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强音(下)(第2/2页)辛亥大英雄
这一点,当天核爆的准确当量是3点3万吨,爆炸点半径八百米内的沙粒全部变成绿色晶体,一公里内用600毫米战列舰装甲钢建造的实验墙,在高温高热下出现融化痕迹,两公里内的坦克被冲击波卷翻燃烧,三公里的水泥建筑全部倒塌,五公里内普通民居基本摧毁。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也不知谁先带头叫喊起来,然后参与项目的所有人都振臂欢呼喜极而泣。沙堤后面的士兵更是纷纷连爬带拽冲上坝顶,望着蘑菇云仰天长啸,又拥右抱。
那一刻,整整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中华民族站在了世界之巅!连杨秋都兴奋地握了下拳头。静静地看着蘑菇云,看着余波带动掩体前方的沙棘不断晃动,许久后才轻轻地叹口气。
大家都没注意,唯独秉文耳尖,轻轻地问道:“总统,你?”
“晚了点。”
“晚了?”
“是晚了。”旁边,岳鹏也跟着轻轻叹了声。
杨秋看他一眼,什么都没说,笑着要了支烟,看着烟雾和蘑菇云一起慢慢变淡。两人的哑谜让秉文二丈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么多人里,唯有岳鹏知道他感慨什么。其实早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前,两人就秘密问过冷杰,何时才能核爆并拥有核弹。在开罗宣言前,又再次的确认,答案全都是有进展却不知具体时间。
很多事是无法预测的,尤其是技术这东西。从人才培养、到材料、原理、设计、实验、定型等等,每一步都可能出错导致重头来过。不仅困扰着刚刚刚起步的中国,也影响到国家的决策。就像明知喷气机能统治天空,他也不得不继续研究耗资耗时却用不了多久的活塞发动机。最后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在拥有精细图纸的情况下,依然到战前才因为获得英国的材料技术,稍稍领先,最近因为战争慢慢扩大优势,所以去赌技术何时突破的概率太小,因为家底就这么多。毕竟中国不是美国,没有能力集合起全世界的核物理专家,集合大半个欧美世界的资源人才和力量。
如果早两年知道今日能成功,恐怕国家战略就是另一个局面了。那么总统会怎么选呢?岳鹏看向静静站在玻璃观察窗前的杨秋,暗暗地想着。直到冷杰和俞大维等人走来,才收回目光,迅速摆出喜悦的表情。“总统。”冷杰的神情有些局促,似乎很难以抉择:“我们能不能提两个要求?”
“呵呵,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说吧。”
冷杰看看俞大维,又看看后面袁家骝等人期待的目光,吸口气,说道:“总统,我们希望不要催得那么急,能让我们多试验几次。”好不容易说完,他又怕杨秋误会,连忙加了句:“当然,您可以放心,最多一年我们肯定能拿出武器型号。”
岳鹏和顾维钧等人有些纳闷。这算什么请求?楚南和秉文等军官虽然很希望将核弹立刻投入战场,但多等一两年也无所谓。只有杨秋暗暗猜到了他们的心思,想了想后,点头道:“行,不过你得给我个保证,别把材料全部炸完了。还有,43年初,起码给我们的岳元帅几枚成品,他要镇宅子用。”指着岳鹏。他故意板起脸。
“呵呵。”众人全被逗乐了,唯有冷杰和研究员们,却比刚才试验成功还激动。
别人不懂他们的心思,杨秋却很明白。即使用目前的币值算。刚才那次核试验也已经烧掉至少一亿民元!这还没算隐形的开支,所以美国曼哈顿计划最后能烧掉高达20亿美元也不足为奇了。当然,这也和美国赶时间有关。不过即使中国采用减慢速度,扎稳根基。拉长研制时间分摊经费等等办法,实际上也已经花去十多亿民元。
所以核爆试验,其实就是烧钱。
但这个钱又不得不烧!
在军人眼中。核爆实验就意味着王牌和巨大杀伤,但在这些科技工作者眼中,每一次实验,都代表国家在核物理、量子学、电磁等学科上前进一大步!这点杨秋很清楚,平行世界的共和国就因为国家贫穷,所以无法进行大量核爆试验,而欧美苏因为大量实验,积累了无数重要的一手数据,最终才在军用核反应堆、高能物理和民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在完成数十、上百次试验后就立刻摆出嘴脸要禁止大气层核试验,为的就是打压后来者,不让共和国有机会利用实验完成民用结合和军用深入。最终,因为计算机模拟技术上的差距,导致无法再进行大气层实验的共和国在很多领域慢慢落后。
冷杰他们其实就是想趁着战争时期,军费开支无限量供应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进行核爆试验积攒数据和经验,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大步迈进!只不过他们担心军方太急,生怕一次试验后就立即将为数不多的材料全部制成核弹投入战争。然后他们要多等几年甚至更久才有机会继续下一次核爆实验,这样必然会大大减缓核物理技术的进步速度。
还好杨秋现在不急,和推动国家整体核物理进步相比,几万吨的小东西,无非是多搞几次千机轰炸而已。说不定多试验几次,战争结束后就能突破军用安全核反应堆,提早实现核动力化呢。而且他真正的野心,是获得核大国象征的氢弹。要知道,三万吨当量放在对辐射不了解,每次战役要消耗数十万吨弹药的目前环境中,未必能吓到多少人,反而还会让竞争对手有时间调动国家力量去攻克核技术。
当然,他不是迂腐仁慈的人,所以才提出要制造出几枚备用后,剩余的材料才能继续试验。众人哪知道他这么多心思,冷杰等人还以为他不惜国力也要优先科学技术呢,所以愈发的敬佩。
“第二个呢?”杨秋继续问道。
“我们想见见于敏大师。”
“于敏?”这个名字让大家满头雾水,岳鹏更是挠头,他跟着杨秋三十多年,也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吴健雄见到大家这幅表情,还以为杨秋不答应,连忙上前补充道:“总统,我们研究了于大师提出的构型方案,真的非常非常成功!所以我们希望请他担任女娲项目总设计师,带领我们。您不知道,根据我们初步的实验,只要能多进行几次核爆试验,最多三年,就能保证进行百万吨级的氢弹实验!”
也难怪连吴健雄想见于敏,要知道,核弹不稀奇,真正绝密的是构型!平行世界中,那么多国家寻求核弹,耗费无数,为何都无法成为真正地核大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都核爆几次了,为何无法突破氢弹?就因为这个构型!目前已知能够控制核聚变并可以武器化的,只有美国的t-u构型和于敏构型两种,后者再小型化上甚至还要超出。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全世界见过这两种构型全部图纸的人不会超过五十,而且他们这辈子就算逛个马路,都会被严密监控。
虽然是玩笑,但也能看出氢弹构型是超级机密!
如果不是资料机有构型图纸,除非天上掉下个于敏,否则只有老天爷知道氢弹上中国是不是能继续保持对世界的领先。于敏当然交不出,杨秋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最后想想后只好继续撒谎:“于大师是我见过最伟大的核物理科学家,但他已经离开我们了。”
“离开?”
“那怎么办?光有设计构型不行,总得论证一下,只有他最熟悉这种结构。”
“要不我们就按照这个构型来模拟,大不了试验后重头再来过。”
听说于敏“过世”众人都有些急了,杨秋见状只好板起脸:“诸位,这片沙漠不适合百万吨级的实验,所以你们不需要实验,只要严格按照于敏大师的资料和图纸先制造出来,后续试验国家会给你们找地方的。”
“可是。”
“相信我,我不会用国家来开玩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