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阶段(第1/1页)明宫晚钟

    这个胜利使明军的士气高涨,明军已对城内的日军形成夹击之势,日军背负受敌,只有招架之势,而无还手之力,很快,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接二连三被明军攻破。战果在不断地扩大,明军节节胜利。

    日军损失惨重,失去了强大的城堡做后盾,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弱势状态,打下去也坚持不了多久的时间。小西行长知道大势已去,再抵抗只是无谓的牺牲,决定放弃平壤城,以后在寻找战机和明军决战。

    撤退也是有战略战术的,不能指挥官说一声撤退就一窝蜂的后撤,只能被敌人所以利用,必须一点一点的撤,留一小部分人拼死抵抗。

    小西行长采用且战且退战术,慢慢后撤,免得失去士气,撤到了城门隅风月楼,不再后撤,命令部队严防死守,坚决不后撤,明军几经攻击,久攻不下,平壤战役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是烦人的。因为战果不详,生死未卜,不知道结果会向哪一方面转移,一件小事就会影响战局,形势急转而下。李如松觉得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就和谋士们商量,召开作战会议,认为小西行长之所以占领风月楼不出来,那里的工事坚固宜守不宜攻,要在那里拖下去,拖住明军等待支援,最后决定引蛇出洞。李如松下令减少巡逻的士兵,给日军造成松懈的假象,让日军以为明军放松了警惕,让小西行长自以为能够逃出城去。果不出李如松的所料,明军的计策取得成功。小西行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领着日军的残余部队,避开了明军的主力,向朝鲜的京城王京退去。

    如松哪能看着小西行长扬长而去,放虎归山,让日军毫发无损地逃到王京。他在大明王朝是数得着的大将,名气大得很,让小西行长逃走,脸往哪里放还在军界混吗?李如松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拟订好了一套周密的伏击计划,命令查大受率领数千骑兵,埋伏在通往王京的道路附近,等待小西行长这条大鱼落网。

    一路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的小西行长率领疲惫的日军逃到王京的附近,进入明军的包围圈。查大受一声令下,明军从四面八方冲杀下来,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的日军,早就没有了还手之力。小西行长带头逃窜,日军被明军砍杀数百人,其余逃回王京。

    平壤战役以明军的胜利告终,这是明军入朝以来第一次巨大的胜利,平壤战役的胜利,使明军在朝鲜有了立足之地,为后来进攻日军提供了后方基地。

    李如松在平壤战役中大获全胜,声名大振,也得到了大明王朝万历皇帝的大加赞扬,下旨表彰,并赏赐他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不过,李如松还是一个好同志,并不贪功,他知道这次胜利来之不易,是众多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不能贪天功为己有。也是深知带兵之道,对下级一定要恩赏兼备,赏赐给他的金银珠宝一点也没留,全部拿出来赏给那些作战英勇的将士,摆了数百桌宴席,犒赏三军,让三军将士不怕流血牺牲,收敛人心。他并不是不爱财,爱财之心人皆有知,也爱财,也知道做个富家翁好,但正处于战争时期,随时随地都会有牺牲,必须培养一批勇士,死士,为他拼命。为了他的人身安全,为了战役取得胜利,必须这样做。

    面对将士们的感激之情,将士们轮番敬酒,李如松放开酒量喝了起来,李如柏和李如梅觉得不能让哥哥喝这么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来劝阻,被严词拒绝:“打了胜仗,大家都高兴,敬我的酒,不喝就是不给部下面子!”

    不过,还好,日军并没有偷袭,此时无战事,风平浪静。日军刚败正需要修整,得此机会,明军才可以尽情吃喝玩乐。过了几天,双方都修整得差不多了,李如松才又挥师,继续追击,明军士气正旺,日军刚刚战败,士气低落,明军便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吹古拉朽一般,迅速收复了旧都,开城等数座城池。明军在朝鲜取得很大的胜利,朝鲜大部分城池都已收回,残存的日军纷纷放弃抵抗收缩兵力向朝鲜的都城王京逃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明军在朝鲜战场全面胜利,日军并不甘心失败,经过一阵子休整,又开始反扑。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二十四日,查大受率领明军先头部队3000骑兵在王京附近与败逃的加藤光泰的部队意外相遇,双方发生激战。王京的日军得到了加藤光泰的求救,日军主帅悍川隆景意识到眼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机,毫不犹豫地调集城中的20000日军,向查大受扑来,并迅速将其包围,准备围歼明军。明军人数远远低于日军比例是3000/20000,随时都有可能被日军消灭。

    面对险恶的处境,久经大战的查大受同志毫不畏惧,冷静地分析敌情,命令明军马上向中央的高地聚拢,把火炮战车、弓箭手全部摆好,向日军开火。在明军的强大炮火下,日军被炸得东倒西歪,溃不成军,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血流成河。

    李如松得到查大受的求援后,立刻亲率1000辽东铁骑狂奔而来,杀入敌阵,沉寂片刻的战场又重新燃起了战火。艺高人胆大,日军有两万多人,他只带领1000人前往令人佩服。由此我想起《亮剑》中刘云龙同志,都是一样的猛人,听说新婚妻子被日军俘获,立刻率领一个团的兵力攻打重兵把守的平安县城,挑起一场规模空前中日大战,调动了整个山西战场的中日双方力量加入战团。李如松也是凭着一股猛劲在日军中横冲直撞,杀的日军人仰马翻,哭爹叫娘。日军认出他就是明军统帅李如松,高喊:“这是明军统领,抓活的。”日军将领知道后大喜,也高喊:“抓住明遒者有赏。”日军将士蜂拥而至,都纷纷向向李如松奔来,要活抓李如松。查大受看见自己的统帅有危险,马上让手下人向元帅靠拢,保护统帅,日军也不是吃闲饭的,哪里肯让明军靠近,也都蜂拥而上阻拦明军,明军将士被杀无数,日军一个将领直扑李如松,要把这个巨大的功劳收入囊中。他们那里知道李如松更是厉害,大刀翻飞,身边立刻到下一片,旋风一般。李如松也不慌张从容沉着,横冲直撞,顽强杀敌,寻找战机。副将李有升突破日军的防线挥马奔来,抵上了日军武士的大刀,把日军武士砍到在马下。无奈,日军人数众多,一拥而上,李有升被乱刀砍死,壮烈牺牲。

    李如梅看见自己的哥哥有生命危险,距离太远,救援已经来不及了,慌忙之中搭箭向金甲武士射去,金甲武士跌下马去。这时救援的明军已到了李如松的周围,李如松才转危为安,查大受登明军将领松了一口气。

    战斗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敌众我寡,处于劣势,死伤惨重,就在山穷水尽,明军正处于就要被全歼的时候,援军到了。明朝将领杨元率领1000骑兵,由于是骑兵,他们全面铺开,场面很大,烟尘滚滚,杀声震天。日军错误地认为明军主力大部队已经赶到,也不恋战,指挥官一声令下慢慢退入王京。

    李如松也长出了一口气,战斗双方都伤亡很大,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伤两千多人,日军也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此战就是中日朝鲜战争中的一个最经典战役——碧蹄馆战役。而这次战役谁输谁赢,到现在也无定论,没有胜利者,战争是没有胜利者的,胜利方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正所谓杀敌一万,自伤八千”,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

    碧蹄馆战役,让明军认识到,不能再轻敌了,日本国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地,他的军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并不是不堪一击,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不服输的勇气,让这支军队非常得不好打。明军要想打败日军,把日本人从朝鲜土地上赶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经过一番苦战。碧蹄馆战役,也让趾高气扬的日军的气焰有所收缩,明军不是想象中的不堪一击,也是虎狼之师,战斗力很强。日军将领开始考虑以后的作战计划,如何才能战胜明军,凭目前在朝鲜的这些人不足以战胜明军就紧急向国内求援,派更多的部队到朝鲜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明军。

    丰臣秀吉接到朝鲜日军的求援,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战斗态势,决定收缩兵力,让仍住在朝鲜各地的日军向王京集结,等待本土的援军。日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王京集结了数倍于明军的队伍,仍然不放心,唯恐守不住王京,李如松实在不好对付,是个心腹大患,说不定来一个出其不意的举动,陷王京与沦陷。就派出间谍四处打探明军的消息,防止明军偷袭。

    敌我双方处于相持状态,日军不敢出城,龟缩在城中,明军只围不打,也不敢轻举妄动,拿着棍子打狼两害怕。一日,日军将领突发奇想,急于想打破目前的战局,四处散布,日军将领加藤清正将率领日军第二军10000多人,去偷袭平壤的消息。

    消息很快就传到明军军营中,李如松获知不知真假,焦急万分,他也没有分析敌人的阴谋,认为在平壤明军付出惨重代价,不能轻易丢失,不顾将领们的一再劝阻,执意妄行,竟率领大军救援平壤。日军的计策成功,李如松上当了。日军马上调集部队,偷袭朝鲜军队防守的幸州,幸州很快沦陷。李如松闻知上当后悔不已,决定以牙还牙要报复日军,顺势偷袭日军存放军粮的重镇龙山大仓,最大限度挽回自己的面子。

    李如松也采用了日军的一贯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去偷袭龙山大仓,烧掉他们的军粮,以彻底瓦解他们的士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在战争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如果能取得成功将对瓦解日军的士气起到很大的作用。李如松也得到老天爷的帮助,在守仓库的日军根本就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明军迅速摸近仓库,用火箭向仓库发射,万箭齐发,瞬间,龙山粮仓就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朝鲜储存几十年的粮食化为灰烬偷袭战大获全胜。

    明军烧掉龙山粮仓,日军的士气土崩瓦解,然而,朝鲜战场的形式并不太乐观,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发动进攻的能力,又都使出惯用的手法,以谈判来争取时间,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