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援朝(第1/2页)明宫晚钟

    度日如年,形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的朝鲜李氏王朝,接二连三的派出使臣向大明王朝求救,先后达十几批之多,他们赶到北京向万历皇帝递交了国书,费尽口舌,向万历皇帝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朝鲜中国一衣带水,世代友好的道理,历来都是中国的保护国,每年都要向大明皇帝进献金银财宝,被日本占领就会断绝大明的财路,以后朝鲜李氏王朝想孝敬也不能了云云。为了保证使团获得成功,大明王朝能够出兵,朝鲜李氏王朝使者带着大量的奇珍异宝,游说朝中的内阁大臣与六部的尚书,侍郎,御使,宦官,在京城迅速掀起一个出兵朝鲜的强大舆论,一时间,朝内官员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出兵朝鲜。

    万历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也开始考虑是否出兵。正是由于万历皇帝的坚持,大明朝才出兵朝鲜支援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

    当时,朝廷里也分成两大派,意见纷争,众说不一。这就是人,就是社会,只要这个地方有人,有事情发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分歧。朝鲜李氏王朝也没必要埋怨中国人无情无义,也不是他们的礼物不够分量,还是看开点,心胸大一点,大明朝不是也出兵了吗。

    有人会问,万历皇帝不是多少年没上朝理政吗,自己家的事情还不想管,会去管邻居家的事情吗。他也是血性男儿,有正义感,使命感,知道民族的尊严。不上朝是在给大臣们赌气,大臣们个个都是人精,都是人才,在明朝,皇帝只是一个牌位,摆设,不会起太大的作用,有没有皇帝事情照样办,比皇帝亲自办还要好。大臣们也不会篡位夺权,尽可以放心在皇宫里当自己的皇帝,享尽人间的富贵,风流快活。日本军队侵略朝鲜就是对大明王朝极大的蔑视,国家尊严受到挑战。是对大明皇帝最大的不尊重,断了他的财路,尤其对他这样的贪财之人,挖心割肺一般。日本人入侵朝鲜直接威胁到了大明王朝天朝上国的地位,当然不能容忍。日本人的野心也很大,主要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大明帝国,是大明朝的万里江山,这在给李氏王朝国王的劝降信里就明确说明了。丰臣秀吉要求朝鲜李氏王朝配合他们的行动,让出道路,帮助他们一起去打明朝,给了朝鲜李氏王朝许多的好处。但李氏王朝并不配合,对丰臣秀吉的劝降置之不理,坚决不肯帮助日本人打中国人。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万历皇帝身上。万历皇帝也不负李氏王朝的希望,毅然决定出兵,帮助自家兄弟打日本人。  

    这一次,万历皇帝走出了皇宫,登上他的龙案召集众臣一起商讨出兵朝鲜,大明王朝决定出兵朝鲜,支援朝鲜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向世界宣告中日朝鲜战争正式开始了。

    当时,大明朝的军队战斗力也不是十分强大,大明朝重文不重武,明朝中后期有些时期,军队竟然长时间发不出粮饷,以致部队军纪涣散,装备破破烂烂,基本上没有战斗力。但由于明朝的南北两线平静的时候不多,北边女真族,蒙古族一遇到草原遇到灾害的时候,就会到长城一线骚扰。南方福建江浙一线也常有日本浪人,骚扰严重的干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这也锻炼出几只能打仗的军队,他们都是大明王朝的精锐,是一支有生力量。第一支就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麾下的辽东铁骑;第二支就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训练的戚家军;第三支就是当年与戚继光老将军并肩作战抗击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俞大猷俞老将军麾下的俞家军。然而,万历皇帝根本就没有打算派,他哪里能看得起那些小日本啊,根本就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杀鸡焉能用牛刀”随便派上一支军队就药到病除完全可以了。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七月,万历皇帝任命辽东游击史儒为元帅,副总兵祖承训为副元帅,率领5千铁骑,进入朝鲜国土抗击日本侵略军。日本军队在朝鲜已达到十几万人,都是经过战国时期战火洗礼的武士,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如此轻敌不可避免地将会给明朝军队带来灭顶之灾,失败已成定局。

    史儒将军也很轻敌,狂傲自大,眼里根本就没有敌人,认为铁骑一到,一定会像秋风扫落叶,所向披靡。他亲自率领2000骑兵,在朝鲜广阔的土地上浩浩荡荡地行进,入无人之地,威风的很。他不知道危险正一步步的逼近,日本侵略军一双双眼睛正目不转睛窥视着他们,就等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包饺子,煮混沌,把他们统统消灭。

    老天爷似乎也要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明军一教训,格外的帮敌人的忙,刚才还是天气晴朗,晴空万里,忽然间,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行进的道路立刻就变得泥淋不堪,如进入烂泥滩寸步难行。 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众多的日军,万箭齐发,枪声大作,弓箭,子弹,雨点一般向明军袭来,毫无防备的明军,立刻到下一大片,惨叫阵阵,血流成河。

    史儒也后悔自己轻敌,急得直跺脚,但他不愧是一代名将,知道敌强我弱,失败已成定局,气节还在,勇猛的士气还在,亲自率领数百名将士,狼一般的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斗,十分惨烈,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威武不屈,气壮山河。    ?

    副元帅祖承训率领他的3000军队没有同行,幸运的保留下一部分有生力量。祖承训的部队就在平壤附近看到大部分日军都去伏击史儒了,平壤空虚,也许会反败为胜,取得奇功,翻上一盘,祖承训就率领3000骑兵偷袭了平壤。

    平壤的守敌还不到1000人,但日军经历战争的多次洗礼,战斗力很强,崇尚武士道精神,忠于丰臣秀吉,顽强的和明军展开巷战。受平壤城地形的限制,明军的骑兵都习惯于大平原,大草原作战,对巷战一无所知,火炮也不能够发挥应有的威力,明军受到很大的挫折,伤亡无数,日军渐渐占了上风。祖承训只好在数百名亲兵的浴血奋战下,逃出了平壤城。至此,明军在朝鲜的第一次战斗以失败而告终战斗的结果是明军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教训惨痛。

    史儒与祖承训在朝鲜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城,原子弹爆炸,大明王朝在瞬间就炸开了锅,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这一次惨败给大明国的臣民们以强烈刺激,群情激愤,出兵朝鲜的呼声更加高涨,同仇敌忾,像今天的“钓鱼岛是中国”,臣民强烈要求朝廷出兵朝鲜的奏折,雪片一样的飞上皇帝的龙案,朝廷上下都是一个声音,再也没有人反对出兵朝鲜了。一个声音,血债要用血来尝。请求万历皇帝调集大军,给日军沉重的打击,让日本强盗为得罪大明王朝付出惨痛的代价。

    初战失利,对战局影响很大,大明王朝没有做好准备,军队粮草的调运都需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在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派出代表和日军谈判,采用缓兵之计,为大明朝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这时,有一个人主动地站出来,愿意代表大明王朝去朝鲜与日军和谈。谈判迫在眉睫,大臣们都不愿意出使日本,上百年来中国的国力强盛一直以上国自居,大臣们都精通于孔孟之道,对于外语一窍不通,谁也不愿意去干这个苦差事,出力不讨好,他们不肖干这些事情。

    万历任命一个乡野之人为议和使团的最高执政官,全权代表大明王朝赴朝鲜与日军谈判。此人代表明王朝去了朝鲜,谈判了好长时间,连来回路程费了不少的时间,结果也让日本人很高兴,基本上达到了日本人的要求,日本人还花费了大量的金银作为礼物赠送给他,这人也因此发了一大笔财,今生今世都不用在干活了,享福就可以了。但日本人上当了,谈判代表说的话根本就不算数,明王朝也不予承认,他不是明朝的官员。明王朝要的是宝贵的时间。堂堂大明王朝岂能和一个小小岛国谈判,这不是天大的笑话,让日本人白高兴了一场。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明朝调集了一部分军队进入朝鲜同日军作战,日本人才发觉到上中国人的当了。在惊讶之余,马上回过神来投入与大明军队的战斗中。明王朝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很有战斗力,包括辽东精锐骑兵1万人,宣府,大同精挑细选的骑兵8000人,蓟镇,保定提供的骁勇善战的步兵1万人,江浙地区的步兵3000人,包括戚继光的戚家军与俞大猷的俞家军在内,四川地区提供的山地野战部队5000人,总计不足三万人,与在朝鲜的日本军队相比在人数上还是弱势。但这支军队的士气很旺盛,装备也很精良,都是久经战斗的精兵强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明军的实力。都归辽东将军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率领,全权指挥这次朝鲜战争。

    各位不要担心皇帝会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万历同志堪称是好皇帝,绝对不会手伸的无限长,朝廷里的事情他都不想管,还会管远在千里外的事情。李如松只要好好打,向朝廷报喜就行了,爱怎么打就怎么打,朝廷要的是结果。

    李如松也是个了不起的猛人,打过很多的大仗,为明朝屡立奇功,在辽东地区是出了名的猛将,心狠手辣,作战勇猛,在镇压大同的叛乱,一炮而红,受到了万历皇帝的赏识。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一月五日,李如松率领大明王朝召集的数万大军,抵达平壤。平壤城是历史著名的坚固的城池,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城门很多,街巷如织,有牡丹峰环绕,地形险要。给李如松攻城带来问题,城门太多必然会分散兵力,只攻一门守城的日军更便于集中兵力,形势对日军极为有利。这次,日军吸取了明朝将领祖承训率领3000骑兵偷袭平壤的惨痛教训,派出第一军15000人驻守,并配备大量火绳枪,由日本的着名将领小西行长指挥防守。日军开始大量向平壤增兵,意图在平壤和明军展开决战,拼个你死我活。平壤的形势很严峻,李如松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占领平壤,否则就会背腹受敌,对明军严重不利。李如松分析了战场形势,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从容镇定,沉着指挥,充分发挥了他的智慧才能,运筹帷幄。兵者,诡道也!李如松充分的运用了这一军事思想,给日军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如松命令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明军的精锐步兵在前开路,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辽东铁骑随后,攻击平壤城北部要塞牡丹峰,用步兵打先锋,让步兵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地形地貌并不适合骑兵作战,只有步兵才能真正保证战斗的胜利。占领外围以后,李如松又命令杨元为中军统帅,率领所部与右军张世爵的部队一起攻打位于平壤城西部的七星门,但那只是佯攻,真正的主力部队,真正的主攻方向在这里,李如松要在这里为大明朝建立奇功。他在平壤城外围,布置了100多门火炮,向平壤城内的军事设施猛烈轰击,最大限度的摧毁日军的作战工事,打击日军的士气。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一月八日清晨,平壤战役打响,总攻开始。明军万箭齐发,炮声阵阵,愤怒的炮火把平壤城及其上空映红,烧红了平壤上空,震天动地,整个大地抖动起来,世界都陷入隆隆的炮声之中。明军士兵借着炮火的掩护,开始攻城,喊杀声震天,与隆隆的炮声回合在一起,滚滚的春潮,呼啸而来,从四面八方朝平壤城压来。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历来以顽强着称,武士道精神已渗入到他们的血液里,精心准备的日军也是久经战火的考验,没有一丝的惊慌,面对势如潮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