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魏忠贤艰辛的太监之路(第1/1页)明宫晚钟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汪文言之所以找到梅之焕是因为他是一个湖广人,老家就是现在的湖北麻城人,而他却是一个东林党人,在明朝的官场上,其实在中国,老乡观念非常严重,只有是老乡,大家就是朋友兄弟了,一切事情都好办,出了事情大家都一起帮忙,这就是中国的老乡观念,人情观念。我们的梅同志明明知道这层意思,他所交往的人当中大多都是楚党成员。与楚党感情很厚,有着割不断李换乱的联系。汪文言看中老梅同志的就是他是一个坚定的东林党人,又和楚党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他就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在完成他的计划时就需要这样一个人,老梅同志就是最好最适合的一个人。汪文言同志认为凡事不要硬着来,要讲究策略,不能和大家都搞不好关系,孤军奋战,不能让其他三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东林党,东林党要联合其中的一两个政党共同对付一个党,各个击破,效果更好些。如果找到一个突破口联合其中的一党再对付敌人就好下手了,这是策略。汪文言经过一番思考后,认为利用梅同志团结楚党是可行的。因为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事,张居正死后多年,朝里还有人提议说要把张居正从坟墓中挖出来好好修理一下。提这个建议的人就是浙党,东林党人在张居正倒霉的时候没少下药,今天已经事过境迁,东林党人听说浙党有人提出这件事,马上完全变了立场,支持张居正,痛斥三党,这并不是东林党人对张居正如何怀念,而是这个提议是浙党提出来的,东林党人就要反对要对着干。当时,梅之焕还说了一句:“如果张居正还活在世上,你们这些无耻小人还敢这样吗?吓不死你们。”梅之焕这么马上一说就有人响应,上书同意梅之焕意见的竟然是楚党的首领官应震,他支持梅之焕的原因,除了两人是老乡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张居正的老家是湖北荆州的,他们也是老乡,理当支持。通过这件事,汪文言认识到楚党也不是铁板一块,可以加以利用,把三党摧毁。于是,汪文言就找到了梅之焕,用他拉拢了官应震,开始搞小动作。这个小动作的结果是三党被搞垮了,方从哲被迫退休,东林党人全面掌权,杨涟升任左副都御史,赵南星任吏部尚书,高攀龙任光禄丞,邹元标任左都御史等。这就是东林党成功的全部奥秘,很明显,这不太符合其一贯正面光辉的形象,所以如果有所隐晦,似乎可以理解。那么,东林党人究竟是怎么走向失败之路的呢?其实任何一个强大的实体走向强盛主要原因在内部,走向衰弱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一个法则。东林党人走向失败之路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狂妄自大,专横跋扈,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赵南星,这时候赵南星的职务是吏部尚书,是管组织干部的,权力很大,他又是东林党人的领袖之一,东林党的领袖有三个,分别是顾宪成、邹元标以及赵南星,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宪成死了,邹元标在天启二年退休回家了,朝廷里就剩下一个赵南星一个人。老赵同志一手抓干部,一手抓党务,赵南星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再加上赵南星的资历又老杨涟左光斗等人无法与人家相比,赵南星无比的骄傲,傲视群雄,老子天下第一,这就是造成东林党失败的原因。天启三年是个京察年,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一年是一个考察干部的年份,通过考察就会决定干部的升迁调任,甚至被贬,与干部的升迁荣辱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明朝多少年来遇到这样的年份,干部们提心吊胆,掌握政权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使劲折腾,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如今又到了这个年份,当然不会例外掌权者要好好折腾一番了。主持这一工作的今年轮到了赵南星,他是东林党人,当然不会轻饶了其他三党。果然,赵南星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列出了第一批滚出朝廷的名单,一共有四个,他们分别是亓诗教、官应震、吴亮嗣、赵兴邦。这三个的身份非常了得,他们分别是三党的首领。东林党人已经占领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部门,大权在握,其他三党已经一片凋零,七零八乱,一盘散沙,即便如此,赵南星仍然不罢手,决心要痛打落水狗,把三党的势力根除干净。赵南星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不但给人家罢了官,还把人家的饭碗也给端了,让人家直接回家种地去,这就有点过分了,做人太不厚道了。大家还记得前不久楚党还和东林党人成为同盟军一起作战呢,这才几天就把人家的首领给开了,兔死狗烹,过河拆桥,也意味着汪文言是在欺骗人家楚党,当然东林党人和楚党的联盟也因此彻底摧毁了,不复存在。赵南星做事太绝,你开了人家应该找个正当理由,可以笑着整人,给他们带上某个高帽子,吹捧一番,让他们高高兴兴的离开,赵南星没有这样做,而是相反,他竟然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四凶论》,给他们四个人送行。你说说,赵南星多不会做事,何苦要这样呢?这四个人被赵南星开了,三党的人见到朝廷里的政治形势如此的糟糕,也有一部分人跟着领导也走了,不在伺候了,此处不留自有留爷处,顶多不过再找个地方混饭吃。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赵南星不是大明饭馆的老板,他凭什么这样做,你们都不要走了,我给你们饭吃,以后都给我好好干活吧。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么大的口气,他就是比皇帝还要当家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公公这时候已经混上来了,成了宫里的头号大公公,权力大的很,比皇帝只差一千岁,号称九千岁,他的出现也改变了三党的命运。

    魏忠贤,北直隶(今河北)肃宁县人,曾用名先是魏进忠,后是李进忠。关于魏忠贤的出身,有几种说法我们就不在介绍了,总之一句话他是一个穷人,彻彻底底是个苦出身,谁家的孩子但凡有点办法就不会送到宫里净身去当奴才,断子绝孙,受苦受累,让人看不起,都是穷的没办法了才走这条路的,魏忠贤因为是穷人所以就没上过学,没有文化,小的时候,父母为了生活不停地劳作,没有时间去管他,给他养成一种游手好闲的习惯,他的少年时代都是在社会上四处游荡而度过的,他是一个混混,在社会上有一帮子朋友,不寂寞,所以魏忠贤并没有感觉的自己的少年是如何的苦不堪言,相反,他经常会怀念起少年的美好时光,认为那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日子。魏忠贤的少年时代是在打架、斗殴、闹事中度过的,他并没有为自己所做过的错事恶事而后悔过,相反,他认为那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魏忠贤,就是这样一个大坏人,彻头彻尾的大坏人。但魏忠贤也是个人才,他是个性格开朗,对未来相当乐观的一个人,面对没钱没势,前途迷茫的情况,魏忠贤不等不靠毅然而然的走向了社会,在社会上大玩特玩,还成了一个大玩家。他没有一分钱却敢于深入赌场,一掷百万,赢了不用说,如果输了他没钱给人家,被打的生活不能自理也是常有的事,他有点像韦小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他不敢玩的,虽然没读过一天书,却能言善辩,性情非常的狡诈,一般人斗不过他,一转眼就可以想出一个点子来,坑蒙拐骗无恶不作,是典型的韦小宝翻板,一个小流氓,小混混,应该是坏人界的一个极品了。韦小宝有过好几个女人,据说这魏忠贤也有过,他十几岁就娶妻生子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呢,但是他生性风流,喜欢沾花惹草,寻花问柳,在城中的大小妓院内都留下魏忠贤的足迹,直到把自己家里的一点可怜的积蓄花光花净,还把自己的女儿买掉偿还赌债,魏忠贤的老婆一看形势不好,自己也赶快走了,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被魏忠贤买到妓院里,魏忠贤连家都没有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他欠了别人很多的赌债,人家追着要他还,怎么办呢,他已经一无所有了,思来想去,眼下只有把自己买掉,可是他这个样子没有敢买,多一个光吃饭不干活的祸害,没有脑子笨到这个地步的人,后来他听说皇宫里找太监,自己可以去当太监,这份工作不错起码比在乡下当老百姓的日子强多了。事实上魏忠贤的家乡也盛产太监,因为距离京城很近加上当地人的生活很穷,为了生活就只有这一条路了,也成为当地人创收的一种主要方式。魏忠贤到了这会儿也不再多想什么到了,也只有走这一步了。但魏忠贤不是一般人,他决心要在太监界好好混,行行出状元,太监混好了也照样可以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就这样,魏忠贤来到了京城,经过一番竞争奋斗终于成了一名真正的太监。魏忠贤当政后,对这一段当太监的经历闭口不提,也不让手下人提起,可见他对自己被阉割这段历史还是很在乎的,羞于启齿的,也是被逼无奈才走了这一步的,不堪回首啊。

    其实魏忠贤的太监之路一开始并不是多么顺利,是几经波折才进了皇宫,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太监的,魏忠贤知道作为太监应该被阉割,这是起码的条件,像魏忠贤那样的一个小流氓,尚若不被阉割,混进皇宫那还了得,说不定会给皇帝带上多少顶绿帽子呢,所以魏忠贤要想进皇宫当太监就必须首先将自己阉割了,因为阉割当太监的人太多就形成了一个产业,就像今天的美容整容这个行当,需求的人多了,这个行业就应运而生,但阉割毕竟是把人身上的器官给拿掉,非同小可,应该上正规的医院或者经过认证的机构做这件事,但是魏忠贤没有钱,根本不可能在专业机构中作这个手术,怎么办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去做这件事啊,魏忠贤就找到一家非常规的机构,以很便宜的价格做了这个手术,魏忠贤遇到了骗子,马里马虎的给他做了把那个东西拿下来就让魏忠贤走了,走到大街上血流不止晕倒在路上被人搭救才捡了一条小命。等伤势好了一点,魏忠贤就赶紧到皇宫里报名,结果出乎意料,人家当太监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而魏忠贤已经二十多岁了,显然已经超龄了,人家不要他。这下可好了,自己已经被宫了,家是回不去了,魏忠贤只好在京城里流浪,基本上以讨饭为生偶尔也打打零工勉强过日子。后来,魏忠贤遇到了一户大户人家他的命运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穷困潦倒的魏忠贤来到一个大太监的家里,经过竞争上岗终于在这里找到一份佣人的工作。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叫孙暹,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找了组织,找到了太监的最高领导了。司礼监秉笔大太监直接为皇帝服务,是负责为皇帝提供文字服务工作的,皇帝的旨意一般都要通过他的文笔来传达,魏忠贤虽然不知道这个主人的厉害,但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主人找他,给他说,看在魏忠贤很老实的份上已经推荐他去宫里当太监了,魏忠贤这才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夜思梦想的太监,开始了他的太监生涯。一不小心太监做大了,居然能影响国家政治,呼风唤雨,成了九千岁,真是世事难料,人间无常啊!