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寿山上(第1/1页)明宫晚钟
天寿山坐落在延庆县境内,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是明十三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片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现在是旅游的一个不错的去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势蜿蜒,虎踞龙盘。
隆庆皇帝在一次巡游时,偶然路过发现这里环境不错就对身边人说,将来在万年之后可停棺与此,长眠在山水之间。以青山翠柏为邻,花香鸟语为伴,是一个祥瑞的归宿。
张居正一行到此后,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白天,张居正领着礼部、户部、工部的官员、司礼监太监和许多占士、巫师、风水先生约四百多人,在山上,山下,湖边,上上下下,东跑西颠,四处忙活。
占士、巫师、风水先生、道士们在山谷中四处勘探,观看龙脉的走向,测山谷的凶吉,寻找吉穴。
这里地处偏远,与世隔绝,少有京城的消息。张巨正也挂念着京城里的事.冯高争斗已不只是他两人的事,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兴衰存亡,也将决定着张居正的命运。在稍有空闲或躺在床上,他不由自主地想着,心里念叨也不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忧心忡忡。
张居正此刻正站在山巅之上,俯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秀美风光。山下,苍松翠帕,层峦迭嶂,起伏不定,犹如一层层起伏的波浪;绿树丛中,楼台庙宇依山势而建,金碧辉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难怪明朝的历代皇帝都选择在这里长眠,他们要在死后回归与大自然的怀抱,融入大自然之中继续他们的美好生活。
他虽然合理地躲避了这场政治斗争,远离斗争的漩涡,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躲到在深山里,远离着朝廷的政治中枢,如聋子瞎子,对京城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他急切地想知道朝廷里发生的一切事情。
这几日,他每天领着几百人在山里转来转去,虽然很辛苦,但实际工作都是那些巫师、道士们去做,只是在他们有争议时才定夺定夺并没什么大事。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的心思早飞到京城里去了。
天寿山确实是个好地方,群山耸拔,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玉带、军都(二山)连环怀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势雄气固,是燕山山脉的精华所在。古本《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又曰:“深浅得风,风水自成。”
道士们为隆庆择选了好几处陵址,张巨正都没有看好,认为风水不佳。它关系到大明的千秋大业,世代相承,万万不能马虎。一处在石门沟,坐北朝南,方向不宜,且堂局狭窄;其它几处要么位次参差,要么砂水倾倒。还有两处,风水师看来都说是上佳的风水宝地,一处是形龙山,风水师的评价是主峰高耸,诸山拱抱,河水绕脚,众水来贺,形如出水莲花,案似龙楼风阁,明堂开亮,辅弼森严,堪称至尊至贵之地;另一处是小峪山,十分符合风水宝地格局,山脉主势尊严,水星行龙,金星站穴,左右四辅,拱顾周旋,明堂端正,砂水有情。
他比较同意司礼监的意见,定在西南翠屏山下,一个叫九龙池的地方,“峭壁清流,茂林幽馆”。在群山环抱之中,背靠天寿山的主峰,东西四括,将整个陵区围成一座天然的大庭院。正门开在南端蟒山,就是现在的蟒山森林公园;虎峪山就是现在的虎峪自然风景区,嵯峨于两侧恰似一龙一虎在守卫着大门,符合风水上的左青龙、右白虎的地势理念。
张巨正并不急于表态,还没到定夺的时候,他想等争斗有了名目再定也不迟。这些话不便明说,就任由这帮人在山里乱转悠。
这时,太监领着一个人上来。由于离得太远,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那几个人正费力地向山上爬。等来人走近一看,认识此人,是冯保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名叫张诚。意外相逢,激动万分,毕竟京城里来人了,肯定会带来一点朝廷的消息。不过,他心里也在打鼓,有点忐忑,是不是朝廷里发生什么大事?
张居正想着快走两步,由于是下坡走的有点快,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太监们快跑两步把他扶起来,检查一下,歪脚了。张巨正忍着痛坐下来,着急的问张诚为何而来。
张诚恭恭敬敬的回答说:
“我是奉太子之命来看望大家的,各位辛苦了?这里风大,我们还是到房间里说吧!”
说完,就和众人一起搀着张居正慢慢回到临时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