公率领礼部、户部、工部的官员一起去万寿山办理此事吧。这样既不会耽误朝廷的大事,又能照顾好太子的日常生活,还能将先帝的事办好,一举三得,岂不更好?肯请太子批准!”
此言一出,群臣齐声叫好,好像看到了一场令人激动的好戏,人声鼎沸,一片喧哗。
高拱更是高兴,将要淹死的人遇见一根大木头,来得太及时了。他感激地望着张居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一颗揪着的心放下来,他又起死复生了。
冯保却不高兴了。他已经让猎物进了圈套,行将就范,又给张居正放跑,非常地恼火,脸色阴沉,怒发冲冠。众大臣的叫好声让他吃惊,一时分不清是怎么一回儿事,不知道是高拱的势力又增大了?还是在赞叹张巨正的演出来得及时,或是一时兴起,随口起哄呢?让他更不明白的是这位张大人在想什么?联合整倒高拱是他们的既定方针,在这个时候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会是两面三刀吧?!
太子更是坠入了在云里雾里,毕竟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与这些饱读诗书,聪明绝伦的大臣们一起议事儿,有好多地方弄不懂,脑子也转不过来,无论如何也跟不上他们的节拍。大臣们究竟要干什么,眼精里充满了疑惑,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虽然已经坐下来了,但皇家的规矩太多不能随便乱动,坐着还是不大舒服,身体也感觉很累,他下定决心不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他幼小的心太累了,盼望着沉长的会议早点结束,再也才不想猜这些哑谜呢。
太子环顾四周,看到大臣们没人发言都在等他表态,只好接过话茬说:
“各位大臣为先皇的事情想了不少的办法。今天议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不能再无休止的拖下去了。二位确实有重任在身,朝廷一刻也离不开他们就留在家里处理国事吧。既然张大人不辞辛苦,自报奋勇,就只有烦劳张先生辛苦一趟去为先皇寻找灵穴吧!各位王爷、各部大员、司礼监的曹太监等人一块去,明天可以从国库中提取银两供寻址之需。各位大臣一定要鼎力相助把父皇的事情办好!”
各位大臣没有什么意见,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值班小太监喊了一声“散朝!”
在大臣们的山呼声中,冯保便牵着小太子的小手离开了养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