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天造地设,此情伊始(第1/1页)盛宠之嫡妃攻略

    当七姑娘踏踏实实站在冀州的土地上,不觉已到了暮秋时节。

    城门外,一早得了信儿的姜家大爷姜楠,带了正房夫人早早等候在此。

    多年未见的兄妹二人,甫一重逢,彼此都透着些激动。将对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这才拉了身边人见礼。

    “世子安好。”姜楠带着妻子,稍微有些拘谨,恭敬向他行礼。不曾想,多年前便崭露头角,面容俊朗的少年人,如今已是这般威严肃穆,卓尔不群。

    “内兄与嫂夫人不必见外。”

    一句“内兄”,唤得姜家人个个儿喜不自胜。真要说起来,七姑娘这门亲事,还是姜家高攀了。世子肯如此礼待姜家,隐隐还透出些亲近的意味,只叫来人觉得面上有光。

    七姑娘侧目瞧他,只见这人彬彬有礼,好看的侧脸上,映着正午暖暖的光晕,神色比在燕京时和煦不少。

    几人在城门口寒暄几句,便登上马车,径直往郡守府行去。

    七姑娘钻进马车,抿着笑,抱了他臂膀。“大人您到了泰隆,似乎好说话不少。”

    言下之意,他今日和气,非比寻常。她怎么不记得他曾唤过姜昱“内兄”?

    那人别开脸,将她偷偷戳他胳膊的小手,牵了包裹在手心。唇角微微弯起,由得她得了便宜还卖乖。

    照理说,姜昱与她更亲近些。区别只在于,他待她如何,姜昱从始至终,一清二楚。他的心意,姜昱不会生疑。

    不似姜家,远在泰隆。他待她好坏,细节处,总要做到叫她家里人安心。

    回了姜宅,七姑娘丝毫也不意外的发现,太太最稀罕的当属陶妈妈怀里,裹得粽子似的诜哥儿。

    其次是他,最后才轮到她这亲闺女。

    唯独几分欣慰,好歹太太先瞄了她几眼,这才十分慈祥,问候起她身旁那人,这一路辛不辛苦,船上吃食可还用得惯。

    “好了,你也是……先放他二人回屋梳洗,收拾一番,待会儿过来一道用饭,你再关怀不迟。”

    姜大人在一旁含笑看着,阻了太太高兴之余,不由自主,问长问短。

    “那便劳太太替我照看下诜哥儿,我与夫君带着人去去就回。”见太太一双眼睛似黏在襁褓中的小儿身上,舍不得移开。姜大人虽则谨守礼数,眼角却频频向太太怀中正抱着轻轻摇晃的诜哥儿看去。

    七姑娘体贴的,顺手推舟,将诜哥儿留下,带着陶妈妈与春英几个,领他去了她昔日住的桃花坞。

    这时候再看这方小小的院落,带着点儿小地方的淳朴气息,远远比不得西山居的宽敞华丽。

    记忆里门前大水缸里养的金鱼,墙角爬满藤蔓的篱笆,檐下的灯笼……一下子都鲜活起来,仿佛一切都宛若昨日,熟悉到,她好似从没有离开过。

    春英见姑娘恍惚立在门外,自个儿眼睛也跟着湿润了。

    那时候可真好,桃花坞里有姑娘,有陶妈妈,有绿芙,还有总是来寻七姑娘一块儿读书玩耍的姜二爷。

    她们几个小丫头,早上浣洗完衣裳,晾在园子里,得空便在天井里踢毽子。姑娘一般不掺和,只躲在树荫底下,看着她们,端了果子吃,悠闲荡秋千。

    那时候日子总是无忧无虑,虽没有在国公府里****山珍百味,可叫春英选,她还是宁肯一辈子在这里陪着姑娘。

    这也是那人头一回,到她住的院落。四下环顾一圈,无需她请,他已踱步跨进门槛,游览般,赏看两眼。末了,立在她门前台阶下的水缸前,一手撑着缸沿,一边微微俯身,看缸里正惬意游水的锦鲤。

    她缀在他身后,离得几步远,神情怔怔的。

    多年前,她怕他还来不及。怎么也不会想到,经年之后,竟是眼前人陪她回家归省,更堂而皇之,立在她尚未出阁前的院子里,闲来赏景。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奇妙如斯。

    “瞧着不错。你若喜欢,回去也令人寻几尾,搁你院子里养着。”

    他回头看她,一身潇朗。再熟悉不过的五官,与平和安宁的口吻,唠叨着日常琐事,满满都是过日子的味道,瞬时将她从回忆里拉出来:

    时光交错,眼前身形昂扬的男子,剪影般,与彼时初见,从轿子里出来,撑着油纸伞,穿过雨幕来到她跟前的少年郎,重叠到一块儿。

    就好像这么些年,如这院子里每一株花花草草,他定格在她脑海深处,一直都在。她只是不经意一眨眼,他已从样貌略显青涩的少年郎君,长成如今这般伟岸成熟的男子。一如既往不多话,只抬眼宁静看她。只需她近前几步,他便触手可及。

    于是她心随意动,走上前,由他伸手,将她带至身旁,脆生生应一句“好”。

    午时用过饭,诜哥儿依旧留在太太房里。她携他回来,许是刚回来那股欢喜劲儿还没过去,兴奋得睡不着。

    他便随了她,与她一道,躺在廊下摆放的躺椅中,听她靠在他肩头,用软软柔柔的腔调,讲幼时旧事。

    “东南角的花架子是二哥哥带人搭的,之前每到秋时,也会栽几盆菊花。”她指给他看,指尖一转,又指向老树底下挂着的秋千,“那也是二哥哥搭的,那会儿我可是央了他许久。”

    说罢她起身,款款过去,撩起裙摆,转身坐下。脚尖在地上一点,十分老练的,慢悠悠荡起来。

    他微微垂着眼帘,支肘侧躺面向她,目光一直追着她。看她言笑晏晏,鹅黄的衣角,飘飘洒洒,袅袅动人。

    她两手抓着麻绳,两腿儿并拢,一屈一伸。时而看他,时而仰头看天。

    “大人您可知晓,当初我便是在这架秋千上,苦苦琢磨:倘若有幸得见高高在上的赵国公府世子,该如何说话,如何行礼。如何小心翼翼,不惹了您生气。如何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头,离您越远越好。”

    斑驳的光影照在她如莲花般撒开的裙摆上。她说起往事,眼里笑意融融,仿佛整个人都鲜亮起来,臻静而美好,只看得他微微虚起了双眼。

    顷刻,他坐起身,调笑看她,隐有深意。

    “我便这般面目可憎?面还没见上,便叫你一心只想着逃脱开去?”

    她银铃般的笑声,呵呵传进他耳朵,小腿儿晃得更欢实了。

    “大人您自个儿的名声,您自个儿还能不清楚?妾身那是胆怯,怕了您。这才事事屈从,没得逃开,终究着了您的道。”

    她一脸神采飞扬,笑得肆意而真实,实在少见。他眸色深了些,竟有些想碰触她嘴角实实在在的笑颜。

    这般想着,他起身,来到她身畔。伸手握住绳索,刚好握在她小手上方。肌肤相贴。

    不会儿便将秋千稳稳停下,侧跨出一步,半边身子挡在她面前。

    男人高大的身影,自她头顶笼罩而下。两臂张开,将她困在方寸之间。

    “怯懦得好。”他弯腰,也不管这是在外头,含了她笑语。缱绻触碰,温情夸讲。

    一句“怯懦得好”,未尽之言,他与她都懂:

    唯她打从一开始,便怯懦屈从,而他一意孤行,不肯松手。如此方不会错过,不至抱憾,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