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两全之策(第1/1页)抗日之浩然正气
很快.一份关于南山独立军驻南昌第五师、第六师.于1939年4月14日下午五时许.全歼日军第九师团的明码电文从南昌传出.附近的国军、日军、“那边”所有电台都收到了这份电文.消息迅速蔓延.举国上下再次哗然.只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上午才传出日军第九师团歼灭了南山独立军.到了下午就变成了南山独立军歼灭了日军第九师团.换谁都会持怀疑的态度.但众多人还是开始相信蒋浩然至少还沒有死.不管这份电文内容的真伪如何.这个时候的这份电文.绝对和他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明码电文之后.薛岳、委员长、331基地都收到了蒋浩然的单独电文.经过电文交流.所有的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薛岳顿时就觉得羞愧难当.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庄莹莹这个女流之辈.早在中午时候.薛岳的部队就在撤退的路上遇到了庄莹莹的骑兵.怒斥了国军将士一番之后.不顾官兵的劝阻.纵马扬鞭直扑南昌.随后赶上來的两个团的人马.竟然也不惜与他们兵戎相见.毅然决然地杀向南昌.他们甚至不是抱着救人去的.而是为了怒火中烧的复仇.他们都血性如此.真是让他这个战区司令情何以堪.所以.一旦确认了蒋浩然还将南昌死死地控制在手里.薛岳一面命令蒋浩然固守待援.一面赶紧请示委员长.要求杀回去.对敌人的两个师团形成包围、里应外合.
早在蒋浩然发出明码电文的时候.戴笠就被委员长紧急召來.一方面确定电文的真实性.一方面商量救援计划.
收到薛岳的请示电文之后.委员长也是神情激动.立即就命令参谋起草电文.准备同意薛岳的计划.
就在这时.戴笠却站出來说道:“委座.这人肯定要救.但这方式是不是还请委员长三思.”
“怎么.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委员长一脸狐疑地望着戴笠.
戴笠望着屋里的参谋不语.委员长知道他是有什么机密要说.随即命令所有的人都出去.
看到沒有别人了.戴笠才从皮包里拿出一大叠文件和照片递给委员长.委员长飞快地看着一份份文件和一张张照片.脸色越來越來看.到后來竟然是怒不可赦.将手里的东西全部砸在戴笠的脸上.咆哮道:“我知道你跟蒋浩然的宿怨.但你应该一切以党国的利益为重.如果再用这卑鄙下流的手段.对付党国的忠诚良将.我绝不轻饶.你给我滚出去.”
戴笠顿时就吓蒙了.沒有想到委员长居然宠爱蒋浩然到了这个程度.但话既然已经说开了.他就打定决心要让委员长相信这个事情.否则自己这个陷害忠良的帽子还真戴稳了.遂一咬牙.又对委员长说道:“委座.我戴笠可以向天发誓.所有的这些材料.绝对不是我凭空捏造.我不但有物证.还有人证.这个林珑.代号‘绿箭’.‘那边’的特级特工.一手易容术独步天下.这个王山虎.鄱阳湖独立大队队长.这个于学敏.鄱阳湖独立大队政委.这个是周志文.原鄱阳湖独立大队政委.现在已经转入地下工作.潜入到了重庆”
戴笠一张张地捡起地上的相片和文件.不厌其烦地跟委员长说着.从蒋浩然在南山上和王山虎交结.歼灭了敌人几个大队所缴获的武器.全部留给了鄱阳湖独立大队.在马回岭怎样通过王山虎的帮助逃出.又在王山虎的根据地住了七天.随后丢下部队随于学敏到九江救林珑.以及在武汉机场还看到林珑和王山虎下飞机.再到袭击武汉时.蒋浩然和林珑、庄铁山通力合作.促成了袭击武汉的成功.随后又将对庄铁山的怀疑.蒋浩然的特务团全部是庄铁山的部下.以及蒋浩然炸白公馆无视委员长的威严一番添油加醋.
戴笠说着不断地观看委员长的脸色.看委员长的脸色越來越难看了.知道自己这番话已经让他有些相信了.干脆抖出已经成功策反了周志文.如果委员长还有怀疑.可以命令他前來对质.
蒋浩然在刚回武汉的时候.曾经给委员长出过一道谜语.谜面是“如果小鬼子投降.”打一历史人物.当初蒋浩然给出的答案是蒋干.随后又用同一个谜面.再打一历史人物的名字.委员长沒有猜出來.蒋浩然也沒有说答案.但委员长曾今多次在众多场合说过这个事情.一方面显摆.一方面也是对蒋浩然急才多智的一个肯定.沒有人去深究什么.可到了戴笠这里.却成了蒋浩然政治倾向的铁证.
戴笠根据蒋浩然的谜面.猜出了沒有人答出的谜底.一个是“毛遂”其意思不言而喻.这是对某人的肯定.另一个就更露骨.中国的神话人物共工(共功).于是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蒋浩然从头至尾都是有“那边”倾向的人.甚至“蒋干”这个答案都有可能指的是他蒋浩然.
委员长被戴笠这番话直说得浑身发抖.脸都黑了.他素來疑心就重.尤其是在政治倾向这个问題上.眼里绝对是容不得半点沙子.一听说蒋浩然身上居然还有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什么亲情.什么猛将.他已经统统看不见了.他只知道.绝对不能容许蒋浩然这样的人进入到“那边”.否则.就算打败了日本人.自己的地位还真就可能会败在他手里.加上在要俞济石接管蒋浩然部队的时候.也暴露了331基地除了蒋浩然.水都泼不进的架势.也让委员长感到难以驾驭他的势力.
思考良久.委员长才失落地对戴笠说道:“你有什么两全之策.”
委员长这样一说.戴笠顿时明白他已经相信这个事实了.心里虽然乐开了花.但脸上却是一付无比痛惜的样子:“唉.在抗日战场上.他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惜他自绝于党国.愧对于党国的栽培、委员长的信任.这人绝对不能留.但我们也不可不救.不然堵不住悠悠众口.至于怎么救.我觉得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