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八章:被忽视的隐患(第2/2页)烽火丽影

一拨,不能忽视了镇后通天崖的防守力量,要防备赵大棒子声东击西从镇后偷袭啊。”

    马永厚说:“你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再问问清楚。”

    经过仔细询问,探子们都一致说没看到通往镇后的路上有土匪或者二鬼子的踪迹。到了晚上,镇后放出去的探子也回来了,说是没发现可疑的情况。

    马永厚说:“呵呵,赵大棒子手上的兵力有限,他想借助二鬼子的机枪和小炮集中力量打我马家河的歼灭战那。”

    他对汪盛和箫帆介绍到:“马家河镇前的九里凹相对的平坦,路也宽些,加上山势也不高,人手少很难守得住,必须要把主要的火力和人员派在这里。而镇后的通天崖就不一样了,那里是两半高高的山崖下夹着一条一线天的小路,只需要十多个人用步枪就可以将妄图从这里攻进寨子的人当活靶子打了,进攻的人再多也没用。当年赵大棒子也派了人想从镇后偷袭通天崖,结果上来一个躺下一个,结果一下就放弃了。并且从镇前绕到镇后要多走多半天的山路,只要被发现了那就等于是白忙乎了。而赵大棒子也知道我们在通天崖也有防守的,因此老夫想他不会白白的在哪里耗费兵力的。但是箫同志和汪同志说的也对,有备无患嘛,所以我想是不是这样,由你们八路军派出几个人带着我们十几人去守住通天崖要道。其余的人趁着夜色隐蔽到九里凹下的蛇盘谷,等赵大棒子和二鬼子猛冲九里凹的时候,从侧翼狠狠的打他个措手不及那?”

    汪盛和箫帆没想到一个儒生出身的老乡绅竟然有这等的军事指挥才能,马上伸出大拇指表示了暂时和支持,并答应联合协助实施马老先生的方案。

    而正是这样对马永厚的过度信

    任导致了此后的悲剧发生,这还是要归咎与箫帆和汪盛都太年轻,作战和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还有,就是他们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马永厚再产生矛盾。

    按照计划,马永厚和汪盛,还有保安队长马愣子负责连夜展开军事部署,而箫帆则由可靠的老乡带领,组织郭晓萌,叶兰等女学生预先进行转移到山里去。

    军事部署进行的很快,全镇的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就连岁数大的都不睡觉了,赶到了九里凹帮着修建工事,堆滚木礌石准备给土匪和伪军作为“早餐”。

    而箫帆这边的转移动员却进行的很不顺利。

    郭晓萌和叶兰坚决不肯转移进山,她们表示自己都曾学过战地救护,在太原保卫战的时候都志愿上过前线,现在八路军和老乡们都发动起来了,自己是不能做逃兵的。

    高个儿美人儿叶兰说:“虽说我们现在还不是正式的八路军战士,但是我们也不怕这些土匪。既然是保卫家园,那我作为这个家园里的一分子就有义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建议箫干事带着其他的同学上山去,尤其是那四个伤口还没完全痊愈的同学,我坚决要求留下来和马家河的乡亲们一起抗击敌人。我父亲就是晋绥军六师的副师长叶公望,我从下就在军营里长大的,我也会打枪,什么枪我都会使的。”

    而作为党员的郭晓萌就更不示弱了,她的态度和说辞基本说也和叶兰是一样的,其他的同学里也有几个坚决要求留下和乡亲们一起战斗的。

    事情僵持到最后,还是箫帆做出了决定,她说:“那就这样吧。叶兰同学和郭晓萌同学,还有王佳玲三位同学留下,组成临时救护小组,由郭晓萌同学负责。你们要听从汪排长和马老先生的指挥和领导,其余的同学和我一起先进山去隐蔽起来,等待山下的战况再做新的安排。”

    马老先生很敬佩这坚决要求留下来的这三个年轻的女学生,对她们仨说:“好样的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不过你们再怎么有勇气也毕竟是女娃儿,马上把镇小学你们住的地方改成临时救护所,你们就老实呆着那里,我派人站岗,有了伤员我会派人送过来的,记住了啊千万不许到前面来,不然的话我就让人把你们强行送上山去。”

    汪排长也直点头,赞成了马永厚的安排。

    这个时候谁都没想到,最危险的地方却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个道理是战斗打响后才被后来深刻认识到了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