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皇帝封赏(第1/1页)明宫晚钟

    朝廷的冷落使刘显有点着慌,怀疑起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来。他原想让礼部的人去找找,挽回一点儿面子,给张居正一点小小的难堪。没想到竟没人搭理,把他凉到了这里。

    在这里呆着总不是个办法,他有点疑惑,开始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

    第七天的早上,闲着没事。刘显一边喝着茶,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听着管家的汇报,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掌握信息的一种快捷方式。

    内容非常广泛,朝野新闻,民间轶事,无所不涉及。

    “老爷,这两天外边可有人议论咱们呢!”管家小心翼翼点说。

    “哦!有什么议论?”刘显漫不经心地说。

    “都在议论太原驿站的事, 说大人纵容手下,居功自傲,对朝廷的改革不满。”

    刘显一激灵,冤枉!事情严重了。本来想出口气拉来回一点面子。谁知来京已经七天,把他凉在一边,像他根本没有来过,可见朝廷对他的态度,此处无声胜有声啊!刘显是奉旨进京,迟迟不去觐见皇帝,躲在酒店里玩风花雪月,言官们要是知道这件事,麻烦就更大了,会立刻就成为焦点人物。刘显现在除了生气就是无奈,像一个泄气的皮球,感到的只是心痛。

    “我们还是到礼部报道去吧?”刘显无奈地作出决定。他留恋这个温柔之乡,特别是见了酒店的女掌柜后更是不想走。总是忘不掉这个女人,国色天香的倩影老在眼前晃当。

    小皇帝隆重的接见了他。文武百官全部到场,场面宏大。宝殿的里外都站满了人。朝廷还是给了他一些面子。

    万历已不是过去的毛孩子。个头长高了不少,有点象穆宗皇帝。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眉宇间透着帝王的威严。一米七三四的个子,肤色白晰,但不是病态的白,只是稍显瘦弱一些,脸上写着“生人勿近”,也算得上唇红齿白了。他虽然才只有十五岁,但沉稳的神情,唯我独尊的气势让人只能仰望,一双眼睛好似一泓深潭,看得深了就会掉下去。这就是他们的皇帝啊!大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一国之君的气势,果然不凡。

    三叩九拜,山呼万岁之后,刘显小心地站在队列里等候小皇帝的问话。

    “刘大元帅路上辛苦了?路上没有遇到别的麻烦吧?”万历亲切地问。

    刘显忙回答:“谢皇上关心,托皇上的福,奴才路上还算顺利!”

    万历又问:“刘爱卿!沿途看到庄稼长势如何?老百姓的日子还象以前那样贫苦吗?”

    刘显回答说:“微臣路上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势还算喜人。只是连年的征战,人民疲惫,一时半会儿还缓不过劲来。不过,我想以后老百姓的生活会好起来的。”

    “刘大元帅不愧是国家栋梁,处处关心百姓的疾苦,国家有幸,黎民有福啊!你平定异族动乱,功在国家,利在千秋,是国家的大功臣!朕要奖励你。大伴拟旨,朕封你为大明朝的护国公,食万户。希望你以后忠心报效国家,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啊!”

    皇帝的封赏,在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如此高的封赏,让他喜出望外,激动不已。这个封赏,一般人一生一世都无法得到,但他得到了。心里十分激动,忙跪倒在地上,千恩万谢,满口称颂。

    “不过!你先别高兴,对你的过错朕也要处罚的!”万历话锋一转,说道:“护国公,你在太原不好好管教手下,纵容他们打死驿令,也应受到相应的处罚。朕对你罚俸一年,那个手下要交刑部问罪,你有意见吗?”

    刘显还能说什么,恩威并施,赏功罚过。再说皇帝金口玉言,话语一出就不可能改变,只得连忙谢恩。

    小皇帝知道他有点不高兴,就接着说:“先祖办驿站,原是为解决来往官员的舟车、生活之苦,解决路途的生活之需。如今,官员不管公私都到驿站要这要那,贪得无厌,一个官员一天的费用顶上农民一季的收成。如此的浪费那还了得?各位爱卿,张大人整顿学政、改革驿递是为了节约,清丈土地是为国增收,全是为了国家着想,没有半点私心。大家要理解、支持才对,他也不容易呀?为了国事都累成什么样子?作大臣的不能因一己之私,忘掉万民之苦,要时刻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啊!”

    小皇帝的一席话,句句在理,不能不说万历长大了,成熟了。对刘显来说,张居正是他的恩人,也什么可说的,只是认为皇帝小题大做。想起路上的冷遇,在迎宾大酒店虽然高兴了几天,阿宝不让他掏钱,他不想欠下人情,忍痛花了三千两银子(这还是一折哪),真让人心痛哇。不过,他毕竟是个忠臣,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始终在心。他知道自己做的确实不对,皇帝既然说了,刘显就不再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