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六章:土匪要行动(第2/2页)烽火丽影
潘大狗笑了:“这个就不敢当了,九霸大哥对我不薄,我不敢妄言背主的。咱要是有奶便是娘的话,那今后再有更好的条件不是也要背叛你赵大当家的不是,您说那?”
“呵呵,真是好样的,我大哥有福气啊。”
赵大棒子只好暂时放弃了收买潘大狗的念头,毕竟这也太露骨了点儿,而他当务之急是要马上布置下去,号令山寨做好进犯马家河镇,并且一定得是包围住,否则是无法抓捕到那些女学生的。
这时候的马家河镇还是一片祥和的气氛,这个地方有个谚语说是:三皇五帝都不爱派人来马家河,地势偏来交通差,后来明朝燕王朱棣金陵篡权,然后班师回朝,回那当时叫北京的地方,因为献帝朱允炆当时没找到,这就有复辟的可能了,为避这个晦气,他决定不走回头路由三王岭回北京,结果就走到了这处叫骂架河的地方。朱棣心虚啊,又避讳这个骂自己篡权的骂字,便将此处改名为马家河。还派了姓马的人在这里镇守,防止名字再变过来,久而久之,这里的马家人就繁衍生息了起来,虽说这里交通不便,但山里的物产却是南太行山这一带最富饶的。因此马家的人也就不愿意再搬出大山了,以后外姓人也逐渐落户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子。
据说现任的镇长马永厚就是明朝朱棣的第十九代孙,此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还和善待人。
马永厚没读过大学但却熟知天文地理,他算是马家河的大户人家了,家里开着私塾,店铺,经营这米店和山货行。因为从小就读私塾,马永厚很是知书达理,就在他的家业做大的时候他也不会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所以深得
当地百姓的追捧,在前任镇长离任之后,大家一起向同崖县政府保举他做了现在的镇长。鬼子来同崖了以后,伪县政府向这里下令归顺日本人,结果被马家河人严词拒绝了,马永厚还致信伪县政府,说他们是狗,无权对人说话。
后来的县府派了警察局的三十多个警察来,想以武力迫使马家河的人就范,结果是不但没能达到结局,还在九里凹中了马家河人的埋伏,缴获了他们手里二十多支枪,靠着这批枪械,马永厚决定成立马家河保安队,守卫马家河镇的安宁。后来三王岭的土匪赵文垂也垂涎上了这处地理位置不好但却是风水宝地的地方,他试图控制镇子,将来好将他的山寨大本营安置在这里,但没想到马家河人根本不买他的帐,还打垮了他手下两次的偷袭和一次强攻,让他是损兵折将,落荒而逃了。
而这次,一场大的水与火的考验又要再一次的降临在马家河镇人的头上了。
当时陈金老伯带着箫帆,汪盛排长和那些女学生历尽艰辛来到镇子上的时候,镇子马永厚就知道随后这里的危险也将跟着来了。
但是马永厚和镇上的百姓们还是以热情的态度接纳下了这些学生娃娃,还有八路军的这个排的战士。
当时,马永厚就对带队的箫帆和汪排长说:“箫姑娘,汪排长,我和你们军区的吕司令是老朋友了,我知道你们八路打起日本鬼子来那是不含糊的,老夫最佩服的就是你们这样有种的中国人了。所以你们尽管放心的在我这小镇上修养便是,现在你们要去的燕北必须经过三王岭,那是赵大棒子土匪盘踞的地方,据我的探子说现在哪里山上山下的来了许多鬼子兵和伪军,还有其他地方过来回合的土匪。我瞧那八成就是冲着你们来的,不过这不要紧,他放下了金钩网,我来个不上当,让他们慢慢的在三王岭设套等着就是了,你们只要不往他那套里钻,我看他们能搬石头砸天去啊。”
箫帆对此很是感动,她说:“马镇长,这真是给您这马家河的百姓们添乱了。我们暂时在您这宝地安顿一段时间,等外面的封锁松懈了我们就离开,但是现在敌我的实力对比实在悬殊太大了,万一我们给你和镇上的百姓们引来了大批的敌人的话,恐怕这个镇子就要毁于战火了,这是我们心里最不安的地方了。”
马永厚摘下老花镜用软布巾擦着,苦笑着说:“姑娘,说这些话就见外了不是。如今咱中国到处都是那小鬼子点起的战火,我等黎民百姓那里还有安宁可言啊,就算你们不来,等小鬼子在华北站稳了脚跟后能容我这块布属于他们占领的小小地
盘吗?我想那肯定是不会的,他们迟早都是要来的。所以,你们不要想的太多,既然来到了这里,那就是我们马家河人的朋友,尽管安心休整好了。我们马家河再穷也不会缺你们这六十多号人吃的喝的,你们先住下来,我把镇小学的房子腾出来给你们作为营房,被褥我已经让管账的和陈金去百姓家暂借了,至于粮食我负责给你们提供,等你们安顿齐了,还请姑娘和汪排长来这里议事,咱们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必须好好商量一下对付可能到来的兵匪之灾啊。
箫帆、汪盛和学生代表郭晓萌对马永厚和马家河人的宽厚的胸襟表示了敬意,并且很快安顿好了全部人员的住宿和伙食,马家河的百姓听说来了打鬼子的八路队伍,都提着鸡蛋白面和山里的核桃红枣的赶来探望,镇上的王屠户还特意宰了一头猪,硬给八路军和学生们送到了小学校来。
群众的热情和欢迎让箫帆等人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安心,她拿出了五十块大洋一定要马永厚收下。
“马老先生,这钱你们一定要收下,我们八路军是有纪律的队伍,绝对不能白拿了群众的东西,否则我们回到部队是要受严厉处分的。”
马永厚再三推脱不掉,只好先收了下来。
他说:“姑娘啊,你们的纪律我懂,当年吕司令的司令部就设在我家里的,他们住了一个多星期就走了,结果我在褥子底下发现了吕司令的参谋给留下的一封感谢信和二百块大洋,说是部队在这里吃百姓粮食应付的钱款,让我和全镇的乡亲们都感动的很那。八路是大鬼子的队伍,整天是在出生入死的和鬼子拼命,我们再拿你们的钱,这心里也是不好受啊。你的钱我先收下了,等你们走的时候再说吧。”
因为要忙于研究应敌之策,所以马永厚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再推让了,他请来了自己的保安队长马保国及镇子上的几个头面人物,和箫帆等八路军的人开起了应敌研讨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