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拜将再战(第1/1页)战魂之舞
前行不远.只见迎面是一个圆形的土台.四下里旌旗招展.上千士兵衣甲鲜明罗列四周.张四柱、刘全等人都在台下站的笔直.数位常将军各领其队.分班排列.一边上还有方镇海也同样挺立.
卫长风吃了一惊.不知道要做什么.急忙下马.却见白起已经下马.大步前行.直走到第三队将领之前站定.居然是代替卫长风站在了第三队常将军的位置上.
“这是”卫长风的脑袋里一时反应不过來.
方镇海一躬身:“定远将军卫长风登台拜将.”
卫长风的脑袋轰了一声.
原來他被任命为定远将军了.
看來此前任命为常将军时.朱令以军务紧急为借口.硬生生的将这个拜将之礼给压下去了.这一回卫长风率军大破濊貊人和肃慎人联军.挽危局于既倒.又独自冒险.救了方镇海.功劳之大无以复加.而且朱令现在急需方镇海支援.所以不但同意了对卫长风的定远将军任命.也同意了登坛拜将.
“请定远将军卫长风登台拜将.”台上有人高声发令.
卫长风抬头看去.方镇海不知何时已经上了台.神情肃穆.正等待着卫长风.
卫长风大步走上台去.方镇海沒有问卫长风身体如何.他看得出卫长风的脚步矫健.他的身体向一边一侧:“先拜圣旨.”
卫长风见台上供着香案.案上是圣旨.心知皇帝不能亲至.所以将圣旨代替.卫长风向圣旨行礼已毕.方镇海站在一边.手捧文书.高声宣布:“查常将军卫长风.能征惯战.屡建奇功.力战强敌而大胜.平定东胡多借其力.功勋卓著.特任命卫长风为定远将军.”
台下鼓声大起.号角连天.士卒们纵声欢呼.惊天动地.
一片鼓乐声中.方镇海将定远将军印交给卫长风.大声说道:“恭喜卫将军.”
卫长风环顾四周.只见四野春意正浓.近处是矫健的士卒.远处.绿叶满山.他长长吸了一口气.
他.力战东胡.屡克强敌.今天.他终于成为了定远将军.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一个职务.更是一种责任.他要指挥着他的部下继续血战.直到尽诛胡虏.收复河山.
鼓乐已毕.方镇海将兵部的文书交给卫长风.由卫长风宣读其他人员的任命.
这一回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于卫长风已成为定远将军.其他人也各有提升.白起提升为常将军.统领第三队.张四柱提升为牙将.连郑六都由虚职参将转成了正职.只是他专门负责连弩队的事务.
升赏已毕.方镇海随即招集众将.研究出兵攻击匈奴的事宜.
朱令的部队为主力.统军二十万.已经自朔州出发.计划先攻下乌兰察布.然后进击大漠.而方镇海这一队为右路侧应部队.新增兵后.兵力已经恢复到十万.自现在的东胡王城双城出发.横过松原.直达锡林郭勒.然后与主力分进合击.直击大漠.
卫长风听着这个计划.心中暗暗叹气.
又是这样.朱侍郎的计划总是那么恢弘霸气.但实际执行起來.可是千难万难.
如果是全面击败匈奴.就应当将主力西移.至少在呼和浩特一带.或者是银川一带出击.才能直击匈奴的心脏地带.而且匈奴战线广阔.两支部队根本无法全面覆盖匈奴的活动区.至少在西线还要再有一支部队才行.
但现在看朱令的办法.主力的位置偏东.出击点到预计攻击位距离不过四百里.而做为策应的右路军.反而要前行达一千六百里去攻击锡林郭勒.最后两军合击.就算全面成功.也不过控制了匈奴活动区的十分之一而已.
很明显.这个计划是一个求功计划.不是什么卫国计划.
以二十万人攻击四百里.当然安全.右路军千里转战.其路程一大半在匈奴活动区内.承担的不是什么策应任务.反而是主攻任务.匈奴的主力肯定会被右路军吸引过來全力攻击.结果是:朱将军以万全之态安然收复一个地区.行不过四百里.可以凯歌高奏.而右路军嘛.如果胜.则是朱将军领导有方.如果败.则是助战不力.
由此看來.朱将军争功的本事还真是更上了一层楼.以前是在战后才争功.现在还沒开战呢.就已经设计好如何争功减过了.
他看了一眼众将.眼见众将的脸色一个个也不好看.
这样明显的设计.谁看不出來.当大家都是傻子啊.
方镇海讲解已毕.看了卫长风一眼.问道:“卫将军有何补充.”现在卫长风已经是定远将军.是方镇海的副手.方镇海自然要先征求卫长风的意见.
卫长风淡然一笑.说道:“末将只是以为.朱侍郎好象将主力和策应部队给写反了.”
他的意思是说.其实现在他们才是主力.而那个主力.倒是起的策应作用.
卫长风这一句话引发了众将的心声.
“我等深入敌境.行军千里.他们二十万人行军四百里只攻一城.这样的布置怎么能合理.”
“这样干.不是明摆着累死咱们.他來抢功吗”
“末将对这个计划有意见.”
一时间帐内七嘴八舌.人人都表示反对.
方镇海倒是很淡然.他只说了一句:“朱将军十日前已经起兵.”
众将都安静了下來.
人家都起兵了.这计划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还说什么.显然.朱令这是怕方镇海反对.所以摆了方镇海一道.先起兵.再送计划.你方镇海要敢不同意.那叫敌前抗令.杀无赦.
“方将军.”一边上张四柱忍不住了.虽然他是牙将.但他的性子直來直去.也不管这么多常将军在场.直接了当的说道.“这口气.你就忍得下去.”
方镇海的脸色变的严肃起來.
他扫视了一眼众将.慢慢的说道:“忍得下也得忍.忍不下也得忍.此战关系国家存亡.三十万将士的生死.无数百姓的安危.大汉不是朱侍郎的大汉.是我大汉皇帝与子民的大汉.咱们为国为皇为百姓而战.不是为朱侍郎而战.就算天大的气.本帅也必须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