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回 二张到手 太史慈自荐先锋(第1/1页)鬼马乱三国

    周瑜接过手帕.先擦鼻涕.再抹眼泪.最后又把手帕当毛巾一样在脸上狠狠抹了个全方位的

    张寒一口鲜血含在口中:小乔.你真会喜悦这样的犀利哥么.我了个擦.果然男神的一些小动作.是无法让别人接受的啊.

    “此人是谁.”周瑜奇怪的指向张寒问道.

    孙策一乐:“张寒张冰凉呐.现在已经与我一起共讨天下之事了啊.”

    周瑜皱眉望着张寒:“你就是张寒.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了.”

    张寒显然感受到了周瑜的那股强烈的【护食】情绪.靠.老子又不是你家孙策的基友.你紧张个毛了.老子取向完全正常好不好.靠.

    张寒不想惹事.只是给周瑜鞠了一躬表示礼数后.就朝一边走开了.为的就是别再生口舌.这周瑜毕竟名气太大了.张寒只见一眼.就算连二维码都还沒扫.但也知道这周瑜绝对智力995+.这种狠角色.还是交给未來的孔明对付吧.

    周瑜见【情敌X】已走.于是上前一步.正色说道:“今得见伯符.正好可以施展我的本领.愿为你施犬马之力.咳咳.当然.如果您还需别的力~我都有呢反正共图大事就对了.”

    周瑜既然來了.当然就是來找份差事的.孙策心里明白的很.只是对方现在又挑明了來意.孙策当然得给面子.再者.那周瑜身后还有三千甲士与旧日(和谐)菊花.所以孙策装出一副大喜样子回道:“吾得公瑾.就等于大事成了一半了呀.”

    周瑜凑近孙策轻声说道:“欲成大事.身边沒几个得力的小弟怎么行.你看看身后那些老东西.都是你老爹那个时代的产物了.现在还能当F4么.你想想.程普年轻的时候多帅啊.现在呢.靠.”

    孙策斜眼问道:“那依你的意思是.”

    周瑜回着:“当然得留.那体现了你念旧的这股高尚节操.但是.说起平定天下.还得给你介绍几个牛逼人物.不说这些牛逼人物会有什么特殊技能吧.好歹身上有个光环也是好的哇.”

    孙策大喜:“我就是担忧整个行政班子年龄老化.打不敢打.跑又跑不动的.你有什么人才推荐不.”

    “知道江东有二张不.”周瑜神秘说着.

    孙策笑了笑:“何为二张.”

    周瑜:“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这俩人.简直堪称现代的苏克和贝塔.一个能上.一个能下.简直就是绝代双娇啊.不如代谢金银、女人、外加你的诚意前去聘用.”

    新人一來就给了主子这样一个建议.遵从人才至上的原则.孙策立刻令人带着各种脑白金、立白洗衣粉之类的礼前去招纳.

    不过当然了.这二张是很牛逼的存在.既然是牛逼的.怎么可能会让几个小弟就请來呢.

    二张的心声:我们不要这些物质.我们要的是你孙家的灵魂.

    于是.孙策亲自前往.二人终于答应出山.

    至此.孙策在人力资源方面又得到了长足进步.军事方面.有周瑜、张寒领衔.下辖程普等老F4成员.文治方面.有了张昭、张纮二位兄弟.又加之朱治、吕范、顾雍等人帮忙.孙策觉得自己的上层架构已经非常稳固.接下來.便是一直想着的一件事灭掉江东最大诸侯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算是个汉室宗亲.为何加个“也”字.与刘备一样.有一个高大尚的姓氏罢了.

    刘繇年轻的时候就卖的一手好菊.而且他又是当时的太尉刘宠(瞧这名字.一听就有前途.留宠哇.)之侄.所以呢.刘繇凭借自己官二代的身份顺利当上了扬州刺史.一直屯兵于寿春.

    可是好景不长.虽然自己是官二代.手上又有兵权.可是很快这大汉天下已经开始崩盘.谁还会关心你是不是官二代.枪秆子里才能出政权.很快.因为被刘表截断了粮道的袁术带着大部队來到了扬州.两虎相争.肥者胜.袁术手上可是有近十万的军队.刘繇又怎么吃得消.

    沒过多久.为了防止自己的实力受到影响.刘繇自己带着旗下几万人过了长江.來到江东曲啊.这一蹲就蹲了好几年.现在的刘繇手下.百姓富足.军队强大.装备精良.他本就有鸿鹄之志.正准备吞并整个江东.可这袖子还沒撩起來.却听说一个叫孙策的**竟然先动手了.于是急聚众将商议应对之策.

    部将张英上前一步.直接喊道:“孙策小儿有什么好怕的.估计奶都还沒断吧.他老爹走的早.估计是个极度缺乏父爱的娃子.所以才这么暴力.手才这么点人马.竟然敢在我们江东打地盘.这样好了.主公.我愿领一队军马屯于牛渚.纵他孙策有百万之兵.也靠近不了半步.”

    所以.不作死就不会死.张英沒领教过孙策的武艺与胆识.只看对方年龄.就判断对方是个智障儿童.这样的心态肯定是要吃亏的.

    但是.张英刚说完.帐下又有一人高叫道:“张将军勇气可嘉.我愿为前部先锋.一定打得那孙策满地找牙.”

    众人只觉得这声音有些陌生.似乎平日里听得少了.转而一视.正是东莱黄县人太史慈.

    太史慈自徐州离了刘备之后.一路南下.寻找牛逼的领导.可无奈南方人擅长经商.对于打仗似乎都跟白痴一样.好不容易有几个势力吧.都是沒有前途的主儿.可自刘繇南下后.就不一样了.这逼治理百姓很有一套.对于军队管理也有独到见解.太史慈怎么看刘繇都觉得他比刘备等人的能力高出不少.于是留下效命.

    不过.即使你是个猛将.即使你万夫莫敌.如果沒仗打.沒上过战场.也不会有人知道你真正有多厉害的.而太史慈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状态.自从换了东家之后.一直沒有打过一次仗.而那些个剿灭战贼的体力活.他又不愿意去参加.所以在刘繇帐下.大家对他影象不深.而且都觉得他只是个相貌不错.混口饭吃的小屁孩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